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塊即語言中成串的語言結構,在語言中大量存在。語塊理論以語塊為研究對象,具有六大主要觀點。語塊理論認為,語塊對于語言的教與學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對語塊理論加以充分利用。
關鍵詞:語塊理論;主要觀點;優勢;應用
語塊理論及其主要觀點
語塊理論指的是以語塊(language chunks)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含義、類型、特點、教學優勢、理論依據、教學原則以及教學應用等語言學理論。在語塊理論看來,語塊指的是語言中出現頻率比較高,形式、結構和意義比較固定,運用語境比較確定,兼具詞匯和語法功能,由多個詞組成,以整體形式被個體記憶、加工、儲存和提取的成串的語言結構,如英語中的classmate,in this way,Thank you very much,I think等,漢語中的“同學”、“打的”、“一五一十”、“不管三七二十一”等都是語塊。語塊理論認為,語塊通常可以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即復合詞(complex words)和聚合詞(polywords);搭配(collocations或 word partnerships);慣用語(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
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語塊理論逐漸形成了以下一些主要觀點。
語言主要由語塊組成這個觀點主要來自于語料庫心理學研究和語言習得研究的成果。Altenberg認為,大約70%的日常口語交際主要由語塊來實現。楊玉晨則指出,語塊在自然語言中占到約90%的比例。該理論認為,語塊構成了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和交際主體,一個普通的本族語者通常能夠掌握成千上萬的預制語塊,從而保證其語言表達的純正和流暢。
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匯而不是詞匯化的語法語塊理論認為,語塊既表語義,也表結構,本身就含有語法信息,不存在某些語法現象屬于“語法”(或者稱為“結構”)范疇,某些語法現象屬于“詞匯”范疇的情況。學習者只要利用這些語塊就足以創造性地使用語言,聽懂或說出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句子。
語塊具有生成性語塊理論主張,并非只有語法才具有獨一無二的生成性,語塊也具備生成功能,即根據一定的語法規則和語塊構成形式,能大量生成若干同類結構。比如在ago結構中,可以加上很多表示時間的名詞或詞組,如day,month,week,year,moment,long time等,從而生成含義不同但共享同一個句法結構的許多短語。由此可見,一個語塊構型能生成一批具有相同構造、同樣功能的語塊。學習者只要記住一個語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可以掌握一個語塊群,極大地擴大詞匯量。
語言的流利程度取決于語塊儲存的多少Nattinger和DeCarrico認為,語言的流利程度不是取決于學習者大腦中儲存了多少具有生成性的語法規則,而是取決于學習者大腦中究竟儲存了多少語塊,大量的語塊使人們能流利地表達自我。
人們以語塊的形式習得語言語塊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是“不經過分析的學習”,提倡學習者把輸入當作整體來接納,存儲在自己的詞庫里面,有需要時直接調用就可以了。語塊理論認為,學習者首先以語塊的形式接受輸入,然后對其模仿、套用,等到具備了語法能力后,就可以對語塊結構進行加工,最終能夠進一步把較大的語塊分解成較小的單位,總結出規則,從而對語塊或填充,或重新組裝,達到創造使用的程度。
高度重視詞匯教學Lewis極力反對過去那種語法占主導地位而忽視詞匯教學的做法。他主張:(1)教學的重心要從語法向詞匯轉移,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大量吸收有用的詞匯;(2)口頭語和書面語要平衡發展,口頭語優先,書面語寫作應盡量推遲;(3)注重接受能力,特別是聽力;(4)在學習的所有時期,讓學生接觸真實的語言材料,取代普遍使用的、專為解釋結構而人為制造出來的所謂句型;(5)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6)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對詞匯的敏感性,教給學生辨認語塊的方法,在課堂上引入語塊辨認練習,教會學生怎么學;(7)交際能力包括多個方面,但首先應該注重流利,以建立學生的信心。
語塊理論的教學優勢
語塊理論認為,語塊教學貫穿于語言教學的始終,對于語言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易于習得詞匯語塊能夠有效降低語言習得的難度。這主要是因為:第一,語塊作為整體,在語言中出現的頻率較高,較高的頻率可以確保這類語塊自然、不斷地得到循環。第二,語塊為語境依附型,具有與之相連的情景意義,在類似情景下學習者能產生聯想。
易于記憶詞匯首先,由于語塊是較大的詞匯構塊,大到可以是整個句子,所以一次性記住的單詞數量就會大大增加。其次,語塊并不會因為記憶的總體容量絕對增大,記憶的難度也相應增大。因為語塊的意義是置于特定的語境之中的,所以記憶語塊比脫離語境單獨記憶單個的字詞難度小,但效果卻更好,能保持更久且不容易遺忘。
易于使用詞匯語塊在語言中的高頻出現和語境依附的特征使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容易產生“形式—語境—功能”的聯系,從而以整體形式習得,以獨立單位儲存。學習者無需了解其內在構成成分,無需進行句法規則分析,易于檢索和提取,使其成為語言使用上的有效手段。Sperber和Wilson曾經指出:“所有人都盡可能地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信息加工”。可以說,使用語塊進行信息加工會更省時、更省力,作用更大,是降低語言使用門檻的有效途徑。
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語言基本詞匯的豐富性、多義性和靈活性使得大多數學生有時對紛繁復雜的語言現象無所適從。記憶單詞時效果不佳,動手寫作時詞匯貧乏,口頭交際時金口難開,這些往往會使他們缺乏自信,降低學習積極性。這時,教師如果以語塊理論為指導進行語言教學,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迷惑、盲從或沮喪的狀態中走出來。因為語言本身就客觀地存在著大量預制性的、現成的、日常公式般的語塊,學生只要加以熟讀、識記和靈活運用,就可以做到信手拈來,在不同的交際語境中出口成章地使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語塊。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動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使他們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
提高語言的流利度語塊是語言使用中形成的習慣性語言構塊,使用者無需知道其內部結構,無需過分依賴大腦的語言編碼能力就可以在交際時整體而快速地予以提取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語言表達的流利性。正如前面所述,語言的流利程度不是取決于學習者大腦中儲存了多少具有生成性的語法規則,而是取決于同樣具有生成性的語塊的多少,是語塊使人們能夠流利地進行自我表達。
保證語言的正確性語塊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生成的語言單位,使用時不需要有意識地注意語法結構就可以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從而避免語言錯誤以及因語言錯誤引起的尷尬局面,并使學生敢于并樂意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而且以往的教學實踐也表明,糾正錯誤難以保證學習者不犯同樣的錯誤。
提高交際的得體性每個語塊都有語用功能,表示同一功能的語塊以語義場的形式存在于大腦,提取使用時,根據交際語境、交際對象等具體情況,選取最適合的語塊,這樣,語塊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用功能,提高交際的得體性,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出現語用失誤。如在聽到贊美之詞時,英語的習慣回話是“Thank you”。如果對這一整個“發話—回話”的套語都很熟悉的話,就會自動做出正確的反應,從而避免漢語自謙式的回話帶來的語用失誤。
語塊理論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經過180~220學時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根據這一教學目的,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既要高度重視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又要高度重視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應用性、實踐性和針對性,以夠用為度。可以說,語塊理論從語言學這一全新的角度為我國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理論指導,為教學的具體進行指明了方向。
樹立語塊意識教師要理解并接受語塊理論,改變以往對詞匯的簡單、膚淺的認識,樹立語言主要由語塊組成,語塊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大量存在,復合詞、多元詞、搭配、慣用語、句子構造成分等都可能是語塊的具體表現形式,語塊是理想的詞匯教學單位和口語交際單位,對英語教學有極大的優勢等基本觀點,提高對語塊的敏感性。
提供語塊對英語學習來說,由于語言學習環境和學習時間的制約,直接的語塊教學比間接的、內隱的語塊教學目的性更強,效果更好。目前,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課本中通常都有一個收錄單詞和短語的詞匯表,非常便于學生學習。但是,詞匯表所收集的短語一般比較簡略,數量還遠遠不夠。教師要善于從課文中、從課后的練習中、從相關的語言材料中找出含有新詞或重點詞、舊詞新意、結構特別、容易出錯、語義難懂等標記性明顯、教學意義大、真實而地道的語塊作為教學重點。
講解語塊語塊是意義和結構的統一,所以語塊講解也要從意義和結構兩個方面著手,使學生深刻明白該語塊的意義和結構特征,以增強記憶效果,并使學生在運用時有更強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增強語塊使用的準確性和得體性。講解時,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對語義和結構進行生動、形象、直觀的說明,提倡以英語講解為主,但基于我國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不排除用漢語講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熟讀語塊研究表明,語音記憶是語言詞匯最原始、最基本而效果又非常好的一種記憶方式,語音對語義有非常明顯的啟動作用。所以,教師要在讓學生理解語塊意義和結構的基礎上,要么親自帶讀語塊,要么讓學生自己朗讀語塊,直到學生對語塊產生語感,對語塊有熟悉而流暢的感覺為止。
識記語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記憶的信心、目的性、意識性和策略性,將語塊的音、形、義和結構等牢記在心,真正內化,使學生對語塊的掌握達到能識別書面及口頭形式、能隨時回憶起來、能與適當的物體或概念聯系起來、能以適當的語法形式加以使用、口頭上清晰地發音、書寫中正確地書寫、能按正確的搭配加以使用、能意識到語塊的內涵意義與聯想意義。識記語塊的任務既可以安排在課上進行,也可以安排在課后進行,但從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最好安排在課堂上完成。為檢查識記效果,教師可以采取問答、聽寫、背誦、填空、改錯、競賽等方式加以檢查。
運用語塊一個外在的語言知識性的語塊要真正轉化為學習者的語言心理語塊,轉化為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就必須經過不斷重復、不斷運用而使語塊達到內化的過程。高職高專學生運用英語語塊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低層次的語塊運用方式主要有漢語和英語的互譯、語塊拓展、單詞替換、主動造句等,而較高層次的語塊運用主要包括口語交際、故事陳述、口頭發言、口頭作文和書面寫作等。通過語塊在不同場合下的應用,學生對語塊的掌握就會從感知階段上升到能夠比較靈活自如地加以運用的嶄新階段。
總之,英語教師應該以語塊理論為指導,真正樹立語塊意識,突出語塊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地位,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來加大語塊輸入和輸出的力度,注重學生對語塊的不斷積累和運用,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
[2]姚寶梁.預制語塊與中學英語口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4,(4).
[3]沈敏瑜.詞匯法——一種新的教學路子[J].外語界,1999,(3).
[4]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1999,(3).
[5]劉曉玲,陽志清.詞匯組塊教學——二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J].外語教學,2003,(5).
作者簡介:
陳平文(1968—),男,湖南新化人,碩士,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心理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