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該文從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專業特點分析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相銜接的必要性,認為中職語文通過開發教學內容、開展與專業滲透的課堂教學與模塊教學等教學方式,以及改變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可使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形成有機銜接,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提高語言能力。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 專業教學 銜接
隨著教改的深入,高校的擴招以及經濟、行業的轉型對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學如何定位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同行們的重視。語文是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影響著他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對其今后的工作與生活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不僅要學好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而且更應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為專業的學習搭建平臺。
從現實來看,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無論是教學管理、教材、質量評估,還是教學方法都存在諸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目的、內容、要求、方法等與普通中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無視這種差異,不顧教育目標、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盲目地重復運用應試教學模式來訓練與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勢必會導致學生對中職語文學習的漠視與厭棄。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抓住這些剛來中職學校的學生心理,重新燃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以達到不同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都能具備較高的語文素質的目的,為其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相銜接的必要性
(一)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要求其走向專業性
中職所使用的教材,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和普高所使用的教材有較大的區別,在難度上有所減弱,增加了應用文的寫作與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但在中職學校不管什么專業,語文教學都使用同樣的教材,評估考核學生語文學習也以統一考試為主要途徑,五彩紛呈的專業特色沒有體現出來。種種現象表示,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入了誤區。
這個誤區,那就是要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語文的通才、全才。字詞教學,試圖把學生教成活字典;寫作教學,不僅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包羅萬象的應用文,而且希望學生能寫出優美的散文、嚴密的說明文;文言文教學,完全變成了古漢語教學。這種違背教學實際的過分理想化的做法,不僅不可能達到教學目的,也大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性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學的不同期待”,“既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普遍獲得進一步提高,同時也要為具有不同要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當前教學的現狀,可以看出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還沒有適應中職教育的發展方向,還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性。要改變這一現狀,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找準自己生存發展的基點——專業化。
(二)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特點決定其必須走向專業性
中等職業學校設置的專業門類多,各個專業對語文能力的要求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文秘、計算機應用等專業,不僅要求學生能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且要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電子商務等專業則應突出語文實用知識的教學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建筑裝飾、文秘、旅游等專業則應重視對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語文能力應該是一種專業語文能力。
中職語文教學必須確立能力培養的“專業化”導向,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專業的“職業化”訓練緊密銜接起來,突出專業性,“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實踐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的宗旨,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為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這既是完成職業教育的培養任務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要求。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專業性與技能性、市場導向性與素質導向性的有機統一。
二、中職語文教學如何與專業教學相銜接
那么,如何使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有機地銜接起來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
(一)教學內容的安排與專業相銜接
中職語文學科的教學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落實職業崗位對于語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第一,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就應該貼近學生和專業的需求,變“教材”為“學材”。教材都有其通用性、經典性及學科穩定性的一面,中職語文教材也概莫能外,然而語文教材卻又獨極鮮明的主觀性、多視角性,語文教學的開發空間和改革能量都是巨大的。
語文教材(課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師不是課本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課程)的指導者;即教師是使用課本者,而不是教課本者。我們語文教師要把“教材”變為“學材”,通過彈性學習環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生動實用的情境訓練,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主動、愉快、扎實地學習,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二,語文課程內容要貼近專業需求。語文課程要符合各個專業學生學習需要,做到學為專業所用,學以致用。這不僅是學生就業的需求,也是為學生將來的繼續學習打好基礎。語文課程應當設哪些課程內容,課時分配比例是多少,這都應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而設置,如旅游專業應重視文學史常識、古詩詞、口語交際、應用文的學習;電子商務、文秘和會計專業應重視口語交際、寫作及書法訓練。
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屬性與學習需要,從迥異的角度去挖掘隱藏于教學內容之中的職業元素、專業因子,只要找準與專業知識學習相關聯、與職業能力培養相溝通的教學突破口,完全可以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異”、“各取所需”的教學策略,真正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最大限度的交融。
以教學高一《國際民歌藝術節展示南寧巨變》為例。針對不同的專業,我將教學內容和方法做了調整,當然教學的基本點是相同的,掌握字詞音義,文章的思路分析。但更多的是個性的不同。就高一的計算機班來說,打字、排版是最基本的動手操作技能。《國際民歌藝術節展示南寧巨變》是一篇發生在自己身邊,學生可以自己體會得到的,感受得到的,比較容易理解的一篇文章。我先要求他們輸入整篇文章,然后再根據這篇文章的意境來搜索相關圖片、誦讀和背景音樂資料,制作成課件。而對于飯店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就采用不同的教法。首先讓學生明確國際民歌藝術節確實給南寧帶來了變化,作為服務人員應對南寧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指導學生將這篇文章改寫成一篇導游詞,進行分組解說訓練(這個任務的完成要結合多媒體,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篩選、整合、概括能力,做好這一點,對考導游證有實在意義),再由各組推薦三名代表參加全班的導游解說競賽,最后評出“最佳導游”一名,“優秀導游”五名,當然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他們親自到現場做模擬導游,這不但對他們鞏固專業學習有很大作用,更重要是這其中還包括字詞、普通話用語等語文知識與技巧的靈活運用。
這種語文課兼容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境界,不僅可以徹底瓦解學生“語文課與專業課學習無關、學語文耽誤時間”的錯誤思想,而且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學好語文能助他們專業學習以一臂之力,甚至猶如拿到了一把開啟專業技能學習、打開職業生涯之門的金鑰匙,同時,他們的專業特長也在語文課上大有用武之地,語文學習的態度因此有了根本性地轉變,教學效果自然令人滿意。
(二)教學實施方式與專業相銜接
第一,語文教學實施要突出專業需要。依據新大綱規定的總目標和總要求,不同專業將文選閱讀分析可細分成基礎和職業兩部分,實施時可按照專業不同需求有所側重,像拼音、字、詞、句、篇、標點、修飾和語法等基礎內容;文體分析訓練中的說明文和議論文;寫作基礎中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訓練中的企業文書、公務文書;黑板報、宣傳簡報的編輯與排版訓練等;口語交際中的朗讀、誦讀、復述,接待、主持、司儀、辯論和演講等。根據不同專業需求,靈活拆卸組裝,這樣就更能貼近專業需要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并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創新教法,形式多樣,與專業知識相滲透。實用性、應用性、崗位性是中職語文教學的精髓,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現場實踐性教學很難組織和實施,多數情況下,只能進行模擬仿真教學。因此,教師要粗略知曉所教專業的實踐崗位群、具體工作場合以及職業環境等要件,并以此為向導,再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綜合權衡,精心策劃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職業語文能力訓練,給學生提供一個“準上崗”的實踐培訓和就業前的綜合演練大舞臺,為今后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口語交際訓練》的施教過程中,傳統的教法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比較熟悉、有話可說的日常生活場景進行訓練。而如今,則要強化專業場景下的仿真訓練:家電維修專業的學生可在“上門維修服務”的情境下進行訓練;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宜在諸如“客戶訂做《推廣普通話宣傳畫報》業務”的場境下進行模擬交際訓練;機電專業的學生不妨在“接待、投訴服務質量問題”的場合下進行訓練;以上專業化情境中的口語交際仿真訓練,使學生以專業角色的身份學習口語交際的一般技巧與交際禮儀,因此,他們既能感受到語文學習新捷徑的魅力,又能切實體會到語文學習之于專業能力的形成是何等的重要,真可謂一箭雙雕。
如在應用文教學中,《合同》的立體教學框架最為明顯,各專業所要學習的有關合同的基本理論知識大體相同,但往往要憑借一些規范的合同樣本給學生以直觀、感性的認識,此時,除了《勞動合同》、《房屋租賃合同》適宜用作各專業的通用范文(因為絕大多數學生一畢業都要面臨找工作、租房等問題)之外,還必須補充各自專業范圍內的合同文本,以此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
第三,課后作業和考評與專業課銜接。課后作業和考評測試也可以實現語文課與專業課的“聯姻”,比如,語文課上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計劃、總結,除了純粹的文體訓練之外,還可以將計劃、總結的寫作練習延伸、跟蹤至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的階段,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寫作實習計劃、實習總結報告。同樣,求職信、應聘信的寫作可以延續至畢業前的求職材料與推薦表的寫作,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的互補與融通,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技、求職、謀生的催化劑。
(責編 覃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