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介紹
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應當按規定記錄個人賬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個人賬戶的完整、安全,繳費個人有權查詢繳費記錄。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不僅是記載參保人員繳費金額與計息的唯一載體,而且是參保人退休后計發養老金的重要依據。
但從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水平以及審計人員多年的審計經驗來看,個人賬戶管理狀況堪憂,不僅利息計算不能做到準確無誤,甚至以前年度余額都不能正確結轉到下年,有的個人賬戶甚至出現無故放大或縮小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現象。因此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審計中,對參保人員個人賬戶余額的審計是保護職工權益、保障社會保障制度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項目審查數據量
以2007年對×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審計為例,養老金繳交發放人數37萬人,每年繳交養老金近3億元,2006年末養老金資金量達36億元。
該單位對養老金個人賬戶采用計算機管理,后臺數據庫為ORCAL,每年繳交養老金記錄數700多萬條,總的數據量為50G。
三、確立審計思路
×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實行的是每年結轉及計息一次,結轉日為每年的6月30日,當日對個人賬戶的上年度余額(上年6月30日余額)及當年(即上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繳費記錄進行結轉及計息,并將其余額記錄到個人賬戶臺賬中。因此對該市審計的基本思路為:假定2004年繳費年度末(即2005年6月30日)反映的個人賬戶余額正確的前提下,對2005年繳費年度(即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職工繳納的養老金及產生的利息是否正確記載并結轉下年進行審計。
四、建立審計模型

五、審計步驟
(一)采集數據
1.職工年臺賬。重要內容如下:
(1)輔助號(參保人員的唯一標識)
(2)年度
(3)本年度個人存儲額
(4)本年底企業存儲額
2.個人賬戶分配臺賬。重要內容如下:
(1)輔助號
(2)交款日期
(3)記賬首年月
(4)記賬終年月
(5)個人實交本金
(6)企業實劃本金
3.職工基本情況表。重要內容如下:
(1)企業代碼(單位的唯一標識)
(2)輔助號
(3)姓名
(4)性別
(5)標記
4.企業基本情況表。重要內容如下:
(1)企業代碼
(2)單位名稱
(二)導入AO
利用“采集轉換”功能將從被審計單位采集到的數據(原始數據為SQL備份,由審計人員轉成ACCESS)導入到AO中。(由于數據量太大,實例中只節選取了部分數據,但不影響審計分析效果)
(三)利用“SQL查詢器”查詢
1.計算出每一位職工2004年繳費年度末(即2005年6月30日的時點數)個人賬戶余額。
從“職工年臺賬”表中,以職工輔助號為分組,“年度”為2004,計算出2004年繳費年度末個人賬戶余額,即“本年度個人存儲額”與“本年度企業存儲額”之和,新字段取名為“余額2004”,生成的表名為“余額2004年表”。
2.計算出每一位職工2005年繳費年度末(即2006年6月31日的時點數)個人賬戶余額。
方法同上,年度值改為2005,新字段取名為“余額2005”,生成的新表名為“余額2005年表”。
3.計算出2005年繳費年度(即從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每一位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本金。
從“個人賬戶分配臺賬”中,“記賬首年月”取值為:記賬首年月>200506 and 記賬首年月<200607,計算“個人實交本金”、“企業實劃本金”兩個字段之和,即為當年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字段為“實繳2005”,生成的新表名為“實繳2005年表”。
4.計算出2005年繳費年度每一位職工每個月養老保險費應得利息。
從“個人賬戶分配臺賬”中,計算每一位職工每月繳納保費的應得利息,計算利息時應采用月積數法,如2005年7月繳納的保費應計算12個月的利息,2006年6月繳納的保費只應計算1個月的利息……,字段分別取為“利息第1月”、“利息第2月”……“利息第12月”,根據從被審計單位了解的情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采用的國家規定的統一利率2.3%,生成的新表分別為”利息第*月表“。
5.將第一位職工的2005年繳費年度的每月利息連接在一張表中。
將以上生成的12張“利息第*月表”以輔助號為連接字段,連接在一張表中,生成的新表為“每月應得利息2005年表”。
6.去掉以上表中空值。
將以上生成的“每月應得利息2005年表”中的空值全部改為0,原因是因為空值不能相加。
7.計算出2005年繳費年度每一位職工全年應得利息。
從以上表中,將每一位職工每個月的利息(利息第1月+利息第2月+……+利息第12月)相加,即得出全年應得利息之和,字段取名“應得利息2005”生成的表名為“應得利息2005年表”。
8.計算每一位職工上年度末的余額應得利息。
將“職工年臺賬”表中,將每一位職工2004年繳費年度末的余額乘以年利率,即為上年余額應得利息,字段為“上年應得利息”,新表為“上年應得利息表”。
9.將職工的上年余額、當年實繳、應得利息等所有信息歸集到一張表中。
將以上生成的新表以“輔助號”關聯,將每一位職工的“余額2005”、“余額2004”、“實繳數2005”、“應得利息2005”、“上年應得利息”歸集到一張表中,由于考慮到有的職工為當年新參保職工,因此應用左連接,生成的新表為“實繳及利息表”。
10.去掉上表的空值。
由于以上得出的表“實繳及利息表”中有空值,影響到計算,因此需將上表中的所有字段值為空值的全部改為0。
11.計算出多計或少計利息。
對以上去掉空值的“實繳及利息表”進行分析,篩選出“余額2005”與“余額2004”+“實繳數2005”+“應得利息2005”+“上年應得利息”不等的記錄,并計算出“余額2005-(余額2004+實繳數2005+應得利息2005+上年應得利息)”的值,生成字段為“多或少計本息”,并將差額在1元以下的排除(考慮到小數點取位問題),此值若為正,則是多結轉本息情況;此值若為負,則是少結轉本息情況,生成的新表即為結果表:“多或少計本息表”。
以上11步類SQL描述為:

(四)將查詢的結果到被審計單位核實。
將以上最后生成的表“多或少計本息表”(最后結果表)到被審計單位核實,得出最后結論。
六、×市項目最終結果
運用以上審計方法,發現×市2005年繳費年度(2005.7-2006.6)養老金個人賬戶有多計或少計現象,共發現個人賬戶余額錯誤18 313人,錯記金額1 875.31萬元。其中:
(1)少結轉本息情況。有17 870人,2005年繳費年度繳納的養老金,未結轉本息到下年,共少計本息1 182.95萬元。有2 100人,上年余額未結轉到2005年,共少計本息514萬元。
(2)多結轉本息情況。有408人,2005年繳費年度繳納了養老金,但在結轉余額時比實際繳費多,共多計本息178.36萬元。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