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則被確定為國家“十一五”規劃中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農村全面發展的要求,對于農村經濟社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各地各級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加大了對農村農業的投入。農村道路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生態環境建設、新農村住宅建設、水利電力設施配套、節水以及改水改廁工程、農村醫療保險等涉農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啟動,自然資源和項目資源得到了整合優化,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但是,在各地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一是支農惠農政策的宣傳、引導、監督、檢查力度不夠,涉農項目及資金的落實沒有完全到位;二是地方政府資金投入量有限,尤其是相比中央財政投入而言,地方支農資金明顯存在支農資金占財政總支出比例偏低和支農資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三是受部門行業條塊管理、支農項目封閉運行、重點工程集中實施等現行體制的影響,新農村建設資金沒有得到科學合理地配置、管理和使用,公共資金來源和去向較為分散,投入渠道多,資金過于分散,難以形成合力,使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管理、參與監督的作用流于形式;四是涉農項目建設缺乏有效的監管,部分鄉村基層組織違背群眾意愿,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五是新農村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約束,監管起來無章可循、無據可依。
面對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各地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切實發揮好監管職能,對于促進新農村建設資金安全運行、項目落實到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要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的管理和監督,把新農村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納入政府工作的總體規劃和日常議程。各級政府應盡快出臺《新農村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二要強調政策執行力,確保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執行力度,特別是對落實“兩免三補”政策、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執行,維護政令暢通。要對各類農村建設項目及其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確保項目規范運行、資金安全使用,把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原原本本地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農戶。要弘揚求真務實作風,不搞政績形象工程、不搞等靠要、不搞假大空,力求實效,使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惠及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三要整合涉農資金。采取“集中使用、渠道不變、用途不改、各司其責”的方式,打破部門分割,整合涉農資金。每年中央、省、市各級下撥的涉農資金和財政配套的項目經費不少,但由多個部門管理和分配,缺乏統籌協調,使用嚴重分散,交叉重復現象明顯,導致投資效益不佳,所以要消除部門利益,將不同渠道的涉農資金整合起來。資源整合時,政府要充分發揮政策導向和示范作用,采取“資金整合,捆綁使用”的辦法,打破原有的涉農資金分散于不同部門,各部門有各自的投入目標和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將資金整合捆綁使用,統籌安排和集約投放,在政策上對整合資金加以引導,建立支農資金整合平臺,完善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使集約使用資金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四要加強建設項目及資金的管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指導和督促鄉村兩級加強對新農村建設資金的管理,健全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制度,完善資金管理辦法,嚴格按照程序和要求申報、審批項目,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制度和驗收制度,在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中嚴格實行專戶管理,嚴格實行新農村建設資金縣級報賬制,確保資金專款專用,防止貪污、挪用、截留村級新農村建設資金、克扣農戶各項補貼、虛報冒領新農村建設資金等問題的發生。
五要加大政府的投入,重要的是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要在鼓勵社會資本、產業資本進入農村發展產業、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村發展社會事業、鼓勵農民組織起來合作利用當地資源等方面制定一套強有力的支持措施。政府要從財政上制定“以獎代補”等特定扶持政策,對由社會資本牽頭的新農村建設項目的一些基礎設施投資和公益性支出給予鼓勵、獎勵和補償。
六要強化對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的監督檢查。一是設立農民負擔監督卡,實行農村村務公開制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村社會穩定。二是強化審計監督。審計作為監督職能部門,必須服務和服從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新農村建設貫穿于審計工作始終,為建設新農村發揮積極作用。要加強鄉鎮財政財務審計,促進鄉鎮依法行政和財務、政務公開,促進基層政府更加廉潔高效;要加強重點建設項目投資效益審計,促進主體實施單位的責任意識,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加強對涉農專項資金和收費主體的審計,包括轉移支付資金、農村義務教育資金、社保資金、土地出讓與征遷補償資金、專項工程建設資金等。特別是對領導關心、群眾關注的重點、熱點、難點方面,采取重點及專項審計調查,加強監管,保證專項資金的合理使用,促進各收費主體的規范化管理;還要繼續推進鄉鎮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干部監督,促進廉政建設。
(作者單位:鷹潭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