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關于全面實施職業教育攻堅的決定》和全區職業教育攻堅動員大會召開以后,中共廣西黨委書記郭聲琨提出要盡快啟動、早見成效,目前全區各地“職教攻堅”工作進展如何?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廣西教育廳副廳長黃宇。
黃宇副廳長介紹說,2月26日至3月9日,教育廳組織兩個檢查組,先后深入貴港、玉林、梧州、賀州、桂林、柳州、來賓、河池、百色、崇左等10個市及其所轄的16個縣(市、區)36所中等職業學校,檢查各市職業教育攻堅工作啟動情況、職業教育攻堅目標任務及保障措施落實情況,中等職業學校春季開學情況。從檢查組了解的情況看,全區各地“職教攻堅”工作進展順利,各市職教攻堅啟動工作各具特色。
柳州市:打造職教基地
柳州市是廣西工業重鎮、職教基地。該市結合企業人才需求情況,提出建設一個職業教育區、兩大職業教育中心(職業教育中心和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中心),構建三大職業教育網絡(職教“市、縣、校”三級科研網,職教遠程教育網絡,職業教育就業網絡),打造四大職業教育品牌(品牌學校、品牌專業、品牌教師、品牌實訓基地)、建設五大職業教育集團的思路。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憑借柳州市作為區域經濟、文化中心的基礎優勢,依托柳州市在廣西以及整個大西南地區中的發展定位,倚仗柳州市業已形成的規模工業產業、商貿物流產業和文化信息產業集群,把學院規劃為一所適應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培養城市化過程所需要的第三產業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學院。在專業設置上抓“新興、急需、涉外”,在辦學條件方面突出“現代、領先、積淀”,在就業空間拓展上強調“珠三角、長三角、東南亞”,目前學院在珠三角、長三角和東南亞也開發了學生實習基地,與有關就業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已經畢業的學生工作地點除本區以外,北至北京、東至上海、西至泰國曼谷、南至印尼雅加達等地。近年來,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聯合6縣職校(職教中心)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5萬多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萬多人次,對未能繼續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進行就業技能培訓5萬多人次。柳州職業教育已經成了高就業率的代名詞,中職學校平均就業率達95%,數控、制冷、機械制造等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桂林市:整合職業教育資源
桂林市將職教攻堅列入2008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之一,采取有力措施整體推進全市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各縣(市、區)以新建、購買或整合、擴建等方式,加強職教中心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能力。
桂林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落成,標志著桂林市職業教育從此結束資源分散、規模小、檔次低的歷史,開始走上一條強強聯合、規模、質量與效益協調發展的道路。桂林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由桂林市旅游職業中專、商業職業學校、第二職業中學、第三職業中學四所桂林市市屬的公辦職業學校合并組成。整個校區全部建成后,建筑面積將達到8萬2千平方米,預計總投資1億4000萬元,可容納6000到1萬名學生。四校合并后,優勢互補,在原有的飯店服務與管理、服裝設計與制作、計算機運用等專業的基礎上,新開設汽車運用與維護、數控技術運用、物流等專業,專業門類達27個。學校重實踐、重操作,采取多學科、多專業、多渠道的辦學模式,將為桂林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賀州市:引進民間資金六千萬
經費投入是“職教攻堅”的根本保障。賀州市投人3億多元建設市職教中心,其主體工程上半年可完工。除了財政投入外,賀州市還引進民辦職業教育資金6000萬元。
各市與自治區簽訂攻堅責任書后,均按照自治區攻堅經費籌措方案分解任務,明確三年攻堅期間,市級、縣級財政的投入分配比例,制定保障措施,確保財政投入到位。賀州市根據職業學校收費低、學生貧困面廣、學校難以籌措等實際情況,將自治區下達的財政投入、學校籌措、社會投入三項指標合并為經費投入總額一項,分解下達給各縣。蒼梧縣投入近5000萬元整體購買民辦中學用于職業教育中心辦學,迅速扭轉職業教育辦學能力薄弱狀況。
中職學校:對因災家庭困難學生開展資助
據介紹,廣西大多數中職學校均在2月26日前開始上課,部分遭冰凍災害的中等職業學校積極修復損毀校舍、供電線路、供水設施和恢復校園綠化,并對因災家庭困難學生開展資助。大多數災區學生能按期返校就讀。各中職學校嚴格執行物價部門的規定收費,有的學校還低于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標準,保障食堂菜價格穩定,無學生家長投訴。民辦的玉林市電子工業學校加強與學生及學生家長的溝通,對遲到、緩到學生進行電話訪問記錄,了解掌握學生動態及流失原因,學校成立督查部門,開學前實行一日一報一查,成效顯著,學生返校率高于歷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