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教育的飛速發展,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變革需要教師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因此,有必要對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本質與功能加以探討。
關鍵詞: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內涵;本質;功能
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在于提高教師個體的內在學識與素質,進而提高其從業水平。要提高教師個體的從業發展水平,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能夠讓教師在客觀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激發教師的自身發展意愿,讓其體驗到從事教育事業的自我滿足感與成就感,進而獲得職業發展的動力和創造力。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發展理論,只有當個體對自我發展擁有控制權時,才會意識到其中的價值所在,從而積極投入其中。制定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解讀
職業生涯規劃是人們面對經濟發展、職業分化與經濟周期產生的一系列矛盾,為解決就業問題做出努力的產物,最初產生于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最初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用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使用者多是一些發展得比較成熟的企業,研究者的研究也多是針對企業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對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為數甚少。研究者對其內涵的解釋也僅散見于對人力資源管理、員工管理、生涯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等的研究中,而且能非常深刻準確地闡釋自己觀點的研究者較少。從研究者對上述術語的具體操作和使用上來看,目前對這些術語在解釋范圍和效力上并沒有明顯的界定與區別。因此,要深入研究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先對以下幾個概念進行界定,特別是要分清“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區別,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地把握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生涯規劃是個人規劃其未來的生涯發展,即設定個人生涯目標,然后設計完成生涯目標發展活動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是指組織或者個體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與社會因素等進行分析,制定有關個人在事業發展中的戰略設想與計劃安排的過程。也有學者認為,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與測定,確定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的動態持續的發展過程。筆者認為,職業生涯規劃不應僅是行動前的一種規劃藍圖,更應側重于一種“設計—實踐—反思-重建”的循環、持續過程,因此,筆者更傾向于認同后一種觀點。
從高職教師職業的獨特性來看,“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都是關注高職教師的發展問題,都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強調教師在了解自身的基礎上對職業發展做出規劃,但兩者的側重點是有所差異的。因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側重的是教師專業結構的變化與發展水平,而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涵蓋了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并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本人規劃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不再是對教師從外部提出一種資格標準,也不再是讓教師聽從某種教師資格制度的指令。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可以說“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提出使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發生了一些轉向,由外部他人提出的專業資格以及相關的專業要求轉向教師本人的專業選擇與專業謀劃。另外,教師職業生涯規劃還包括教師發展、教師成長等方面的內容。因此,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只是高職教師從事高職教育這一階段職業生涯發展的最重要部分,也是高職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演進過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教師個體根據自身特點和職業發展的需要,結合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擬定目標,調控所在的環境因素,設計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式,不斷反饋和修正目標,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師個體職業發展與高職院校發展的雙贏。
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
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是在高職院校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個體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專業特長制定其職業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內在的提高,進而實現其個人價值。
在規劃制定上,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應該遵循一致性原則,即在教師個體發展的同時,學校也得到發展;在實現教師職業發展目標的同時,也實現學校相應的管理目標。因此,教師在考慮其價值追求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學校的發展規劃;同時,學校也應當對本校教師的職業發展給予支持和幫助,這樣制定的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才有現實的基礎,也才能達到教師與學校的雙贏。
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功能
(一)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對教師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防止教師走很多彎路因為教師作為個體,其發展方向很多,學校作為一個組織機構,其職能部門也很多,這就決定了教師即便是在一個學校里,也有很多職業發展方向可供選擇。例如,教師根據自己的職業能力與興趣點的不同,可以選擇走教學發展之路,成為優秀的教師,也可以選擇向管理者方向發展,成為杰出的領導者,還可以選擇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等等。其中有很多細分的職業方向與崗位,如果缺乏一個有針對性的規劃,可能會在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浪費時間和精力。
職業生涯規劃可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競爭力由于每個從業者在其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且現代職業具有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點,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研究職業所需要的特殊能力,據此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對于教師的職業發展及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競爭力都很有益。
職業生涯規劃可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一個好的規劃是實現目標的基石,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于能使教師逐步挖掘自我潛能,合理規劃自我生涯,與時代同步,與職業發展同步,根據不斷變化的社會,不斷地評估自我,調整前進的步伐,準確定位,以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解決專業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減少專業工作中的阻力與挫折,增加專業認同感,使個體在專業成長過程中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二)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對學校的作用
有利于高職院校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人力資源高職院校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是在教師自我認識與定位的基礎上開發其潛能、發揮其專長、實現其職業發展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高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無疑是高職院校組織實施學校人力資源開發的最有力工具,通過對教師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學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能夠對教師的個人興趣與專長作具體了解,進而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教師的崗位。在此基礎上,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潛能得到合理的挖掘,從而有效地開發學校的人力資源。
有利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穩定與發展我國目前的教育在使教師體驗其真正的職業價值方面做得甚少,競爭、監察、評估等工作壓力使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感,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更是困境重重:以就業為導向加大了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難度;專業不斷調整影響了教師的職業適應性與職業能力的發展;社會偏見對高職教師的職業聲望產生了不良影響;教師評價制度滯后導致教師面臨職業發展困境;科研業績成為高職教師職稱提升的“瓶頸”;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高職教師的心理負擔等等。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離職離崗、職業不適應性、心理問題等,都極大地抑制了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和愿望。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的每一個過程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學校與教師共同協商達成一致的過程,因此,通過對教師的職業進行規劃,可以實現學校人力資源需求與教師發展需求之間的平衡,進而增強教師的自我實現感、歸宿感和成就感,從而創造出高效的工作環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工作氛圍,實現高職院校從傳統的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體現人本主義管理的理想。
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發展目標的達成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的核心是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抑制高職院校與教師個體在目標整合上的偏差,從而避免由此造成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的缺失,其最終目的是高職院校通過幫助教師明確樹立職業發展目標進而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實現教師個體目標與學校組織目標的高度統一。
總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與高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需要教師認真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制定、實施規劃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高職教師與高職院校發展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程社明.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J].中外企業文化,2003,(2).
[2]肖曉梅.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J].事業發展與管理,2005,(6).
作者簡介:
何華艷(1980—),女,湖南郴州人,湖南農業大學200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