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紡織品服裝工業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大大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和市場的占有率,出口競爭力系數由2002年的0.62上升到2007年的0.81,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額也從2001年的534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711.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14%。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2007年對于中國紡織服裝業來說,盡管行業遭遇了貿易限制、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成本提升等諸多坎坷,但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據海關統計,200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711.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大幅增長18.9%,這一出口增速無疑再一次證明了紡織服裝“Made in China”,的實力。從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分省市來看,廣東依然是最大的出口省份,2007年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額高達419.8億美元,高居各省之首,增長18.7%,占同期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的24.5%;其中以服裝出口為主,全年服裝累計出口額達339.2億美元,增幅高達20.2%;而紡織品的出口額為80.6億美元,增長10.6%。在廣東紡織服裝出口整體走強的背后,透過海關統計數據,我們明顯感覺到2008年廣東紡織服裝出口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仍存在不確定因素。由于歐盟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REACH法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受到嚴峻挑戰,廣東服裝對歐盟出口大幅下降,2007年出口到歐盟服裝總額為33.1億美元,較上一年度銳減56.6%。2008年,歐盟對中國紡織品的配額限制宣布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歐雙方采用監控制度。受此影響,2008年1月,廣東對歐盟出口服裝呈現恢復性增長,出口額為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6%,但中國歐盟雙方共同實行雙重許可監督制度。其目的是預防中國紡織品對歐盟出口的異常表現,若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仍未改變過去那種在一兩個市場區域集中扎堆的出口狀況,可能遭遇來自歐盟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對美國市場而言,2007年廣東服裝對美國出口44.4億美元,僅比上年略增2.5%,而受美國“次級貸”風波及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的影響,2008年1月,廣東服裝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8億美元,大幅下降27.9%。歐盟和美國是除香港之外廣東最重要的服裝出口市場,其貿易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2008年廣東紡織服裝的出口業績。
二是部分主要紡織服裝品種出口出現下滑。從服裝出口情況看,2007年,廣東非針織或鉤編織物制服裝、皮革服裝和裘皮服裝分別出口90億美元、1.2億美元和0.8億美元,分別下降2.5%、7.3%和13.2%;2008年1月份,廣東以上3個品種的服裝出口雖然止住跌勢,分別出口8.3億美元、750萬美元和589萬美元,但除裘皮服裝增長16.1%外,非針織或鉤編織物制服裝和皮革服裝的出口增幅均未超過3%。從紡織品出口看,2007年,廣東棉坯布出口4000萬美元,比上年大幅下降58.6%,2008年1月份出口棉坯布290萬美元,繼續大幅下降37.6%;此外,2007年廣東人造短纖紗線、合成短纖與棉混紡紗線、合成短纖紗線、棉與化纖混紡坯布、絲織物、亞麻及苧麻機織物等多個紡織品主要品種出口均出現下滑,2008年1月仍有部分未止住下降勢頭,
三是內資企業出口后勁不足。私營企業曾是廣東最大的服裝出口企業,2007年出口額達到192億美元,占廣東服裝出口額的56.6%,但2008年1月,廣東私營企業的服裝出口額為8.8億美元,降幅超過1成,已退居外商投資企業之后,同期廣東外商投資企業的服裝出口額為8.9億美元,增幅高達20.5%。此外,2008年1月廣東個體工商戶的服裝出口額僅為2432萬美元,降幅高達39.1%;集體企業服裝出口7078萬美元,僅微增1.8%。廣東國有企業2007年出口服裝43.3億美元,增幅只有0.4%。從整體上看,近期廣東內資企業服裝出口在出口退稅收政策調整后增長后勁略顯不足,今后如何發展仍需進一步觀察。
四是主要服裝出口地區出口有所下降,深圳是廣東服裝2007年最大的出口地區,2007年深圳出口服裝188億美元,增長28.5%,占同期廣東服裝出口額的55.4%,為同期廣東服裝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2.5%,而2008年1月,深圳出口服裝8.8億美元,卻出現10.4%的降幅,占同期廣東服裝出口額的比重下降至37.9%。廣東服裝最大的出口地區出口的不穩定為2008年廣東服裝出口增長也增添了一些不確定性,
2008年,廣東紡織服裝業將在充滿變數的國內、國際市場中直面重重壓力。國內方面,2007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開始加快,據測算,對于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每升值1%,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下降2%~6%,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服裝行業影響更大。2008年2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破7.15關口,以7.1452再創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而2008年1月1日,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將直接增加勞動力成本20%以上。新年伊始,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突破100美元大關,在油價上漲帶動下,棉花價格也會形成新一輪漲價行情,預計2008年原料的壓力將會成為紡織服裝企業新負擔。而2007年以來,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新情況、新問題,中央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作為貿易順差重要來源的紡織服裝業,已成為宏觀調控的直接對象,降低出口退稅等政策使廣東紡織服裝產業的傳統競爭優勢有所減弱。
在國際方面,自2007年以來,受美國次貸危機、原油價格上漲、消費者信心指數滑落等因素影響,2008年美國經濟增長步伐減緩在所難免,與之相關聯的紡織服裝消費能力也會受到一定波及。其次,受數量限制、歐盟化學品監管體系正式生效、反傾銷以及消費警告的頻繁發布等影響,2007年廣東對歐盟出口服裝呈現出罕見的負增長態勢。再次,新興市場國家也對中國的紡織服裝頻頻發出警告,如土耳其政府決定2008年繼續對來自中國的44類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與此同時,土耳其在最近3個月內連續發起5起針對我紡織品出口的反傾銷調查,表明土方高度重視其紡織業并予以著力保護的一貫立場,對此廣東宜及早做好應對準備。
面對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廣東紡織服裝企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應對:
一是理性把握出口節奏。根據《中歐紡織品貿易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國、歐盟將對8類輸歐紡織品進行監控,它們分別是丁恤衫、套頭衫、男褲、女式襯衫、女連衣裙、胸衣,床單和亞麻紗。廣東對歐盟出口服裝已呈恢復性增長,但紡織企業對歐盟2008年取消配額限制不必過于樂觀,要從國際貿易、中歐貿易的大局上看待和把握。為避免出現類似于2005年初中國對歐紡織品出口的“井噴”現象,導致雙邊貿易糾紛加劇,紡織企業一定要合理調控出口節奏,切忌盲目承接訂單,要注意接單數量保持穩定,著眼和立足于長遠的市場戰略目標。此外,中國對美出口紡織品在2008年年底配額如果能如期取消,中國產品對美出口如果凈增,則美國制造商可能申請“過渡期保障機制”或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實施反補貼措施。
二是適當加大內銷力度。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3億人口的消費水平將日益提高,衣著類和家用紡織品的消費能力持續增強,中國紡織品內銷比例從2000年初的66.8%上升到2007年11月的75%,內銷占比呈現出穩步提升的良好勢頭,有力推動紡織品市場內需能量的釋放。廣東紡織服裝企業應適當加大內銷市場的開拓力度,避免出口的過度競爭。
三是盡量采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近兩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結算貨幣大多以美元計價,但近期美元表現疲弱的趨勢難以改變,為規避美元不斷貶值的風險,出口紡織服裝企業可在簽訂合同時盡量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將可能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有條件的企業適當走出去辦廠。將工廠建立在發達國家未設限的發展中國家可以盡可能地規避貿易壁壘,也可以主動防范發達國家的反規避調查,減少貿易壁壘帶動的損失。
(作者單位:廣州海關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