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2007年末總資產為2.188萬億美元,利潤為36.17億美元,盈利水平較2006年減少83.21%,這家經歷了近兩個世紀風雨的金融帝國在和平盛世遭受重創。即使業績大幅下滑,但作為國際活躍銀行的領軍人物,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其防范風險的資本管理經驗仍值得中國銀行業借鑒。
風險管理框架
花旗集團風險管理框架旨在平衡有效公司監督與各業務內部的風險管理職能。花旗集團的首席風險官主要負責:(1)建立風險衡量和報告標準;(2)對公司整體風險進行識別和監測;(3)對獨立高級風險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補償;(4)確保充足的職員、專家和系統實施風險管理;(5)審批各業務線的風險管理政策。
風險資本(經濟資本)
風險資本是指用于吸收一年期內由于嚴重事件導致的潛在非預期損失的一定數量資本。
“經濟損失”包括損益表中出現的損失和對財務報表的公允價值調整,另外還涉及損益表中未列明的價值降低。
“非預期損失”是指花旗集團一年內潛在極端損失與預期損失之差。
“極端嚴重事件”是指觀察事件的分布或情景分析中,在99.97%的置信度下的潛在損失。
導致經濟損失的根源在于風險,風險可以廣義地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損失主要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對方無法履行義務(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市場風險損失主要是由交易和非交易資產市場價值波動所造成,包括利率波動所造成的金融工具價值的降低;操作風險損失是由于不完善或失敗的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導致。

這些風險在集團業務線內部衡量和加總,從而預測集團在極端不利情況下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
信用風險管理程序
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對手違約而造成的潛在財務損失,信用風險存在于諸多業務活動中,包括:貸款、銷售和交易、衍生品、證券交易、結算或花旗作為中介機構接受其客戶和其他第三方委托時。2007年花旗集團的總貸款撥備為173.67億美元,用于吸收集團可能遭受的信用風險損失。
消費貸款
從分析角度看,2007年花旗為消費貸款提供的損失撥備為123.94億美元,而2006年、2005年這一數字僅為60.06億美元和69.22億美元。
為了管理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花旗集團出售了大部分抵押貸款,但仍保留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權利。這些出售交易為集團創造出了無形資產,即抵押貸款權。這些資產的公允價值主要受首付比例的影響,同時抵押貸款利率的波動也影響頗大。管理通過出售抵押貸款但保留服務權,花旗仍面臨著較大的利率風險暴露。花旗集團抵押貸款權利金額2007年高達838億,2006年這一數據為54.39億美元。
花旗集團2007年在證券和銀行業務中的次級債相關頭寸約373億美元,其中293億美元屬于最高等級部分,另外80億美元次級債相關的頭寸在其貸款和結構業務之中。
2007年底花旗集團首次抵押貸款總額為1500億美元,第二次抵押貸款總額為630億美元。其中首次抵押貸款中約84%的信用評分高于620分(即優質貸款),第二次抵押貸款中大部分擁有較高的信用評分。然而這些抵押貸款中按揭比率超過90%的仍高達33%,約720億美元。數據顯示,在首次抵押貸款中,借款人信用評分低于620分的次級貸款人房屋贖回權喪失率遠高于優質和Alt-A類的貸款人,在第二次抵押貸款中,按揭比率超過90%的貸款人喪失房屋贖回權的比率更高。花旗的2160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中約269億美元獲得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或其他私人保險公司的擔保,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銀行的信用風險暴露。
公司貸款
對于公司業務的信用風險管理,主要遵守以下主要政策和程序:信用風險管理中業務進行合作但風險管理責任獨立;由單一中心控制信貸關系,協調與客戶之間的信貸活動;利用投資組合實現多元化和資本有效配置;貸款展期必須至少有兩名授權的信貸管理人員簽字;信用評級標準適用于任何借款人和機構;實施統一的信貸原始文件和修訂管理。
數據表明,到2007年底,花旗公司貸款中投資級(BBB級)以上的公司貸款占總貸款比例為77%,2006年底這一比例為80%,行業分散于政府和中央銀行等15個行業。
作為整個風險管理之一部分,花旗運用信用衍生品和其他信用緩釋工具對沖公司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包括直接的資產銷售。
市場風險管理
市場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和價格風險,這些風險都產生于全球金融中介機構的業務過程之中。流動性風險是指公司不能滿足客戶、債權人或投資者到期支付承諾的風險。價格風險是指由于利率、匯率、股票、商品價格波動而造成的風險,價格風險也存在于非交易賬戶資產。
花旗主要的業務功能在于提供滿足客戶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存款和貸款分類以滿足不同客戶期限、利率等要求。凈利息收益是指非交易資產收益與債利息成本之差。花旗集團運用一系列標準定義、衡量、限制和報告交易銀行賬戶的市場風險,具體實施部門是花旗集團的資產負債委員會和全球財務和資產負債委員會。
利率風險暴露反映遠期利率的非預期變化對凈利息收益的影響。比如,在利率下降的情形下,抵押貸款償還速度越快,公司的利息收入損失就越多。花旗集團為了有效管理市場風險,可以調整新客戶存款和貸款的定價,或者通過交易將風險轉移給第三方,也可運用表外衍生品進行對沖。除此之外,花旗還運用壓力測試來衡量非線性利率波動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分析抵押貸款和證券化資產(MBS)的久期和波動性,判斷不同市場指數趨勢差異的潛在影響。
花旗對于交易賬戶的市場風險主要運用以下措施衡量:要素敏感性、VAR和壓力測試。要素敏感性是指當某市場要素出現波動對銀行資產價值的影響,比如當市場利率波動1個基點對國債價值影響多少。花旗獨立的市場風險管理確保要素敏感性得以準確計算和監測,大多數情況下,交易賬戶應考慮所有相關風險要素的影響。
操作風險管理
操作風險包括與花旗業務開展和市場投資有關的聲譽風險和經營特許權風險,它一直存在于花旗集團的全球業務之中,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一樣,操作風險通過整體管理框架來實施,包括:識別業務風險的歸屬、獨立的風險管理監測和獨立的風險審計和風險評估。花旗操作風險旨在建立一致的評估和溝通操作風險管理框架和良好的內控環境。
花旗操作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驟:識別和評估主要操作風險;建立關鍵風險指標及形成綜合操作風險報告。
花旗的風險控制和內部評估標準為管理操作風險提供了正式的框架,這些標準適用于所有業務和全體職員。風險控制和內部評估標準可以有效提升花旗對財務報告、監管要求、巴塞爾協議和資本配置等事項的內部控制水平,操作風險管理由花旗集團的審計和風險評估委員會進行。
資本管理
資本通常來自于經營利潤的積累,但通過發行普通股、可轉換優先股、優先股和次級債可以迅速擴充資本。
資本主要用于支持銀行資產規模擴張,從而吸收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所帶來的非預期損失。過剩資本將用于支付股息,實施收購和股票回購。花旗銀行保持著充足的資本以覆蓋公司承擔的風險,資本充足率完全滿足監管當局標準、指引及外部評級機構的要求。銀行資本管理過程由高級管理層監督,并從整個公司全局視角進行評估。具體履行這一職責的是花旗全球金融和資產負債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由花旗高級管理層組成,致力就資本和流動性與財務人員進行溝通和決策。委員會的責任包括:決定花旗集團的財務結構和主要分支機構的設置;確保花旗集團及其子公司資本充足;確定適當的資產規模、花旗集團及各個業務最低回報要求;對集團融資和資本市場計劃進行評估;
對利率風險、公司和銀行流動性、非美元收益和資本的匯率影響進行監測;對董事會提出的股票回購水平進行評估。
財務和資產負債委員會確立集團和主要分支機構的資本充足目標,這些目標在監管當局的要求之上。
資本充足率
花旗集團遵守美聯儲發布的基于風險的資本比率指引。資本充足率通過兩項基于風險的比率衡量,核心資本充足率和總資本充足率。
兩項比率都反映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重。風險加權資產主要用于衡量信用風險,其中包括特定的表外風險頭寸,比如無資金準備的貸款承諾、信用證、衍生品和外匯合約的名義量。花旗集團同時遵守監管當局的杠桿比率要求,一級資本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不低于6%,總資本充足率不低于10%。花旗集團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資本充足率。
融資補充資本
2007年末到2008年初,花旗宣布了一系列融資活動以擴充集團的資本,集團成功籌集近300億美元資金擴充核心資本。這些交易包括發行可轉換優先股、不可轉換的優先股、普通股和信用增級的優先股。
通過增發,花旗2007年底一級資本充足率提升至8.8%,其中普通股權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接近6.9%,這兩項指標超過管理層制定的一級資本充足率7.5%、普通股權資本充足率6.5%的目標水平。
定向增發125億可轉換優先股。
此次融資于2008年1月完成,投資花旗可轉換優先股的主要是以新加坡淡馬錫為首的國家主權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花旗承諾,可轉換優先股每年支付7%的利率,且按季度以現金方式支付。第一個股息支付日是2008年2月15日。這些優先股可隨時轉換為普通股,轉換價為31.62美元。這些可轉換優先股是永久性的,沒有到期日。在2013年2月15日后,如果花旗股價漲幅超過130%,可轉換優先股將以轉換價格成為普通股。2015年2月15日之后,花旗可以在任何股息支付日以現金贖回可轉換優先股,根據資本補充協議,贖回活動將在2020年2月15日之前完成。
定向增發的投資者承諾遵守6個月的鎖定期,鎖定期從2008年1月23日開始。投資者獨立進行投資決策,之間并無聯合或協商。
另外,所有投資者在花旗公司治理中不享有特權,包括無權辭退董事會任何董事。根據慣例,連續6次不領取股息的優先股股東有權選舉兩名董事。
公開市場發行大約32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
花旗通過公開市場發行大約32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這些股票屬于T系列的年利率6.5%的非累積可轉換優先股,股息以現金方式按季支付。這些可轉換優先股可隨時轉換為普通股,轉換價為33.73美元,這些可轉換優先股是永久性的,沒有到期日。2013年2月15日之后,如果花旗股票自發行日累計漲幅超過130%,根據花旗的選擇權,T系列優先股將以上述價格轉換為普通股。優先股股東沒有投票權,但如果連續6次不領取股息則可對兩名董事產生享有投票權。
通過公眾市場發行約37億美元的普通優先股
花旗發行了37億美元的AA系列的非積累股息的普通優先股,年利率為8.125%,花旗以現金方式按季支付。AA系列優先股屬永久性,無到期日。2018年2月15日之后花旗可以在任何派息日以現金贖回AA系列優先股。根據資本補充協議,花旗將在2023年2月15日之前贖回這些AA系列優先股。
減少季度分紅
2008年1月14日花旗宣布季度分紅每股派現0.32美元,與上年度同期相比,公司減少分紅達44億美元。降低分紅可以使花旗有更多資金把握良好的投資機會,適應變化莫測的經濟環境。股息分配政策由董事會決定和宣布。
繼續出售非核心業務
2007年第四季度,花旗出售了子公司NikkoCordial的投資咨詢部。與此同時,花旗繼續減持資產證券化資產和證券和投行業務的其他資產。
向主權財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定向增發籌集75億美元資本
2007年12月3日,花旗向主權財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定向增發75億美元股票。增發的股權由四個系列的信托優先證券和四個系列的收集花旗普通股的遠期收購合約構成。花旗向這些增發股票支付11%的年固定股息,按季度結算。
這些信托優先證券沒有到期日,花旗可以在2042年以前予以贖回。在2009年12月3日之前阿布扎比投資局不得轉讓、出售或對這些股權進行對沖。阿布扎比投資局承諾持有花旗普通股的比率不超過4.9%,在公司治理中不享有決定權,無權解聘花旗董事會成員。
通過公眾市場發行增級信托優先股
2007年第四季度,花旗向公眾投資者發行價值42.875億美元的增級信托優先股。2007年12月,花旗發行35億美元的增級信托優先股,這些股票含有年利率8.30%的息票。2007年11月,花旗成功發行7.875億美元增級信托優先股,股息率為7.875%。
2007年底,花旗可作為一級資本的可贖回優先信托股高達235.94億美元,而上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95.79億元。2007年花旗先后發行了141.09億美元的信托優先股,同時以現金贖回12.2億信托優先股。
銀行業務整合
2006年花旗集團對業務部門進行了整合,對其美國的抵押貸款業務進行了重組。花旗間接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花旗金融信貸公司(CCC)將其持有的花旗信托銀行整合進花旗集團。通過重組,花旗集團將在美國保險的存款機構由12家減少到6家。
花旗旗下存款機構的資本充足率
花旗集團在美國的分支機構遵守美聯儲相關的資本監管指引。根據美聯儲對監管資本充足的要求,存款機構核心資本充足率應不低于6%,總資本充足率應不低于10%,資本杠桿比率應不低于5%。2007年底花旗集團所有存款機構均達到監管當局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對中國銀行業資本管理的啟示
資本覆蓋風險是巴塞爾協議的基本準則,但資本吸收經濟損失只是被動的事后風險管理,是保護債權人利益的一種制度選擇。充足的資本使歐美金融巨頭在本輪次級債危機中盡管損失慘重但并未引發擠兌等金融恐慌,有效地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防止了金融風險的傳染和放大。
花旗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其盈虧存亡對世界經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花旗的風險管理體系、資本管理框架不可謂不先進,但難以預料的美國房地產暴跌引發的次級債危機使其損失累累,可見其風險集中度管理存在的缺陷相當致命。衍生品在管理風險的同時放大了風險,衍生品管理風險的前提是交易對手履約,當提供擔保的保險公司陷入破產境地時,信用增級的價值就會灰飛煙滅。
花旗補充資本的融資工具可謂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這反映出歐美金融創新的活力和金融監管的寬松。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盡管花旗通過巨額融資實現了資本充足率目標,但其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而且這些成本將成為花旗長期的財務負擔,預計未來花旗的利潤將受到不利影響。但為了生存,花旗付出高昂的籌集資本代價是值得的,不管對管理層和股東,都是如此。
補充資本永遠都是亡羊補牢之舉,重要的是風險防范。如何防經濟損失于未然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關鍵,但資本是用于覆蓋非預期損失,一旦損失可以預期,那將由準備金來覆蓋,將不屬于資本管理的范圍。
國際活躍銀行在次級債中遭受巨額損失與管理層追求高收益的道德風險有關。因此,銀行資本管理與其有效的公司治理密切相關,實行與業績聯系過于緊密的激勵機制會鼓勵銀行管理層從事高收益的高風險業務,包括復雜的高杠桿的衍生品投資。
花旗度過危機難關已是事實,但愿其教訓能為其他銀行的前車之鑒。
(作者單位: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