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的設置在豐富度及培養學生個性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對選修課程設置的可參照性、方式的多樣性以及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初步探討,有利于今后的課程設置改革。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學;選修課;課程設置
近年來,關于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大討論在我國高等教育界悄然興起,在高等教育的質量備受關注的同時,各課程的設置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再次成為研究的焦點之一。在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因社會需求與個性化發展的趨勢,彰顯個性化的選修課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伴隨著專業設置的調整,選修課的課時比重會越來越大,課程門數會越來越多,學生選擇選修課的熱情會越來越高,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概念的界定
我國學者張紹翔認為,課程設置是根據特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組織和編排課程的系統化過程,受一定的教育目標與教育價值觀的決定和制約。課程設置通常設計成兩種結構,即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選修課是學生可以選修的課程。
選修課程設置是指在編排好了學生必須學習的各種公共或專業課程之外,根據特定的教育培養目標及學生自己的興趣和需求,旨在平衡或擴充學生的發展空間,設計、組織和編排有教師講授的學習科目的系統化過程。
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的可參照性
在美國的教育學科課程設置中,學院并沒有硬性規定哪些課程是必修的,學院完全將學與不學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哈佛大學的教育學課程內容十分廣泛,既有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及方法論等人文學科課程,也有生理學等自然科學課程,還加入了網絡技術和計算機類課程,整個課程體系比較完善。在輔修課程中則重視實踐性課程,開設了高等教育實驗之類的課程。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的碩士生們期望選修課注重教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跨學科類課程設置,這也體現了我國的國情及個人的需要,例如開設了職業教育心理學之類的課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育學院在碩士研究生這一層次的課程是按專業及培養目標不同分別設置的,主要設置了核心課與選修課。除Med專業外,其余專業都沒有具體安排選修課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修,而是學生根據自身的要求在導師及導師指導小組的指導下,從本門學科或其他學科中選擇課程,使學生達到要求。美國各高校的課程設置并沒有統一的規定,而是因校而異,如哈佛大學按主修和輔修設置課程,種類更為齊全。
我國高等學府的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課程設置大致雷同,尤其是師范類的職業技術教育學,仿效重點院校的課程設置,沒有體現出自身特色,沒有充分挖掘自己的可利用資源,而是盲目地循著人家的路子走,不管是否具有他校的師資、可利用資源優勢,也不顧自己生源的特性。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的生源有各自的知識結構,八成以上的學生是跨專業的,其專業基礎與職業技術教育毫不相關。因此,在原有的專業基礎上使學生得到發展,是選修課程應該考慮的問題,只有盡量多地設置一些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才能真正地享受課程資源,取其長而發展之,才能更好地在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方式的多樣性
選修課程的設置有其不同的方式,下面介紹幾位學者對選修課程的觀點。
周同甫等人推崇“兩段式選修課程”體系。他認為“兩段式選修課程”可分為早期選修課程和晚期選修課程,第一階段開設3門限定選修課,第二階段為強化實習選修課。早期選修課應較好地解決文化素質教育的載體問題,晚期選修課程則應重在強化學生的專業素質,解決拓展學生知識領域與有限學時的矛盾以及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不斷發展的前沿新知的矛盾。
苗貴松等人推崇“外圍選修課”,認為公共選修課程的設置是由學科專業決定的,對設置多少門課程,哪些是核心課,哪些是外圍課,先修什么,后學什么都有介紹。還組織編寫了規范的課程簡介,包括課程名稱、主講教師、學時學分、選課對象、開課目的、教學內容提要、考核方式、推薦書目及網站、任課教師教學科研簡歷等,或印制成冊、或掛在網上供學生選課參考。這樣可以使學生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使知識課程、欣賞課程、實踐課程、高端課程清晰地進入選課者的視野,減少盲目性;同時,導師要發揮學科指導作用。
王天鳳在分析了目前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學位課程的設置應反映本學科共性的基礎理論,選修課程應反映本學科最新發展動態,并適當體現不同研究方向的特點與需求。
筆者認為,選修課程設置有利于擴大培養口徑,加強多學科綜合,進行校際交流,統一課程及考核標準。周同甫提出了選修課程的時間安排方式與有效性作用問題;王天鳳提出了學位基礎的共性與選修課程與時俱進的問題;苗貴松提出了外圍選修課程簡介的導向作用與導師引導作用的重要性。這些都反映了一門真正的選修課既能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學校應該通過合適的方式開設豐富的選修課程。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的現狀及思考
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選修課程設置,基本上不同的學校只在課程種類上有所不同。
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的調查結果及分析對選修課設置的比例情況進行的調查顯示:有89%的碩士研究生認為選修課程的門數與學分所占的比重過少,不能滿足碩士研究生的需要。有11%的碩士研究生認為選修課的比重過大。從培養方案上可以看出,師范類的選修課程平均約占總學分的22%,而理工科和農林類的選修課平均約占總學分的32.5%。一方面師范類的選修課程設置太少,另一方面理工科和農林類的選修課則應該繼續有所突破,爭取達到約50%更好。有52%的碩士研究生認為所選課程主要是為了學分的需要,沒有真正起到培養能力的作用。這是因為課程資源太少,可供選擇的課程也就較少。當然歸根結底是學校的經費與領導的觀念問題。領導要更新觀念,要引進教師激勵機制,多開設選修課程,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教師,只有受歡迎的教師才可以開選修課。有41%的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的主要依據是興趣和愛好以及對專業能力拓展的作用,這是很合理的,不合理的是選修課沒有真正發揮自主選擇的作用,更談不上豐富度。有的碩士研究生認為選修課應該注重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既要有教育學課程,也要有專業課程,如條件不允許的話可以和其他院系合作辦學。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完善碩士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更好地發展搭建必要的學習平臺。從調查結果來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對選修課程的設置是不滿意的。事實上,選擇課程的學生數量最能體現教師水平,最能體現需求與供給是否協調,是一門選修課是否應開設的決定因素,也是教師能否得到合適的報酬的決定因素。選擇選修課是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教學內容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最好回答,因此,學校應該慎重對待選修課程的設置。
立足于職業技術教育學進行選修課程設置研究由于學科、專業的差異,碩士研究生在培養目標和培養過程上存在差異,課程設置也要相應地具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學科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研究方法不同,課程設置的內容、方法必須有所不同。由于職業技術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應該設置相對比重較大的實踐類課程,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實踐場所問題。要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必須扎扎實實做好細分類別如師范類或理工科類的課程設置研究工作,增強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的針對性。
加強關于選修課程設置的實證研究綜觀己有的研究成果,筆者發現很少有針對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設置進行的實證研究。研究要深入實際,改革更要針對實踐中的問題。實證研究既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質化的方法,獲得來自選修課程設置主體、課程享用主體以及與此相關的主體對于選修課程設置評價的信息,才能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思路。
改善選修課在數量與種類方面的豐富度首先,要增加選修課的門數,在數量上應遠遠超過必修課,尤其是要適當提高學分,使選修課學分達到必修課學分的35%~50%。只有設置廣泛的選修課才能適應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可以盡量調動校內固有的教師資源為學生開設種類繁多的選修課,也可高薪聘請校外知名學者及兄弟院校的著名教授開設課程,或進行網絡授課。這樣,既可避免出現因師設課的弊端,又可充分共享高校資源。其次,在選修課種類上,筆者認為,對于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而言,應增加兩類必開的選修課程,即職業教育科學類課程及職業教育創業類課程,這也是緩解目前本專業碩士生尷尬的就業處境的權宜之計。
參考文獻:
[1]張紹翔,車海云.論我國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趨勢及存在的問題[J].交通高教研究,2001,(3):53-55.
[2]林云.中美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3.
[3]周同甫,等.“兩段式選修課程”體系在醫科課程改革中的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0,(3):15-16.
[4]苗貴松,孫欽榮.高校藝術類選修課程體系建設與管理規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5,19(4).
[5]周谷平,章亮.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4):25.
作者簡介:
易素紅(1972—),女,湖南瀏陽人,湖南農業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