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博客的產生、發展及其興盛原因,闡述了參與博客的主要方式及特點,詳細論述了博客在當代大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并對大學生博客的引導提出建議。
關鍵詞:博客;大學生;影響
博客的興起時間并不長,但由于它的形式和內涵與現代人生活有眾多不謀而合之處,已經成為網民特別是大學生利用網絡表述生活和思想的重要形式。
博客的產生、發展及興盛原因
(一)博客的產生和發展
“博客”一詞源于英文單詞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簡稱,就是在網絡上的流水記錄,或者簡稱網絡日志。其實一個博客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構成,這些帖子都按照日期排列。博客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對其他網站的鏈接、評論,有關公司、個人的新聞,以及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小說。許多博客只是記錄個人見聞及思想,還有一些博客則是一群人基于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在網絡上發展博客的構想始于1998年。但在最近短短幾年里,博客已經十分流行。博客的出現,標志著繼“信息共享”為特征的第一代網絡之后,追求“思想共享”為特征的第二代網絡正在浮現,互聯網開始真正凸現無窮的知識價值。由于博客倡導的是“開放、共享、自由”精神以及博客網站的“低門檻”,吸引了大量網民參與。大學生也紛紛在不同網站中注冊、建立自己的博客。
(二)博客興盛的原因
“博客”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博客繼承和顯示了網絡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同時又呈現出自身的特點:既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自由發表的個人網絡出版方式,對傳統媒體的運作模式形成挑戰;又代表著個人知識過濾與積累和深度交流溝通的網絡新方式,為組織溝通和社會交流帶來了全新的變革。博客興盛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有利于深入思考BBS和QQ一直是大學生網絡交流的便捷工具,而在博客出現以后,一種更加“精神”的交流方式出現了。QQ和MSN強調的是即時交流,而博客和BBS一樣,交流不是即時的,因此交流對象就相對更加廣泛。但和BBS的蕪雜繁復相比,博客記錄個人的思想、行為,以日志的形式排列,有利于梳理個人的思緒,深入思考一些問題。與BBS論壇和個人主頁相比,博客可以不受論壇版主的制約,自由表達所聞所思,也不需要具備較高的個人網頁制作技術,只要注冊即可“開博”,將“最具個人化的內容,用最具公眾性的形式表達出來。
有利于表達個人內心世界當今的大學生心理特征非常明顯,主要是由青春期的特點決定的,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使得大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后期?!靶睦頂嗳槠凇笔侵盖嗌倌晷睦砩厦撾x父母的保護而成為獨立人的過程。青年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上的逐漸豐富,可能因個體需要不能得到充分滿足而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那種急于尋求精神上的獨立和擺脫對他人依賴的情緒十分強烈。據一項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的“你為什么寫博客”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博客是我們的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我們出演一個個不同的自己,隆重而且自戀。我們的文字最終是寫給自己看的,那些喝彩到最后只能是一個陪襯,文字是一個載體,我們通過她向心靈相通的人來表達自己,求得共鳴,而懂得我們的只有那些文字?!薄皩懖┛偷呐笥眩蠖嗍撬枷牒軆炐?、視野很開闊的青年。他們富有才華,富有見地,對生活、對知識、對現實、對美學,都有豐富的內省力和敏銳的觀察力?!?/p>
有利于保存有價值的文化和網絡資料很多大學生選擇博客不僅僅是為了傾訴。許多大學生根據自己興趣,建立了比較專業的資料庫。比如有的大學生對飛機模型特別感興趣,就在博客寫入搜集的各種飛機的圖片和介紹,并鏈接了和飛機有關的其他博客;有的大學生開設就業博客,專門交流就業方面的心得體會;有的大學生開設了以心理咨詢為目的的博客,受到學生的青睞和關注;有的大學生開設了以科技創新為目的的“電子工程師搖籃”博客,專門交流參加科技創新和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的經驗和收獲。
有利于社會評價和尋求支持在中國,個人博客借助傳統媒體和主流網站的轉載、鏈接,影響力迅速擴大。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每10個網民中就有3個用過博客,其中偶爾使用者占16%,有時使用者占9%,經常使用者占3%,長期使用的占1%。目前博客使用人數仍在快速增長中,博客用戶年市場增長率保持在200%以上。博客自身的影響力有限,可一旦借助外力傳播,其影響力將得到數以億萬倍的放大。如果外力對博客信息缺乏甄別能力,將會導致不良信息核裂變式的散播。博客網董事長方興東認為:“博客帶來的將是一場影響人類社會的深刻變革,將成為未來人們傳播思想、溝通交流的一種生活方式。”隨著博客的推陳出新,博客也將從文字服務拓展到多媒體;博客服務從提供寫作、展示、引用,發展到外部信息的訂閱管理,博客搜索功能,提供社區服務等;博客媒介也將從網絡擴展到手機、印刷、出版、電臺等各個媒介渠道。目前,手機上的移動博客、博客出版業的個人博客電子雜志等都已推出,而以音頻為主的播客則正開始改變電臺服務形態。
博客在當代大學生成長中的
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日漸龐大的博客群體主要是以18~35歲年輕知識階層為主體,近一半的博客用戶具有大學學歷,其中學生、專業技術人員、普通職員和中高級管理人員比例最大。所以有必要分析博客在當代大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一)積極方面
有利于大學生冷靜地思考現實問題博客一般都是記下每天的所思、所行。不同于傳統的日記,博客需要通過網絡公布于眾。所以寫博客就要對事情進行冷靜思考。而以往的即時聊天工具QQ和網絡論壇BBS等網絡交流形式,一般都是即時和即興的,缺乏冷靜思考,情緒化的文字較多。博客有利于大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浮躁的網絡形態中走出來,重新確立自己的價值取向。
有利于系統地有選擇地學習先進的思想成果和專業知識許多大學生根據專業興趣建立博客群,經常與志同道合的網民交流,系統地有選擇地學習先進的思想成果和專業知識,這樣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培養專業興趣,提高專業知識水平。
有利于全面地、客觀地總結自己、認識自己、修正自己博客除了網絡日志的功能,還有留言功能。大學生在自己的博客上記下每天的所思、所行,閱讀者就可以留言進行評論,好的方面會得到鼓勵,偏頗或不正確的地方也會被指出來,有利于全面地、客觀地總結自己、認識自己、修正自己。有的大學生習慣在心情不佳的時候點擊觀看博客,在別人的心情驛站中尋找自己的影子,在分享別人生活的同時,也分享到感悟和經驗。也有一些經常留言的大學生表示,他們覺得彼此陌生的網絡環境反而更能讓人與人之間真誠地面對。
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和把握大學生思想狀況大學生一般敢于在自己的博客里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將每天的喜怒哀樂都表達出來。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博客了解和把握大學生思想狀況,獲得面對面交談所不能了解的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二)消極方面
更加注重個人獨立而忽視社會交往經常上博客的大學生會覺得網絡環境反而比人與人之間直接交往真誠,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虛偽現象感到厭惡。這樣他們就會逐漸注重網絡虛擬世界的個人交往,而忽視社會交往,和周圍同學的隔閡就會越來越深,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一少部分大學生常常與博客“同學”聊天,卻很少與身邊的同學交流。
“新”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在撰寫博客的人中有少部分是所謂的“新新人類”,他們一些諸如我行我素、憤世嫉俗、顛覆傳統等“新”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很容易影響到當代大學生。少數大學生會崇尚甚至模仿他們的行為,不利于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
低俗博客的思想侵蝕一些博客內容低俗,會侵蝕大學生的思想,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麻煩。
對大學生博客正確引導的建議
隨著網絡發展的深化,博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數字時代的新時尚,大學生成為博客的主體和欣賞者。博客的精神是自由表達、開放寬容、個性張揚和敬業精神。許多大學生通過博客記錄生活、整理思想,與素不相識的讀者分享和交流思考的喜悅。博客對于大學生成長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正如前文論述,博客是一把雙刃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博客。
倡導先進博客,使更多大學生的博客能夠健康成長近年來,一些具有強大博客功能的門戶網站,為了吸引網民,發揮示范作用,推出了名人博客。名人博客對博客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其間一些名人的“壞脾氣”也在博客中暴露無遺。人們逐漸認識到,名人不等于名博客,真正的博客經典,其實在“草根”當中。因此,政府主體部門應出面推出一批“民間首肯,官方認可”的優秀博客,在全社會示范和宣傳,以推動博客文化的健康發展。
開展民間優秀博客大賽請大學生推薦民間博客,從中選出公認的優秀博客,推出一批示范博客。如將高校傳統的征文大賽,改造成博客文學大賽,使傳統文學與博客功能相結合,增強文學的陶冶情操和提高修養作用,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報刊為優秀博客文章開辟發表的“田地”,打通網絡和紙介傳媒的障礙,贏得更多的受眾傳統媒體的轉載,使博客影響力大增。許多博客寫手都談到,最初并沒想到博客還有“影響輿論”的威力,后來隨著傳統媒體的介入,一些僅限于“自娛自樂”的博客進入公眾視野,影響力陡然增強。
在高校開設網絡或博客創作的選修課,從技術層面和寫作層面提高大學生創作博客的整體水平大學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應加強對大學生使用博客的正面引導,開設網絡或博客創作的選修課,選擇一些優秀博客讓他們欣賞。
作者簡介:
鄒建勇(1972—),男,江西南昌人,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政工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
(本文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