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技術的維度對職業教育進行研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視角。技術、人、社會構成職業教育研究的三個重要維度,對技術的研究形成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礎。文章從技術維度出發,旨在探索技術和職業教育的關系、技術和職業教育發展的關系,并關注技術的最新發展對職業和職業教育研究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技術;技術發展;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研究離不開對技術的研究,技術的研究構成職業教育的基礎。在職業教育中,人構成職業的主體,技術構成職業的現象,社會構成職業的載體。人、技術、社會是職業教育研究的三個重要支點。技術是其中發展變化比較快的一個要素,也直接影響其他兩個要素。研究技術的發展及其帶來的影響對職業教育研究十分必要。
技術和職業教育
從不同視角出發,對技術的界定會有所不同,要對“技術”下一個精確的一致的定義是比較困難的。在這里先對“技術”一詞進行總體的描述。“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1)“技術”是人類的行為模式和活動方式;(2)“技術”是用來創造和生產物質的知識與裝置,是人類實現自身目的的手段,是人類活動的手段;(3)“技術”是人類實現目的的知識體系、實踐體系、活動體系和方法體系;(4)“技術”是指人類的行為和過程。回到職業教育的范疇中來,可以對“技術”進行以下描述:“技術”是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如電工技術、焊接技術等。工業革命之前的技術僅指藝術和手工技巧,工業革命之后的技術包含了智能技巧。在現代社會中,技術已不再是工藝和技能,也不僅是物質性技術,還包括許多非物質性的技術,例如,種植技術、機械技術是技術,公關技術、統計技術也是技術。
要探尋技術與職業教育的關系,首先可以從職業教育在各國、各個時期的不同名稱來看。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8屆會議上通過的《關于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建議》中,對于職業教育所使用的一個綜合性術語是“技術和職業教育”;在1999年4月韓國漢城召開的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上,又將“技術和職業教育”改為“職業和技術教育與培訓”,將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在職培訓視為一個統一的連續過程。目前,在德國的提法是“職業教育”,泛指除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外的為培養職業能力而進行的教育;美國于1999年將原來的職業教育更名為“生涯與技術教育”,這種教育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選擇和發展;我國目前對職業教育也較多地稱為“職業技術教育”一詞。
各種不同的名稱都是圍繞著“職業”和“技術”這兩個最核心的概念展開的。作為職業教育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技術”這個概念也支配著其他概念,如果“技術”這一概念發生變化,它的派生概念如技術員、技術工人、技術師、技術學、技術等級證書、技術學校、技術基礎課、公共技術課等都會發生變化。
具體來說,在技術領域內,與職業教育聯系較緊密的是經驗技術、理論技術、技術性人才等概念。早先的技術大都來自生產或工作的實踐經驗,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因此,這種技術稱為經驗技術。經驗技術雖然符合客觀規律,但掌握者并未自覺地以科學原理指導工作和生產。工業革命前的手工業者和作坊主所掌握的就是這種經驗技術。工業革命后,由于產品的復雜性和精確度的提高以及產量的增加,使得生產現場必須應用科學原理來進行產品制造以及生產管理,出現了技術的科學化,從而形成理論技術。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都是由于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但是前者以掌握理論技術為主,后者以掌握經驗技術為主。
總之,技術和職業教育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技術對職業教育有重要的影響,而技術的發展變化勢必帶來職業教育的變化。
技術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技術發展促進新職業的產生技術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影響首先表現在技術發展促使產生許多新職業。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新職業層出不窮。在我國,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從2004年8月開始建立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以來,到2007年上半年為止,已經發布9批共96個新職業,目前我國職業種類已經達到1989個。新職業發布制度的建立,將豐富和發展我國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體系,為開展勞動力需求預測和規劃,進行就業人口的結構及其發展趨勢調查統計和分析提供依據。新職業的研究將帶動相關職業標準制定等基礎研究工作以及相關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展開。從已發布的新職業來看,由于新技術發展而直接產生的新職業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例如,由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職業,包括數字視頻(DV)策劃制作師、網絡編輯員、計算機軟件產品檢驗員、計算機樂譜制作師、網絡課件設計師、數字視頻合成師、數控程序員等;由農業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職業,包括水產養殖質量管理員、農業技術指導員、肥料配方師、農作物種子加工員等;由電子機械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職業,包括汽車模型工、集成電路測試員、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工程機械修理工等;由新技術、新材料而產生的新職業,如激光頭制造工、合成材料測試員等。由此可見,由于技術發展的影響就直接產生了一大批新職業,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勢必還會產生許多社會需要的新職業。另外,除了由技術直接影響而產生的這些新職業,其他新職業的產生大多出于人和社會的需要。一方面,有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們健康安全需要而產生的新職業;另一方面,有從社會需要出發,為滿足社會經濟、社會服務等發展而產生的新職業。可以說新職業的產生是由技術、人和社會三個方面的需要共同影響的結果,技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新職業的產生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影響包括職業教育專業內容設置的改變、職業教育課程的更新、職業教育培訓方式和職業技能培養內容與方式的變化、職業指導方向的轉變等等。
技術發展影響職業教育研究職業教育研究的三個重要維度分別是人、技術和社會。技術這個因素發生變化必然帶來職業教育的變化,探尋技術發展對職業教育研究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講。一方面,是技術發展對職業教育研究的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是技術發展對人和社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職業教育研究。隨著技術的發展,職業教育研究的對象將隨之改變,部分傳統的技術會漸漸被淘汰,而新的技術又會不斷進入職業教育研究的范疇內。正是由于技術的變化致使職業教育研究的許多派生問題也發生變化。如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變化、技術學習的方式手段的改變、對職業本身的重新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以及職業觀念的改變等等。技術發展對職業教育研究的間接影響表現在,技術發展對人的影響和對社會的影響兩個方面。技術的發展對人的改變是使職業教育研究中的主體發生了變化。人的認知結構、基本技能水平、學習方式、甚至思維和觀念都有可能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有些變化是整體性的,而有些是局部的。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改變使研究中的載體發生了變化。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經濟、社會價值、社會習俗、社會道德、社會文化等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也是隱性的。雖然人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
從技術視角來看職業教育,探討技術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技術”作為職業教育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對職業教育中其他問題的深入研究有深遠的影響。技術維度也是職業教育研究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維度,只有充分考慮技術的維度才能更好地研究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郭峰,饒異倫.試論職業教育的基本概念[J].職業技術教育,2005,(34).
[3]李亞芹,凌云.論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的兩條分析路徑[J].職教論壇,2005,(11).
作者簡介:
鄭麗君(1983—),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200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技術教育。
(本文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