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據CBE理論強調“能力本位”的職教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并提出了構建“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的思路,以期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商務溝通、商務操作能力。
關鍵詞:CBE理論;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模式
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許多比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如美國、加拿大的CBE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等。如何借鑒這些模式并將其本土化地應用到我們的職業教育中,使之適應我國的職業教育現狀,是值得探索的問題。為此,筆者對構建基于CBE理論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模式進行探討。
CBE理論與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論源自北美,意為“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這里所說的“能力”包括完成一定職業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CBE理論引導著職業教育,通過職業分析,使能力形成的目標具體化了。學校按照企業的需要與企業共同確定培養方案,用人單位的崗位需要人才具有什么樣的能力,我們就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教學目標必須根據崗位的需要確定具體的能力點。
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定位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滿足社會需求”。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贑BE理論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的商務英語專業構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BECP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商務(Business)為背景、以英語(English)為平臺,以能力(Competence)為主線,以技能實踐(Practice)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構建了在商務環境中以英語基礎知識為平臺,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商務溝通能力和操作能力為主線,以職業技能實踐為核心的多模塊(即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綜合素質模塊三大模塊)的課程教育體系。在此人才培養模式中,能力培養是貫穿整個人才培養計劃的一條主線,體現能力本位的辦學理念。按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結構,每一種能力都有相應的課程作支撐,專業基礎模塊重在培養學生基礎語言運用能力,綜合素質模塊重在培養學生的立身之本和職業素養,專業技能模塊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職業技能。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以知識和素質為兩翼”的專業建設思想,同時BECP人才培養模式也體現了CBE理論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
基于CBE理論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概念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2)實訓教學,是對學生的操作技能、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訓練的教學環節,是高職教育的核心內容。(3)實習教學,一般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此外,還包括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等活動。實踐教學是讓學生在實際生產環境中了解職業,將校內所學的理論和技能向職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轉換的重要教學環節,強調內容的覆蓋性和綜合性。
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只是搭建了專業建設的一個框架,而課程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的實施才是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一方面,我們必須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應突出“職業性”,目標崗位能力突出“技術性”;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應用性”,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性”。實現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專業設置與市場“零距離”,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能力、方法和道德水平,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模式。因此,我們在進行內涵建設時,針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相對薄弱的現狀,突出、強化實踐教學,創新高職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培養模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有效實施,依賴于對實踐教學改革內涵的正確理解,實踐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實踐課程的準確設置,校內、校外實踐教學條件的不斷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整體優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專業特色的顯現。因而,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兼顧和融合語言學習和商務知識、商務技能的學習與培養,有效銜接商務知識學習和商務操作技能訓練,對于培養高職商務英語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實踐教學正是融合和銜接相關知識、促進各項技能協調發展的關鍵,也是凸顯高職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優勢、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構建了符合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采用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以實踐教學為主體,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實施、教學管理等環節進行重新整合,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促進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另外,構建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是以職業活動為起點的職業教育特性的需要,以職業活動為起點建立的知識結構決定了學習者必須采用不同于學科理論的學習方式,即以實踐為主線,以“能力本位”為指導思想,以“做中學”為主要形式。該體系與BECP人才培養模式中“以技能實踐為核心”相一致、相吻合,也突出反映了CBE理論“能力本位”的思想。

圖1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框架圖
高職英語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分別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和實用性等特點,而這些特點無疑都體現了“以技能實踐為核心”的高職教育理念。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也必然要突出這三種特點,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育應有別于大學英語教育。在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加強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商務知識和商務技能的學習與訓練,體現“英語”與“商務”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既有較強的商務英語溝通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商務操作技能和現代商務辦公技能,并獲取相關的職業證書。對于高職教育三年制商務英語專業來說,簡單的“英語+商務”模式不能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和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有鑒于此,基于能力本位思想,我院商務英語專業“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就包括:(1)語言技能實驗;(2)商務技能實訓;(3)綜合或創新實踐。
在圖1中,語言技能實踐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第三學期,旨在打造好BECP人才培養模式中所表述的“以英語為平臺”的作用。語言技能的實踐性表現為學習者經歷語言技能的描述示范、自動化、自如化三個階段,但語言技能的實踐活動不能脫離語言的文化內涵。因此,在BECP人才培養模式中,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語言技能實踐一定不能脫離商務背景,而這又恰恰照應了人才培養模式中“以商務為背景”的表述。語言平臺搭建好之后,就著手商務技能實踐,即在商務背景下,運用語言技能進行商務磋商、洽談和單證制作等商務運作活動;而綜合實踐或創新實踐則是將語言技能與商務技能進行有機融合后完成綜合性任務的實踐活動,是在更高層面上對語言與商務知識、技能的融合提出更高要求,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預演和綜合演練。
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與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面向國際商務人才需求市場,遵循高職教育規律,設計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也許能夠做到,但要將設想付諸實施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硬件環境和具體實施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過程。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在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的組織過程中,構建實踐教學實施環節體系,形成了課內實驗(課堂訓練)、商務模擬實驗室仿真實訓、校外實習基地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見圖2)。
課內實驗是根據課程內容和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行的實驗,一般安排在課堂教學期間,與課程同步進行,由任課教師組織在校內實驗室或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進行。主要采用的是“理論實踐一體化”實訓教學形式,如聽力、口語、商務翻譯、外貿應用文寫作等技能課程的教學,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專業知識了解和運用,尤其是對專業課程知識點的認知和技能點的訓練。

圖2 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示意圖
校內實訓室實訓是在一門或幾門課程講授完成后,為了將知識系統化而進行的訓練,一般為幾周的時間,由實訓指導教師組織學生在實驗室或校內實訓基地內進行。主要目的在于將不同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有機的結合,構成相對完整的知識線。校內實訓室實訓作為仿真操作實訓教學形式,如商務單證制作、外貿業務模擬等實訓課程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從交易前準備、交易磋商與訂立合同到合同履行,包括備貨與報檢、催證、審證、改證、租船定艙、保險、裝運通知、制單結匯、核銷退稅等一系列進出口業務環節,以及撰寫和繕制合同、發票、裝箱單、報關單、報檢單、國際結算單證、裝運通知、提單、保險單等項目的教學。通過校內實訓室實訓教學,為學生創建一個貼近實際工作環境的仿真環境。
商務實習、畢業實踐用于體現商務英語知識的綜合應用性,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實習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到半年,由系部總體布置,實習指導教師具體負責。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并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檢驗,能夠通過知識的學習積累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完成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習任務。此外,開辟英語和商務第二課堂也是綜合實踐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組織諸如英語演講比賽、短劇表演比賽、“CCS英語之角”、編輯出版《GOLDEN BAY》英文報刊,以及開展諸如“迷你廣交會”、中英文輸入技能大賽、商務技能大賽、校園商務談判大賽等活動,增加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學習商務英語專業的興趣,補充課堂學習的不足,豐富課余活動內容。
實訓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效果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訓教學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動手能力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任何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現,必須有相應的程序保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有相應的思想保證體系、組織保證體系、過程保證體系、制度保證體系、質量評估保證體系等與實踐教學體系相配套,才能真正實現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顧力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2]徐小貞.中國高職英語專業教育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371-372.
[3]張愛榮,劉祥,等.構建高職三位一體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05,(2下).
作者簡介:
汪先鋒(1968—),男,安徽安慶人,碩士,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專門用途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