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口才素質、求職語言技巧兩個方面,結合求職面試的相關案例,探討了畢業生求職口才的培養。
關鍵詞:畢業生;求職;口才素質
良好的口才是面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有限的談話時間內,口才給面試官判斷應聘者的能力提供了一個外在依據。面試中,良好的口才既可以說服人,也可以給人一種享受。有調查表明,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表達能力(97.41%)、個人實際能力(97.03%)、社會實踐經驗(85.93%)、專業方向(83.33%)、其他道德水準(78.52%)。顯然,“表達能力”已列招聘要求之首。因此,想獲得應聘的成功,必須具備良好的口才。
口才素質的培養
畢業生求職的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在不能在面試過程中很好地表達。如不能回答自己應聘某一崗位的理由,不能表達自己已有的成績或經驗,不能適時提問等等。這種障礙不僅反映出畢業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他們口才素質方面的缺陷。口才素質必備的四要素是德、識、才、學。不少人對口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伶牙俐齒就是口才。其實,口才是一個人德、識、才、學的試金石,是對自身知識積累的綜合調動,是一門綜合性藝術。
(一)德是口才的靈魂
德包括政治品質、倫理道德和個性心理品質。面試中的言語足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品德。很多應聘者因為太想得到應聘的工作,常常在問答中出現對成績夸大、對缺點隱瞞的現象。如在一次招聘中,經過多次篩選,某大學有兩位同專業的畢業生同時入選,進入公司招聘的面試階段,巧合的是,這兩位畢業生都說自己是“學生會主席”,面試官認為其中一個人說了假話,可經過了解發現兩個人都在撒謊。這兩名畢業生本想利用“學生會主席”這個虛名為自己的求職加點分,結果卻弄巧成拙。因此,在面試中應聘者一定要實事求是、實話實說,要善于把自己真實的情況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識是口才的方向
識是一個人智力、知識、判斷力的綜合體現,表現在是否有判斷力、獨立自主精神和膽識。應聘過程中,有識之士往往備受用人單位青睞。如日本住友銀行有一次招收新行員,其總裁堀團出了一道試題:“當住友銀行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你認為該如何去辦才適宜?”許多應聘者答:“應為住友銀行的利益著想。”堀團對這些人的評語是:“不能錄取?!绷硗庥性S多應聘者答:“應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堀團認為這個答案僅僅及格,不足以錄取。有少數幾個應聘者答:“對于國家利益和住友利益不能雙方兼顧的事,住友銀行決不能染指。”堀團認為這幾個應聘者很有見識,就錄用了他們。無疑,上述幾位成功者在關鍵時刻展示出了他們的過人之識。對于應聘者而言,膽識也很重要。在面試中應聘者往往所處的地位較為被動,然而,很多的面試官更喜歡那些具有主動性、能適時提問的應聘者。他們認為,敢于提問的人,說明他會思考,善于發現問題,有判斷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和膽識。因此,那些敢于適時提問的應聘者往往讓面試官眼前一亮。
(三)才是口才的核心
不是掌握了口語表達的人,就可以稱為有口才,口才是人的綜合才能,除了口語表達才能外,還要有觀察才能、思維才能、想象才能、創造才能和應變才能等。因此,應聘者只有伶牙俐齒是不夠的,要注意多種才能的培養。
(四)學是口才的基礎
“語言取決于學問和知識”。口才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一個人口才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應聘者知識的多寡、深淺和完善程度。許多應聘者不是口不能言,而是無物可言,可以說,這些應聘者不是失敗在應聘之時,而是失敗在應聘之前,他們的失敗不是一次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應聘所涉及的知識,不僅有專業知識,還包括天文、地理等各種綜合性知識。德、識、才、學四者之間,學是基礎,學可以豐才,可以增識,可以益德。因此,應聘者要想在求職過程中應對自如,平時就要不斷地拓展眼界、吸收知識、調整思路、活躍思想。
求職語言技巧
(一)自我介紹技巧
一位心理學家對大學生應聘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兩個大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大學生甲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大學生乙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后15道題,然后讓決策者對兩個大學生進行比較:誰更聰明?結果發現,決策者認為大學生甲更聰明。這就是心理學講的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人們以后的行為活動和評價有決定性的影響,即所謂的“第一印象”。自我介紹是面試實戰非常關鍵的一步,由于首因效應,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面試者在各位考官心里的形象。要使面試中的自我介紹恰到好處、不失分寸,就必須高度重視下述幾個方面的問題:
控制時間自我介紹一定要力求簡潔,盡可能地節省時間。通常以半分鐘左右為佳,如無特殊情況最好不要超過1分鐘。
講究態度要保持自然、友善、親切、隨和,整體上講求落落大方,笑容可掬。
投其所好要善于審時度勢,針對招聘單位的具體情況、具體需求,多說面試官想聽的、感興趣的內容,如已經取得的成績等,只有投其所好才能成功地推銷自己。
言簡意賅言多必失,自我介紹要盡量用最簡短的語言,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量,做到言簡意賅、措詞簡練,切忌繁復冗長。
鋪排次序能否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與內容的鋪排次序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作自我介紹時要處理好先說與后說的關系,要符合邏輯,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使自己的優勢很自然地逐步顯露,不要一開始就急于羅列自己的優點。
(二)巧思妙答技巧
自我介紹是面試的第一個環節,緊接著就是面試的問答階段??脊偻ǔ诿嬖囍性O置種種語言陷阱,以探測應聘者的綜合素質。應聘者只有識破這樣的語言陷阱,考慮成熟,把握答話的分寸,才能小心巧妙地繞開它。
將計就計《孫子兵法》中說:“怒而撓之?!本褪钦f對于易怒的敵將,要用挑逗的方法來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輕舉妄動,這就是激將法。激將法是面試官用來淘汰大部分應聘者的慣用手法。他們往往在提問之前用懷疑的眼神逼視對方,然后故意向應聘者潑冷水,如“公司沒有適合你的職位”、“我們需要的是有工作經驗的人”等;他們在提問時往往故意從求職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提出讓求職者尷尬的問題,如讓你談談自己的缺點、失敗的經歷等。這個時候,你不要被激怒,要將計就計,用睿智的回答去接招,否則你就中計了。
巧避誘導面試官往往設定一個特定的背景條件,從應聘者的觀點出發,提出兩種可能性,誘導對方做出回答,使面試者無論選擇哪種可能都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這種請君入甕式的語言陷阱最難提防、最具危險性,這時候,你需要三思而后答。如“以你現在的水平,你認為能否找到比我們企業更好的公司?”如果面試者答能,則說明面試者并不看好公司的發展或者有可能會跳槽;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說明面試者的能力有問題或是對自己自信心不足,總之左右為難。因此,對于上述問題,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解釋自己的觀點:“或許我能找到比貴公司更好的企業,但別的企業或許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如貴公司重視,機會也不如貴公司多;或許我找不到更好的企業,我想,珍惜已有的是最為重要的?!边@樣不僅可以巧妙的避開誘導,還可以把一個模糊的答案又拋還給面試官。
(三)運用語言技巧
面試用語不同于平時的聊天,無論是自我介紹還是問答,都要求面試者用準確、規范、清晰、流暢的語言進行表達,普通話應力求標準,不可講錯字或念錯字,盡量避免使用方言。如涪陵師范學院有一次去一所高校招聘,一個前去投簡歷的應聘者,竟然把“涪陵”念成了“培陵”,結果可想而知。
忌用太多的手勢語、模糊含混的詞語如考官問面試者:“你覺得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有的面試者答:“可能……”或“大概……”?!翱赡堋?、“大概”這樣的詞語表達的概念很模糊,提供的信息含糊不清。
切忌反復使用一些口頭禪如那個、那么、所以、然后、就是說……或者連續不斷地使用“嗯”、“呃”等語氣詞,切忌在中文表述中使用well、and、you know、ok、yeah等,這些詞語不僅有礙于話語表達的連貫,還容易讓面試官感到厭煩。
語速、語調適中大腦語言區對外界的語言刺激都有一個反應過程,如果應聘者語速太快,考官的思維跟不上語速,會形成大腦反應區的空白,就有可能記不清楚或者漏聽精彩、豐富的陳述部分。而面試時語速過慢也不適宜,面試官會認為你功力較淺,表達能力欠佳,思維反應不夠敏捷,這會給面試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應聘者的語速應保持快慢適中。當面試官的問題是考查應變能力時,應聘者答題就要快,這表明反應能力快;當面試官的提問是考查處理問題能力時,應聘者的語速就必須中速偏緩、語氣堅定,體現自己的沉著穩重。面試中,應聘者還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同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調處理,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收到不同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翔飛.求職口才兵法[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2001.
[2]牛義順.問答——面試中的重點[J].中國就業,2007,(6).
[3]楊秋.大中專學生口才訓練與求職面試[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向瓊(1979-),女,苗族,湖南沅陵人,碩士,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