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迷上了寫作,從此與新聞結下了不解之緣。8年來,他筆耕不綴,執著為文,先后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稿件千余篇,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成了河南電力系統小有名氣的“筆桿子”,被河南電力報社評為2004~2005年度優秀通訊員、十佳通訊員;2006~2007年度優秀記者;2007年又光榮地被中國電力報社評為河南電力系統僅有的3名先進通訊員之一。臨潁縣電業局也因此連年被縣委縣政府、河南電力報社授予“新聞宣傳先進單位”、“中國電力報優秀通訊站”、“文化宣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他,就是臨潁縣電業局實業公司支部副書記夏占民。
作為一名業余通訊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創造出這樣的業績,實屬不易,這得益于他對新聞事業的熱愛,得益于他超常的勤奮和感人的執著。
2007年8月6日,一場500年不遇的洪澇災害,使整個臨潁縣的電力設施遭到巨大破壞,群眾斷水斷電,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臨潁縣電業局全民皆兵,打響了一場抗洪搶險保供電的戰役。夏占民臨時受命,負責整個搶險期間的宣傳報道。憑著長期養成的職業敏感,他認為這是一個對外宣傳的好時機,再苦再累都得把宣傳工作搞上去。因此,他帶領全體新聞人員,白天深入一線采訪,晚上回去后,連夜寫稿發稿。用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形容毫不過分,他們常常是當天的稿件當天發送,經常忙到下半夜。尤其是老夏,既要寫稿又要協調發稿,嗓子啞了,眼腫了,頸椎疼得幾乎直不起頭來,但他仍咬牙堅持。那個時期,一個優秀新聞工作者的品質和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讓所有知情的人感動不已。15天的搶險,他先后在《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華中電力報》、《河南電力報》、《河南工人報》、《漯河日報》發稿17篇,創下了一天一稿或多稿的紀錄,把臨潁電力鐵軍的風采宣傳到了全省乃至全國,打了一場極其漂亮的宣傳仗。
回首8年新聞路,夏占民無怨無悔,他說,從當初走上這條路他就知道,此生伴隨的就是永無休止的忙碌和辛苦。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他就要堅定地走下去,用最深情的筆抒寫自己對供電企業無盡的愛,對電力新聞不了的情,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