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是整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只有緊跟時代,創設良好情境,選取科學教學模式,抓好基本知識技能教學并注重學生作品創作,加強過程管理,才能培養出一專多能、學以致用的受社會歡迎的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綜合技能;任務驅動;作品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對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在整個專業教學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本文就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所選取的教學模式及一般過程談幾點體會。
教學模式的選取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強、與科技發展緊密聯系的專業。多媒體技術及網絡環境進入校園,給學生綜合技能訓練提供了有利的教學環境,使得協作學習、自主學習、創新學習成為可能。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首先應選取一種合適的教學模式。
針對中職學生和計算機專業的特點,綜合技能訓練應采取以“重自主、重環境、重實踐、重創新”為特點的教學模式。“重自主”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去學習;“重環境”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活動空間和相互交流的氛圍;“重實踐”就是要強調學生多動手多上機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自去探索和體會;“重創新”就是指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的優勢,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在網絡環境下可將任務驅動式教學和常規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比如在實用軟件(PhotoShop、Flash、3Ds Max等)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采用多個小實例講解軟件基本應用,然后改動實例部分,設計相似任務讓學生進行操作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直觀掌握軟件的基本功能。如果此時學生對于軟件基本功能不太熟悉,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最后安排學生觀摩和分析別人的作品,掌握軟件精髓,從而為學生創作作品打下基礎。以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以任務(實例)為學習目標,通過任務驅動促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能夠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技能。
綜合技能訓練的過程
綜合技能訓練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本知識技能學習;第二階段是學生設計創作作品。
(一)基本知識技能學習階段
基本知識技能學習是提高綜合技能的基礎。一般采用“講解范例→設置任務→學生完成→檢驗反饋”四環節教學法。
教師講解基本知識,提出任務教師可將理論講解與多媒體課件(或電子教室)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把所要講授的內容巧妙地隱含在各個任務中,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設計任務是關鍵,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在上課之前不但要對所講知識掌握非常熟悉,而且要將這些知識分解到各個任務中。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比較高,最好是有創作經驗的教師牽頭,也可整個教研組共同進行討論設計。一般講解可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任務要求非常明確,有統一樣板,教師示范、學生練習,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樣板“照貓畫虎”。這種形式比較適合課程開始或低年級學生的計算機教學。第二種形式是,教師講解中的一部分內容是明確要求的,另一部分是允許學生自由發揮的。如在講解“Flash軟件中運動的創建”時,教師只要求素材是運動的,具體是曲線運動還是直線運動、是小球運動還是圖片運動則由學生自由發揮。這種形式比較適合于課程的中間教學階段。第三種形式是,教師只給出原則上的要求,大部分內容由學生自由發揮實現。這種形式比較適合于較高階段或畢業班的學生。講解了基本知識后,教師可給出學生應完成的任務。對于職校學生來說,學生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教師在布置任務時,最好先將學生以知識技能水平情況分成若干組,教師以組為單位給出任務,任務根據組員的水平而不同,但基本知識和技能要求是相同的,只不過難度不同而已。
師生共同分析任務,提出問題教師在給出任務后,要求學生不要急于完成,而是進行討論、分析任務并發現問題。在發現的問題中,有些是已經學過的知識,有些是未學過的知識。對于已經學過的知識,學生自己可以獨立解決。對于未學過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先去完成任務,等遇到問題時,教師再進行引導,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過程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小組進行探討的過程。老問題一般由學生或小組討論解決,新問題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學生進行上機實習,完成任務問題及解決方案討論清楚后,應安排學生上機實習完成任務。盡管已經講解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師生也共同討論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些學生還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他們去完成任務。在這一階段,教師還應重視學生任務完成中的過程管理,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記錄其過程質量,作為評價任務完成情況的依據。我們不能僅僅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操作過程和基本知識技能掌握情況。
檢驗任務完成情況,改正錯誤檢驗任務完成情況在基本知識技能教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必須把好這一關。在這一階段,教師先將各組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作一記錄。對于完成比較好的作業應展示給其他學生。對于典型錯誤應集中講解,將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和完成作業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處理并反饋給學生。
(二)學生設計創作作品階段
學生設計創作作品階段是提高綜合技能的關鍵。這一階段是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完成作品為目標。這一階段主要要求學生運用基本知識技能創作作品,學習和體會在創作過程中學習方法的掌握,實現自我價值。這一階段也可以稱為電子作品的創作階段。一般要求學生自己設計、獨立完成,并交付使用。在這一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搜集素材、創作作品,教師主要進行信息支持和隨時解答學生在創作作品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進行統計和評價學生作品。在這一階段,教師只給予學生一般原則性的建議,對作品的內容及實現技術不加以限制,讓學生主動自由去發揮,以防止扼殺學生創作的靈感。該階段一般分為“觀摩別人的作品→學生構思作品→搜集資料與素材→設計作品→交付驗收評價”五個過程。
觀摩別人的作品教師將別人的作品進行演示分析,一般從創意角度和技術實現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別人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學生能夠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去構思各自作品的藍圖。此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際電子作品,供他們自由參考。
學生構思作品在觀摩別人的作品后,學生開始構思自己的作品。在構思作品時,應該考慮作品的個性體現和作品實現技術的可能,還要考慮到創作自己作品時所需要的資料和素材,構思的結果應該以腳本的形式體現出來。構思完成后,學生將寫好的腳本交給指導教師審核,教師此時可主持召開一個交流會,對學生所寫的腳本進行討論、交流意見,對腳本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個可行的實施方案。
搜集資料與素材學生收集信息的途徑很多,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教師應提供網址或素材庫給學生。學生將收集到的素材(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進行加工處理,使之能夠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此時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資料與素材給學生,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素材庫。
學生設計作品在學生設計作品時,教師逐個對制作小組進行巡視,檢查學生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交流討論,并幫助他們解決難點。在檢查中,教師可了解到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還可了解學生在制作作品時的方法、缺點和局限性,及時加以提醒。
交付驗收評價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交付教師進行評價。教師對于學生的作品評價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制作過程評價,這主要是教師對制作小組巡視時所進行的統計評價;二是作品成果評價,作品成果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師評分、小組互評以及把作品放到網上進行點擊評價等。
通過基本技能與作品創作兩階段的學習,學生在綜合技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筆者任教Flash動畫課程,通過運用此模式教學,學生基本能創作出自己的動畫或MTV,并能發揮想象創作出體現個性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盛群力,等.現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3.
[2]張建平,李慧桂.問題解決視野下的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06,(1):26-27.
作者簡介:
嚴秀珍(1970—),浙江省上虞市職業中專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職專業基礎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