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拉動下,國內原油期貨的價格也持續推高,預計國內成品油價格仍將保持穩中略漲的態勢。在油價上漲的刺激下,物價上漲的趨勢可能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自2007年9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70美元/桶附近起步,一路大幅上漲,并在2008年1月突破100美元/桶的高位。在美元持續貶值、新興國家需求大幅增長和國際投機盛行的三大背景下,目前已經進入到高油價的時代。高油價將對全球經濟產生直接影響,并導致相關行業的深刻變革。
導致油價上漲的因素很多,美元疲軟、得克薩斯煉油廠發生爆炸、歐佩克可能減產以及委內瑞拉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油市對委內瑞拉原油供應問題很關注。另外,非洲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的局勢也是投資者的一大關注點。據美聯社報道,目前襲擊了該國石油基礎設施的武裝分子要求美國總統布什就尼日利亞長期以來的危機進行調解。受到沖突的影響,尼日利亞的原油產量已經下降了20%。
在國際原油期貨大幅上漲的壓力下,預計國內成品油價格仍將保持穩中略漲的態勢,而油價的上漲對于市場則蘊涵著非常豐富的投資機會。
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拉動下,國內原油期貨價格也持續推高。而在上游成本加大、下游價格上漲受到限制的擠壓下,石油系統的供油也相應減少。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生產資料后期走勢判斷報告提到,預期目前原材料價格繼續走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預計國內成品油價格仍將保持穩中略漲的態勢。
油價上漲是物價上漲將持續的重要信號。首先,油價上漲本身可能拉動物價上漲,油價上漲無疑會拉動下游的諸如交通運輸、化工材料價格甚至是其他能源如煤炭、電力等方面的價格上漲,其潛在波及范圍不小。其次,油價高漲代表了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如煤炭、礦石、電力等供應更趨于緊張,價格上漲壓力大。而本輪物價上漲的根源正是資源的價格上漲推動的。所以,在油價上漲的刺激下,物價上漲的趨勢可能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油價直接或間接影響的行業范圍較大。投資者重視油價受益板塊,可以獲得較好的結構性獲利機會。
石油開采業、石油設備制造和石油運輸行業無疑是油價上漲的直接受益者。首先,作為上游行業的石油開采行業,無疑最直接受益于油價上漲;其次,石油價格高漲也直接促進石油開發的加快,因此與石油開采相關的設備制造及石油運輸行業,都必然受益于行業景氣度的提高。而國際油價的不斷走高,將推動能源價格的整體走高,煤炭行業也是直接受影響的行業。只要高油價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適當的范圍之內,不至于使國民經濟增長倒退,作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業將會受益。
新能源股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2006年,中國共計消費了3.5億噸原油,556億立方米天然氣,23億噸原煤。中國計劃在2020年實現風電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小水電8000萬千瓦。盡管這些規劃將緩解總體能源需求緊張的狀況,但難以解決2020年新增2億噸原油需求所要求的供給問題。中國石油供應短缺這一問題,將主要依賴煤化工行業生產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成品油和煤制烯烴等來緩解,這些新能源受到國家政策扶持,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相關公司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
高油價同時會給煤化工、電石化工行業形成利好,以煤和電石為原材料的化工企業將獲益良多。以煤炭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業相對于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具備較大的成本優勢,如煤焦油、合成氨、甲醇等,其產品隨著油價的提升反而可獲得相應的提價空間。尤其是生產PVC、PTA、MDI等存在供給缺口的公司,調價能力強,更是值得關注。油價的上升也會直接傳導到電力行業,使得電力產品價格上漲。但是不同于煤炭行業整體直接受益的是,對電力行業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煤炭價格的上漲導致火電成本上升,但水電、風電、核電成本基本未變,因而油價上漲對電力行業來說將形成分化,主要運用新興發電方式的電力企業的優勢將凸顯出來。
高油價同時會對農業形成利好。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面對高油價的影響,在2007年年底通過了一項新能源法。該法案鼓勵大幅增加生物燃料乙醇的使用量,使其到2022年達到360億加侖。而乙醇燃料制造將大大消耗玉米,將對農產品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的新能源法刺激了全球農產品相關產業的繁榮,因為該法必將導致玉米供不應求,從而價格高漲,美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將大幅增加,并導致耕地面積的擴大,由此將導致其他作物的價格上漲,最后導致農產品價格的整體上升。因此,對于農業股而言,自然是機會巨大。不過,對于數量眾多、良莠不齊的農業股來說,普遍受益的可能性很小,比如最近大幅飆升的敦煌種業這類公司,只是結構性機會。真正最能從中受益的,則是農業這條產業鏈的上下游,如化肥、草甘磷等企業。2007年以來,全球鉀肥、磷肥、氮肥價格紛紛大幅上漲,并帶動國內相關化肥價格大漲,也使得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而農作物的大量種植,必然使用更多的殺蟲劑,象草甘磷,由于行業景氣受到明確的基本面因素的促動,其在短期內的投資價值也十分顯著。
節節攀升的油價和持續貶值的美元也給黃金帶來了雙重動力。一般來說,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影響其價格的重要因素有:匯率、通脹水平、地緣政治、供求關系、儲備需求以及投資性需求等因素。當然,各個因素對金價的影響往往體現出不同的特征。從歷史經驗來看,匯率和通脹是影響黃金價格的最重要的兩大因素。一般地,匯率的波動往往是黃金價格階段性波動的主要驅動力。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黃金價格與美元指數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強,而與通脹之間的相關性則要弱很多。然而,1973~1974年和1978~1982年兩次黃金價格指數式的上漲趨勢,則源于兩次石油危機引發的惡性通脹大大刺激了黃金的需求,兩次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超過10%,黃金都出現了超過400%的漲幅。2003年以來黃金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元貶值,根本原因在于2003年以來的全球性經濟同步高增長并沒有出現高通脹,相反通脹水平仍然處于歷史低水平。當然,在全球性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能源價格的攀升,還是引發了投資者對于通脹的擔憂,特別是紐約市場油價近期再破每桶100美元大關,給黃金市場帶來了很強的支撐與動力。
原油價格上漲總體來說是上游受益下游受累,但是影響的程度仍然需要從多方面加以考量,這主要取決于行業消化油價上漲的能力,具體包括原油及原油上漲引致的其他成本占該行業生產成本的比重、行業向下游轉嫁價格的能力、提高技術水平以改善成本結構的潛力。
與石油開采的景氣不同,煉油業屬于最典型的原油下游產業,因而受國際油價上漲的拖累最大。目前國內煉油業基本處于略虧狀態,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使得煉油企業的壓力再次加大。對于A股市場兩大藍籌——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高油價對它們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每年,國家都會對這兩大公司予以巨額補貼,就是為了彌補其煉油業務的虧損。
油價上漲對化纖行業的影響也是比較直接的。化纖原料乙二醇、PTA、聚酯切片、滌綸聚酯、錦綸直接受油價的影響,這幾種原料的價格幾乎完全是由成本推動的,而且化纖原料價格的上漲幅度往往超過其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因而使化纖行業利潤被壓縮。
對于整個運輸行業來說油價持續上漲,運輸企業終將通過提高運輸價格來彌補損失,將油價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將在短時間內對運輸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也將使運輸方式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如公路、民航運輸的貨源分流到鐵路、水運等其他運輸方式上。交通運輸業中,因航油占民航業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油價上升直接導致民航業費用因油價的上升而大幅增加,故民航業受油價上升影響最大。
油價上漲的傳導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較下游行業——建材行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建筑、建材,特別是化學建材、玻璃等,由于處于石油化工行業的較下游,受原油價格變化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但油價的上漲也將直接引發建材行業生產成本的上升,行業利潤也將一定程度被壓縮。
考慮到近期國際油價將維持相對高位,建議適當關注石油開采業企業、煤炭企業,以及煤化工和石油替代產業。
(作者單位:齊魯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