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職業學院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發表一些看法,提出職業學院計算機教育更要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觀點。
關鍵字:計算機;教學改革;實踐能力;素質教育
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及其課程的設置,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才能使培養出的學生有一定的競爭力,使職業學院的計算機教育事業更加蓬勃發展。根據多年的教學工作經驗,總結了如下幾種切實有效的方法:
授課方法的改革
現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基本上仍然沿襲傳統的授課方法:板書+講解。由于現在的計算機各種軟件,特別是WINDOWS下的各種軟件,均以圖標方式和鼠標操作為主,其操作直觀、便捷,這些軟件的應用與操作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設備向學生講解,也就是說,現在的計算機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即邊講邊練)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計算機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
實踐能力培養
(一)實踐能力教學
無論是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還是程序設計專業課程,上機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經過大量上機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進行上機操作教學具有很大的優勢。以往,教師在上計算機實驗課之前,先要“講實驗”,即把實驗內容從頭到尾講解一番,說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問題,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應如何解決,教師還必須強調學生不要進行諸如刪除系統文件、修改注冊表。這種講解與實際操作分離,不符合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規律,教學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完全可實現教師講解與學生實際操作同步進行,教師通過操作計算機,直接向學生展示操作效果,學生即可模仿教師進行操作,這相當于教師在“手把手”地教每個學生。這樣,可使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步驟,直接學到教師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減少誤操作。
(二)實踐能力培養
對于職業學院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應以“有一技之長”為主導思想,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實效,減少理論課程,多開設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增強應用技能培養,知識面不要求太廣,但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比如,計算機工具軟件應用、微機安裝與調試等課程的開設都突出專業特色,也突出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技能。目前,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原因是上機實踐的時間偏少,實驗設備檔次不夠,以及教師實踐指導缺失等。計算機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一個專業,一定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每個在校學生每周平均上機時間不應少于8課時,總上機時間不應少于500課時。在課時安排方面,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為5比5或6比4。實踐考核成績應不低于課程總成績的50%。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
在實踐課程教學中,對于低年級學生,應注重計算機基本概念和基礎操作能力的訓練,對于高年級學生,著重培養他們的必需能力,使他們能夠熟練操作和應用各種專業軟件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夠應用這些軟件進行設計和創作。在計算機軟件應用中,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十分重要,這就對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計算機實踐課程主要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主,如在程序設計中,學生上機多數是將書上的程序作業在計算機上運行一遍,形式單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能對課程內容作深入的理解。實踐課程除了完成作業外,應該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增加課程設計的內容,教師在設計實踐課程題目時,應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和興趣愛好的不同,設計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計算機教學要全面推行
計算機素質教育改革
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實際操作基礎之上的,是一種強調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它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比如自學能力。因此,計算機教學要全面推行計算機素質教育改革,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這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改革那些以傳授、繼承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方法。
總的說來,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應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其次,方法要因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而異,例如對于基本理論,教師應通過細致、透徹的講解進行教學,而計算機使用技術方面則必須由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的形式來掌握;第三,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第四,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筆者總結了如下幾種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方法:
運用歸納和比較,培養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第一步,掌握得是否扎實,會影響日后對其他內容的學習。所以,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課下要更加精心地備課,講課時要精練,并且要及時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比較,加強各部分知識的聯系,加深理解。
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上機實踐的熱情 有沒有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否學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機練習又是學好計算機的關鍵。我認為,案例法和討論法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兩種方法。以討論法為例,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理論知識學習或上機的一些問題,教師對于共同的問題根據情況進行解答或啟發學生上機實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在實施時,分組很重要,男女學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談者與不善言談者的比例一定要適當,才能保證討論氣氛熱烈。這些方法都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勤于上機實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提出啟發性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是計算機教育的延續。對于某些內容,教師不必全部講解,可以講解基本原理,提出幾個啟發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例如在介紹完C語言的一維數組后,可以提這樣幾個問題:二維數組的“維”是什么含義?二維數組和一維數組有什么關系?三維數組和二維數組有什么關系?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就會更容易掌握二維數組和多維數組。
總之,職業學院計算機教育更要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高職學生的競爭能力。
作者簡介:
王柱平(1962—),男,工程師,經濟師,內蒙古烏蘭察布職業學院機電系教師。
(本文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