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實質上就是文化的影響力。傳媒品牌如果失去了文化的靈魂,就如同無根的浮萍,不可能穩(wěn)定、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觀察城市電視目前小有氣候的品牌節(jié)目、品牌頻道,無不是在利用、發(fā)揚區(qū)域文化特色上清醒較早,先行一步的。本土文化的獨特性、不可替代的品質是城市電視的生存之本,只有浸潤其中,浸透每一個細胞,拼命吮吸精華,我們羸弱的軀干才會強健,才可能拼得一方空間。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傳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歷史傳統(tǒng)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現實生活的變化和發(fā)展。那么如何找到本土文化與欄目之間的契合點,并承載這一本土資源,從而打造出強勢品牌欄目,這將是各地電視臺急需解決的問題。
打造本土文化欄目的意義
關注率高、影響力大。文化上的親和力,地域上的親近感,最能使本地的觀眾產生共鳴,獲得審美認同。準確把握本地觀眾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崇敬感和自豪感,以兼具表現張力和文化底蘊的文化資源作為傳播資源,有利于把文化資源和外部形態(tài)的表現發(fā)揮到極致,有利于彰顯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有利于提升公眾對文化資源的享受度,有利于電視臺或頻道目標受眾對本土文化資源的了解與分享。我們海口電視臺2007年就比較重視和加強文化資源向電視傳播資源的轉化,《海南故事》欄目改版就緊緊抓住本地人文地理方面的獨有特點,對本地的歷史、人物、文物、古跡、民俗、建筑、工藝、宗教信仰、鄉(xiāng)土人情、特產、戲曲等進行廣泛深入的發(fā)掘宣傳,來滿足本地受眾的求知欲,使本地觀眾產生親切感、自豪感和文化歸屬感,形成強大合力,同時吸引外地受眾的向往和仰慕。
收視率高,廣告創(chuàng)收多。弘揚本土文化的欄目講求本土化、特色化、首創(chuàng)性,突顯大眾文化,更貼近百姓,在服務娛樂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因而更容易得到受眾的支持。像廣東電視臺經典劇集《外來媳婦本地郎》創(chuàng)下中國電視劇的神話,創(chuàng)造了多項國內電視之最:國內同類電視劇集數最長(1500集)、播出時間最久、收視率最高(最高47%,平均18.9%)、廣告效益最好,每年收益達到1億多元。被喻為廣式幽默喜劇最牛的系列短劇,后被各地方臺買劇本,改方言重拍。《外來媳婦本地郎》之所以紅遍廣東省,就是因為它有優(yōu)秀的劇本、優(yōu)秀的演員和用廣東方言演出,它立足本土文化、凸顯濃郁的地方特色,把整個劇情淋漓盡致地演繹到了每一個廣東人的心里,使其在本地收視上始終獨占鰲頭。
易創(chuàng)精品獲獎節(jié)目。頌揚本土文化的節(jié)目因為有著強烈的地方特色,濃郁的民族風情,比較容易制作出獲獎的節(jié)目,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本土文化可以說有取之不盡的題材可供選擇。像我們海口電視臺《海南故事》這幾年來在全國和本地,整個欄目以及部分節(jié)目都得到專家的好評和肯定,獲獎的主要優(yōu)勢就是我們節(jié)目題材有地域性、民族性。
把弘揚本土文化的欄目打造成一個強勢的品牌欄目
優(yōu)化信息,精制傳播內容。品牌欄目的信息,必須是優(yōu)化的。我們不僅把這看作是一種方法和技巧,而且把它看成是一種新聞理念。從廣義上說,人類的一切傳播,都是文化的傳播。但文化的傳播有略有詳,有高有低,有雅有俗,有博大精深與粗制濫造的區(qū)別,還有精美與一般的差別。我們必須堅持把關,堅持優(yōu)化,堅持高品位,堅持精制作,只有這樣才能名副其實。
記錄文明,推進社會進步。品牌欄目是一個媒體的精品屋。欄目組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堅持我們黨所倡導的“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記錄歷史文明,推進社會進步的責任。同時他們都應懂得新聞必須是時效性與史實性相統(tǒng)一的辯證法。將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的看法演繹為制作過程的內涵性條件,使得自己的作品能穿越時空,成為“歷史上的今天”,“作為社會文化‘日記’長卷中的一章或一節(jié)、一段、一個細節(jié),進入歷史長廊,或成為嚴肅的歷史資料”。
點石成金,追求超越、升值。點石成金,既是欄目制作的要求、手段和過程,又是欄目制作的目的、任務和結果。每一個系列里都要爭取出精品工程、靈魂工程、樣板工程,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工作的每一步都必須如同沙里淘金一樣,鍥而不舍,追求閃亮和金貴的出現。
注重品位,提高文化含量。盡管人類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審美的趣味涵蓋本能審美需要、物性審美需要、知性審美需要、德性審美需要等諸多方面,但趣味畢竟有高下、雅俗之分。文明的杠桿在于對人類文化需求的提升。欄目作為具有廣泛傳播的媒體單元,它擔負著構筑受眾精神生活和文化空間的任務,更有這方面的文化責任,這也是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原因。
長于策劃,明察張弛盛衰。文化是個動態(tài)的、變量的過程,舊的需求滿足了,又有新的需求。欄目制作必須識時務,善策劃,尤其是要依靠集體的智慧,進行會商式思維。這樣才可在運動變化中延長名專欄的壽命,或及時以新的策劃代替舊的欄目。
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慣例束縛。這是一種思想和策略,也是一種認識和把握。人類的社會活動,在受到文化浸潤、文化滋養(yǎng)的同時,也受到文化慣例的束縛。所以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有時也得反躬自問:我們究竟沖破慣例系統(tǒng)有多深,為時代提供了多少新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失時機地克服自己的文化惰性,使得欄目得以及時更新。
總之,本土文化資源是地方電視臺的品牌之源,重視和加強文化資源向電視傳播資源的轉化,是電視傳播品牌化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電視的優(yōu)勢,緊緊抓住本土文化資源可視性強的特點,運用電視手段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深挖細研,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整合,借助文化資源深邃的人文魅力和現實價值,為電視傳播增添文化內涵和引力,以鮮明的地域特色、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人文視角、高雅的審美追求,為當地和外地受眾開啟了解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窗口。
(作者單位:海口廣播電視臺)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