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面臨地域與招生政策等不利因素,而農村綜合高中可以使知識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結合,在緩解就業壓力、積累人力資本的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應對農村綜合高中的發展進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綜合高中;可行性;對策
中等教育體制結構及制度方面的改革與創新,與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樣,貫穿于中等教育思想觀念更新與轉變的整個過程。近年來,我國的中等教育既有大規模的數量擴展,也有質量上的提高。同樣,農村高中也產生了質和量的巨大變化。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既有高新技術產業,又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甚至還有不少手工業;既需要從事研究、設計、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也需要在第一線解決實際問題與進行現場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原有的高中階段教育的規模與內涵已難以滿足這種普遍性和多樣性的要求,其發展面臨各種危機。因此,高中階段教育必須沖破原有的框架,向更為廣闊的空間拓展,構建高中階段教育的多形式、多渠道的辦學體系。在此背景下,尋找并探索新型的高中發展模式就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綜合高中是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引入職業教育因素,或在職業教育中加強文化基礎課學習,以滿足市場需求、服務社會為方向,以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基本素質和一定的專業技能為目標,具有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預備教育雙重功能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發展綜合高中是實現高中階段教育辦學模式多元化的有益嘗試。綜合高中使相互割裂的知識教育與職業教育兩者有機結合,為發揮高中階段教育的雙重功能提供了現實有利的條件。在綜合高中實施多次分流,不僅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也符合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狀況。由于職業教育的滲透,對流向普高三年制學生的職業心理和職業傾向可以產生積極影響,對流向職高的學生經過普高文化基礎知識的高強度學習,可以奠定較為深厚的文化基礎。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教育普及,更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獲得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新形勢下農村綜合高中的特點
筆者曾就農村高中發展困難的原因作了問卷調查,在被調查的120人中,有34.17%的人認為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重點中學的地區優勢和城鄉差別的拉大,有21.67%的人認為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村高中的師資水平不夠,有9.17%的人認為農村高中存在辦學經費困難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16.67%的人認為農村高中發展困難的原因是由于大學生分配困難,“新讀書無用論”再次成為農村家庭投資高中階段教育的障礙。
應該說,當前出現的“新讀書無用論”并不是沒有原因的。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使得農民在“砸鍋賣鐵”把子女送進大學卻沒能“衣錦還鄉”后變得現實起來,他們希望子女能夠學到一門技術,找到一份工作,但又擔心子女在職業高中文化課學得太淺,不利于將來的發展,所以在選擇普高與職高的時候左右徘徊。大部分學生(這里主要指學習基礎、個人潛質一般的學生)在初中畢業后,對自己將來到底能升入何種檔次的大學缺少實事求是的、客觀公正的分析,多數停留在對初中升學考試失利的抱怨、對未來美好愿望的期待上,學生家長也是如此。因此,要求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事實上,一般的普通高中學生,能夠上重點本科院校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學生所能考取的多是一般的大?;蚋呗氃盒!C鎸Σ灰渍f服的學生及家長,在普通高中招生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綜合高中恰好可以彌補缺陷。
綜合高中兼具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兩種辦學模式之長,可以培養文化基礎扎實、知識合理、具有實踐能力或一技之長的人才,可使學生在動態發展中選擇學習方向,這種動態的、多渠道的、開放的辦學模式將受到學生家長,尤其是廣大農村學生家長的歡迎。
(二)國家政策與社會需求情況分析
2005年,國務院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再一次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敖⒙殬I教育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的‘立交橋’,使職業教育成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促進學習型社會建立”。近年來,大批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但大部分勞動力缺乏知識和技能,只能從事簡單勞動,這種狀況勢必將制約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與普通教育互補、與市場需要相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提高“藍領”人員素質,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的持續發展需要的是既有實踐才能,又有較為扎實的文化基礎的勞動者。勞動者在長期的工作生涯中不可能只從事一種行業或專業(同一行業也會不斷發展),必須能夠憑借自身的知識水平盡快適應行業的需要。因此,在廣大農村地區大力興辦綜合高中,既有利于農村社會的健康發展,又能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促進勞動者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農村綜合高中的師資條件與基礎條件
當前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普通高中內設立職業部,另一種是在中等職業學校改制的基礎上創辦綜合高中。在普通高中設立職業部會出現師資匱乏、設備短缺的問題,職業部的教師大部分是由高中教師在自學的基礎上邊學邊教,這樣的師資水平容易導致綜合高中教學質量下降。同樣,由于普通高中缺乏專門的職業教育場所,致使職業教育內容單一,有的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職業教育實踐和實習,降低了職業教育的質量標準。因此,綜合高中一方面應該加強高考學科的師資力量,盡快提高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通過派出進修、委托培養、招聘引進等方式保證職業教育學科教師隊伍建設。
在我國農村,欠發達地區的面積遠遠超過發達地區,很多農村中學處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地區經濟和文化處于落后狀態,致使興辦農村綜合高中在基礎建設和硬件投入上捉襟見肘。要把學生培養成適合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因此,農村綜合高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對自身條件充分認識的基礎之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選擇辦學方向和辦學模式,才能使學校得到持續發展。
(四)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是讀普通高中升大學的傳統觀念對綜合高中的沖擊。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充,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階段過渡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很多地方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超過了50%。隨著入學機會的增多,全國出現了“普高熱\"的現象。所謂普高熱是指普通高中的入學率大大高于職業高中的入學率,職業高中的入學率在普高熱的沖擊下逐年萎縮。導致“普高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一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仍在作祟。大多數學生家長都認為讀普通高中考取大學是最理想的出路,而讀職業高中是沒有出路的。這就影響了綜合高中的生存空間。
二是綜合高中本身缺乏正確的目標定位。人們對綜合高中的概念理解存在著誤區,認為綜合高中是“普教+職教”,培養目標主要是升學。具體表現為學校在招生宣傳中迎合社會上的“普高熱”,突出高中字眼。許多家長希望子女上普通高中,由于分數過低,在上普通高中無望的情況下選擇綜合高中作為升學的捷徑。一些綜合高中沒有真正落實“普職融合”的精神實質,只是打著綜合高中的幌子走升學的老路,或者在中職改造的名義下開設升學班。應試教育在我國還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指揮棒”一直是影響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農村綜合高中的發展不僅是學校內部的事情,外部的環境條件是其持久健康發展的保障。首先,應通過宣傳和教育,逐步轉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認識,唯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觀念問題。其次,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確立綜合高中在國民教育序列中的地位,規范和保障綜合高中的良性發展。另外,理論界要加強對農村綜合高中的研究,從農村的實際出發,使農村綜合高中的理論研究走在實踐之前,指導農村綜合高中進一步發展。
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轉變教育觀念與人才觀念是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思想條件
多年以來,普通高中一直是我國高中教育的唯一形式,為高等學校輸送生源歷來是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務,家長讓子女上高中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子女上大學(這種觀念在農村尤其突出)?!叭f人齊擠獨木橋”的嚴酷現實使普通高中(其中農村高中占絕大多數)的辦學積極性受挫,辦學路子越走越窄。與此同時,由于人們對職業高中觀念上的歧視,職業教育面臨困境。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入、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化,人們對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低學歷就業者面臨的失業威脅越來越大。社會需要更多素質高、層次高、文化高、學歷高、水平高的適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農村勞動力轉移在新時期顯然已經有了新的特點。地區經濟的發展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農村教育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勢必會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因此,必須提高認識,轉變教育觀念與人才觀念,多方努力,促進農村綜合高中的可持續發展。
(二)形成積極支持和參與教育的新機制是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社會保障
學校的發展不只是學校內部的事,也不只是教育內部的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是學校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高中階段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農村高中由于不能得到企業的資助,往往缺少充足的經費來源,因此,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的政策,吸引社會各界支持農村高中教育的發展。比如,政府可根據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適當提高高中階段教育的收費標準,形成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擴大農村高中階段教育的經費來源。我國地域廣大,不但城鄉間發展不平衡,而且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須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促進農村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可加快普及高中的速度,但要注意提高初中畢業生的質量;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如果生活能夠保證,可考慮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優先發展的問題。企業應積極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可優先考慮滿足農村綜合高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畢竟他們具備能吃苦、踏實肯干、抗挫折能力強、愿到基層工作等優勢。
(三)加強理論研究是農村綜合高中持久發展的根本保證
作為一種新興的辦學模式,農村綜合高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理論的指導。當前,農村綜合高中辦學最突出的困難,一是方向,二是師資。在辦學方向上,很多學校都有成功的歷史,但由于對形勢把握不夠,往往“曇花一現”,缺乏生命力。因此,高校和教育決策部門應該主動為農村綜合高中排憂解難。此外,農村綜合高中由于先天不足,普遍存在教師素質跟不上學校發展要求的現象。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應主動為農村綜合高中解決師資困難,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學校要通過崗前培訓、師徒結對等形式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逐漸從辛苦型、盲從型向科研型轉變,以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帶動教育對象的轉變。綜合高中是在新的形勢下創辦和發展起來的,對它的管理與評價沒有現成固定的模式,應繼承和借鑒普高和職中的管理經驗,并結合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形成各自的特色。教學評價要通過課堂記錄、學生評議、教案檢查、專業技能測試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評估。在目前情況下,提高農村綜合高中的辦學水平,除了要強化內容管理外,還要加強對農村綜合高中發展的理論研究。
綜合高中無疑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軌發展過程中的有益探索。這種探索對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和銜接是必需的。發展綜合高中要準確定位,穩步推進,在積極探索中摸索出具有特色的綜合高中辦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N].中國青年報,2003-02-14.
[2]郝克明.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3]徐英杰.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探索[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7-8.
[4]桑青松.綜合高中:我國高中辦學模式的理性選擇[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
[5]黃堯.全國第四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7).
[6]寧永紅.我國試辦綜合高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天津:天津大學,2003.
作者簡介:
康紅兵(1973—),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教師,碩士,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