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由C.K.Prah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論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首先提出以來,對核心競爭力的研究直是企業管理界特別是戰略管理領域的熱點問題。
由于高科技企業本身具有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資本密集的高風險、高收益、高成長的特性,這決定了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機理和構成與其他類型企業有所不同。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是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物質基礎,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所以對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構建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高新技術企業和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內涵
(一)高新技術企業的內涵
高新技術企業是由高新技術的概念延伸而來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2000)中劃定高新技術為:電子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新材料及應用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環境保護新技術、海洋工程技術、核應用技術、其它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高新技術與傳統的技術和產業相比有著許多顯著特點。主要體現在:①知識密集、技術密集、智力密集和RD資金密集是世界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主要特征。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知識、技術、智力和RD資金密集程度決定著其水平和層次。②創新性。高技術是以世界最新科學成就為基礎,通過代價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術不斷創新。③高風險性。開發高新技術產品要應用新工藝,需要投資較大,要求水平較高,風險也很大。④時空性。當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高新技術從研制、開發到生產應用的周期迅速縮短,高新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縮短,競爭更加激烈,時空特性更加突出。
(二)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內涵
核心技術競爭力是指能為企業帶來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的技術資源和能力。雖然國際上對不同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較為一致的共識是,決定一個企業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有四個維度:有價值的技術競爭力(能為企業在外部環境利用機會、降低威脅而創造價值的技術能力)、稀有的技術競爭力(極少數現有或潛在競爭對手能擁有的技術能力)、難于模仿的技術競爭力(其他企業不輕易建立起來的技術能力)、不可替代的技術競爭力(不具有戰略對等資源的技術能力)。
二、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培育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時代。高新技術企業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發揮其內部能力及各種能力的綜合運用,不斷地培育企業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前提
戰略是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它是企業組織結構設計、資源配置的依據,戰略選擇的準確與否,將對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培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企業要把戰略的制定和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培育結合起來,使二者的發展方向與市場趨勢相一致。而對市場趨勢的把握,則要求企業既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從市場上獲取信息,并迅速作出反應。
(二)塑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靈魂
高新技術企業所具有的內在特性決定了企業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一是高新技術企業最大的內在特性就是它的創新性。堅持以人為本,建設企業文化,關鍵是營造“學習、創新、超越”的氛圍,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為員工創造事業需求發展空間,把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作為,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二是高新技術企業最關鍵的內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關鍵在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堅強的企業團隊精神,是企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基礎條件。在現代化大生產的條件下,企業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精細,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必須具備較強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過相應文化氛圍的培養和相應價值觀的陶冶才能養成。團隊精神的養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礎。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企業員工只有相互協調,才能整合各類知識資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術企業最突出的內在特性就是它的開放性。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管理等的創新,必須不斷吸收外界的先進技術、知識和智慧,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原創能力,打造自己的專利和核心技術。高新技術企業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就必須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相協調的新的經營理念、發展方向、價值觀和組織行為,以適應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的加速發展帶來的變化,適應全球性市場競爭時代的到來。
(三)建立適合知識型員工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內部保障
高科技企業的核心工作人員皆為知識型員工。人力資源管理要關注知識型員工的特點,其重點是如何開發與管理知識型員工,對知識型員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識型員工的工作特點和個性特征決定了不能運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來對待他們,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營造相互尊重及和諧的工作環境,實行彈性工作制。②把嚴格的剛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關懷有機結合,增強員工執行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③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持續技術創新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高新技術企業只有實施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推動產品和產業結構升級,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和企業長遠發展的動力。
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持續技術創新可采取如下模式:①自主創新。以企業自身力量為基礎獨立進行研究開發,實現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擁有原創性的核心技術對于增強競爭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②加入研究聯合體。高新技術企業可出資建立研發聯合體,利用行業技術優勢降低企業研發的成本,其性質是風險投資。依靠雄厚的科研實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產業集群的高科技企業間建立研發聯合體。③并購。為了保持由高新技術所產生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降低本企業研究與開發的成本,高新技術企業應多考慮兼并那些有很好產品創意或高素質的技術開發設備人員,但缺乏資金和管理經驗的初創企業。④外包。當高新技術企業決定開發新產品時,無法保證一定能成功,而借助業務外包,企業可以把制造和研發的風險分散到一個或多個外包商身上,從而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⑤建立技術聯盟。與發達國家建立技術聯盟,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并轉化為自己的技術優勢。
(五)專利戰略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橋梁
所謂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戰略,指高新技術企業從長遠的發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發,為了搶占或維持技術創新的制高點,運用專利制度,在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中謀求最佳經濟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術優勢的謀略。實施專利戰略,在企業決策層面上,要使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放眼全國乃至全球范圍,洞察市場和評估技術的變化所產生專利產權的價值變遷,在其中辯識機會,規避風險,發現新技術發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業主導產品的業務范圍,運用專利制度對技術創新戰略作出科學決策,并確定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方向和專利工作目標。
三、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保持
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弱化或喪失,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核心產品和最終產品的開發,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新技術企業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業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一)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和戰略決策能力
企業的反應能力是指企業在恰當的時間內對重要事件、機會和外部威脅作出有意識的反應以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的能力。企業的反應能力取決于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和信息反饋系統。增強企業的反應能力,就是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饋系統,使企業具有敏捷的反應能力。 企業的戰略決策決定了企業主要資源的配置,從而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企業高層管理者在制定戰略決策時,更應考慮如何有利于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培育、成長和積累。
(二)克服企業技術創新核心剛性
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創新成功后,常常會形成技術創新核心剛性,阻礙企業形成新的創新模式。高新技術企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克服核心技術創新的核心剛性:①建立同質價值觀與異質價值觀和諧共處的企業文化。②促進企業學習,建立學習型組織。③積極創建柔性化組織,進行組織管理創新。④大力發展企業技術戰略聯盟。
(三)防止企業核心技術流失
導致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喪失的常見原因是核心技術的流失。防止核心技術流失的方法是實行分類分級管控。一是對核心技術、核心商業機密一級管控,知曉和掌握的范圍愈小愈好;二是建立健全核心要素的內控機制,不可讓一人或一個部門獨立掌控企業的全部核心技術;三是與核心技術人員簽訂完備的《勞動合同書》和《保密協議》,明確公司與核心技術人員之間的權利義務,防止核心技術的流失或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