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方向。電子商務人才具有復合性、交叉性的特點。分析電子商務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探討高職電子商務專業SITP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并對實踐效果與不足之處加以分析,有利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SITP人才;培養模式
20世紀90年代末,電子商務進入中國,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產生了巨大影響,社會上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2000年,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開始招收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院根據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構建并實施了一種體現高職教育特點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為中心的SITP人才培養模式,并對其進行了不斷完善。
電子商務的特點
行業年輕,發展迅速從技術的角度看,人類利用電子通訊的方式進行貿易活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早在上世紀60年代,人們就開始采用EDI(電子數據交換)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這就是電子商務的雛形。使用互聯網絡進行商務活動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我國與世界互聯網絡連通是在1987年,1994年實現了全面互通。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較遲,行業發展年輕,但發展速度很快。到2006年末,網民數量已達到1.37億人。無論是網上零售、拍賣、企業BTOB的交易平臺,還是搜索引擎、網絡支付、網絡安全等各種類型服務都發展良好。
專業的復合性、邊緣性電子商務是對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進行的商務活動的統稱,其涵蓋范圍廣泛,幾乎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行業與部門。傳統意義上的服務、商品流通、國內貿易、國際貿易等概念的內涵發生了理念上的變化。“電子”是手段,是工具,而“商務”是目的,是本質。電子商務的實際運用涉及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學科知識。電子商務應用的綜合性、交叉性,決定了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理工與經濟管理結合的復合性、交叉性學科。
專業教學基礎薄弱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電子商務正處于快速發展中,其知識體系、技術手段、運行規律處在不斷變化與發展中,這給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教育部2001年批準了電子商務專業招生,但直到2004年才頒布了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指導方案。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知識體系仍需不斷完善,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知識體系,培養切實符合市場要求的電子商務人才是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迫在眉睫的問題。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
SITP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實用型、應用型人才,是工作在第一線的技術骨干,應能將成熟的技術和管理規范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和服務,其培養目標與普通高校是不同的。因此,在高職電子商務專業SITP人才培養模式(簡稱SITP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中,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零距離”上崗為目標。在專業定位、崗位能力劃分、課程設置、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方面,真正做到以市場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
以重要教學環節為依托以市場為中心的SITP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為: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以市場崗位分析為基礎確定培養能力、整合原有課程體系,以任務驅動法組織教學,以市場資源為實踐平臺,以實踐檢驗為考核標準。歸納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即崗位導向(Status oriented)、課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任務驅動(Task driven)、實踐檢驗(Practice),簡稱SITP模式。
1.崗位導向。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職教育的起點和終點。在SITP人才培養模式中,專業定位以市場人才的需求崗位群為基礎,專業能力培養目標以市場實際崗位職責為依據,根據具體的崗位職責要求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設立了以校外現場專家為核心的專業指導委員會,由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專業建設與改革。同時,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企業調研和畢業生回訪活動,了解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狀況。針對具體崗位群,并秉承“大專業,小方向;寬基礎,重特色”的專業建設指導思想,將電子商務專業分為網絡營銷與網站設計兩個方向。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方向主要培養中小企業網絡營銷規劃、實施、操作人員,網上商店建設和管理人員,網絡營銷服務型企業業務推廣和服務人員,主要培養網站推廣能力,網絡銷售能力,網絡平臺建設、推廣、運營能力。電子商務專業網站設計方向主要培養中小企業網站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與維護人員,主要培養中小商務網站的網站規劃與設計能力、建設與管理能力。
2.課程整合。課程設置與課程結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雖然2003年教育部公布了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10門核心課程,但現有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結構大多基于計算機類和營銷管理類課程的簡單結合,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特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在課程設置與課程結構中,我院打破學科體系結構,依據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態度的要求,同時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需要,整合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課程,實現了知識模塊化。網絡營銷方向的《網絡營銷》課程整合了市場營銷、計算機網絡應用、財經應用文等課程的內容;《網絡營銷策劃》課程整合了《市場營銷實務》、《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課程內容,開設了綜合性課程與實訓,有針對性地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網站設計方向根據崗位能力設置了《電子商務網站規劃與設計》、《電子商務網站管理與維護》兩門綜合性課程,并開設了相應的實訓,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而《Photoshop》、《Flash》、《Firework》等課程則整合為《電子商務平面設計》、《電子商務動畫設計》兩門課程進行教學。
3.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手段,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關鍵環節。在教學方法改革上,我院以“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在教學中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指導思想,逐漸形成了以實際案例、任務、項目趨動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專業核心課程《網絡營銷實務》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每4人分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團隊,有一個具體的任務,團隊成員在限定的時間內要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需要分析任務,分析問題。問題提出并設計好執行過程后,就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完成任務。學生可以圍繞任務查閱資料,嘗試探索。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選出三四個作品,由大家一起評論,說出可圈可點之處,并由學生本人說明選擇平臺的原因及本人的操作重點。其他學生對操作有何疑問之處,也可提出來,由作品完成者本人答疑。最后,由教師指出作品中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之處。經過分析討論,學生既可以對學過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又可以自學許多新的知識。在2005年與長沙網際互聯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的長沙網絡營銷市場現狀分析和2006年與中商網網絡營銷產品推廣合作中,我院均采用這種任務趨動式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實踐檢驗。實踐教學環節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色之一,是培養學生動手技能的關鍵環節,是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的保障。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課程通常采用模擬軟件平臺,但模擬平臺與市場現實差距很大,通過模擬平臺培養出的學生動手技能無法與市場需求接軌。因此,要真正實現“零距離”上崗,就應該通過真實的企業環境組織實踐環節的教學。我院從三個方面入手建立了以依托市場資源、營造真實企業環境為原則的實踐教學平臺:首先是與企業合作(包括本地企業和網絡企業代理)開發短期實踐項目。如我院和長沙網際互聯有限公司、中商網長沙運營中心、軒龍團購網合作,開展了短期社會實踐項目。其次是依托Internet開發實踐項目。我院依托網絡資源,開發了阿里巴巴平臺B2B實踐、淘寶平臺C2C實踐、建設銀行與工商銀行網上支付實踐、網上國際市場調研、網站診斷與搜索引擎優化實踐等項目。這些項目全部依托真實的網絡環境,同時也是企業網絡營銷運營的常規項目。再次是開展網上創業活動。如開展網站創業和網上開店創業等項目。實踐教學過程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教學效果也必須以實踐為檢驗標準。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質量考核上,我院形成了以強調過程考核、重視動手能力考核、注重創新意識培養為原則的考核方案,將學生實踐所在企業指導人員的評價納入成績評定,注重考核學習過程和重視動手能力考核。畢業設計考核由原來的理論研究文章寫作改為企業管理、營銷策劃和網絡營銷實施方案設計及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完成任務與項目的效果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評價教學效果。
SITP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在2000年開辦了電子商務專業五年制高職,2002年開始三年制高職招生。自2003年起,電子商務專業成為學院的主體專業之一,截至2006年12月,電子商務專業共招生1380人,現有在校學生700人。由于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使得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緊隨行業發展,適應了電子商務發展較快的特點。
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動手能力較強,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達99%,當年就業率達98%。在2004年和2006年舉行的全國電子商務大賽中,我院有兩名學生分別獲得銀獎和優勝獎,有十余名學生獲得了“電子商務師”高級證書。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我院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了較為成熟的課程體系,構建了成熟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建設了一批校外實訓基地,并成功地組織了多課程的校外實訓項目,在校企合作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電子商務專業被確定為首批學院精品建設專業,并擁有湖南省電子商務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一名,院級教學成果獎一項,院精品課程一門。
SITP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雖然SITP人才培養模式適應了電子商務發展較快的特點,但仍存在不足之處,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項目小組較多,需要大量的指導教師參與指導,參與企業實踐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如果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過程考核需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辦法,才能保證考核結果的公平、公正。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探索和研究。
總之,高職電子商務SITP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開放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必將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發展做出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閻立欽.培養創新能力,推進素質教育[EB/OL].(2001-04-20)[2006-03-15] http://www.tech.net.cn/research/segment/arm/1345.shtml.
[2]王鳳君,杜國城.試論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J].職業技術(下半月),2006,(5):16-20.
[3]李定清.試論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J].高教探索,2006,(6):64-66.
[4]周勁.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方向化改革實踐探索[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12):66-67.
[5]陶玉瓊.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46-147.
作者簡介:
曾鳴(1978—),男,湖南望城人,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張德軍(1978—),男,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