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是個大舞臺,是一次品牌傳播的機會,在這個舞臺上,不論是大企業或是小企業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傳播自己的品牌理念。
北京工藝美術有所作為
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北京的老牌國有企業,以工藝美術品商貿經營、進出口貿易、科研開發、教育出版、生產加工為主營業務的多元化綜合性集團。是北京工藝美術乃至全國工藝美術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歷來是為黨和國家國禮的制作單位。每當說起這些時,工美人如數家珍。1952年,朱德委員長贈送民主德國總統皮克先生壽辰慶典的牙雕禮品《頤和園》、1956年中國政府贈送印尼總統的花絲鑲嵌禮品《頤和園石舫》、1974年中國政府贈送聯合國的牙雕禮品《成昆鐵路》……,1999為北京市政府設計制作了第一份《2008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書》,由劉淇書記遞交國家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1999年為江澤民主席給“兩彈一星”科技專家授勛設計制作了功勛獎章。
縱觀國家每一次重大活動中,總能看到工美集團的身影。2005年的8月3日晚,在北京天壇祈年殿前,由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國際奧委會官員,共同將一方由和田玉精雕而成的中國印章——徽名為“北京奧運徽寶”的北京奧運會會徽寶,飽蘸紅色的印泥,在宣紙上鄭重地蓋下印記。這方“中國印”是由北京工美集團的工美大師用一塊玉質上乘的新疆和田青白玉精心雕刻而成的,這樣的印章共有兩塊,一塊已作為歷史見證,被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珍藏,另一方由首都博物館收藏。
在工美的所有奧運特許產品中,玉印屬于工美集團的拳頭產品,在制作了“北京奧運徽寶”中國印后,工美集團以“北京奧運徽寶”中國印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生產了2008方玉印,這批玉印為工美集團形成一億多元的營銷收入,創造了玉雕產品中單品銷售的奇跡。在工美集團的奧運特許商品營銷中,真正有分量的產品是工美的拳頭產品。
工美集團是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的龍頭企業,憑借奧運的大平臺,竭盡全力爭取獲得了“特許生產和特許經營的雙特許資質,把工美的品牌打到世界。同時拉動了中國工藝美術行業。一些小企業,他們沒有分的奧運一杯羹,但是,他們也在為工美行業的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北京朝鑫君安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看似很平凡的柳條,在工美大師的手中變得如此精美,花樣百出,其品種主要有果籃、方盒、花籃、八角籮筐、提箱和各式各樣的動物、花鳥、花瓶宮燈;還有仿唐式坐墩、洗澡間地毯、古式梳妝臺,現代式沙發、茶幾、提籃等,規格達700多種。總經理王增輝告訴記者,這里的柳編制品以編工精細、造型考究、品種繁多、質量優良、別致新穎而聞名中外。據了解,柳編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迄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在北宋年間就馳名國內。清代乾隆皇帝普詔諭永定河“兩岸堤里近河之堤以及軟灘之上應多種笸籮柳”,其意在防水患,同時也給柳編提供了原料,柳編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1905年前,柳編匠就發明了柳編箱子,后來仿照日本箱子進行改進和推廣,漸趨精湛。柳編還多次參加國際萊比錫博覽會和國際工藝品展覽,其優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深受國內外客商的好評。王增輝告訴記者,北京奧運就是將綠色、健康、環保的產品送到每一位消費者的手中,他們要將“綠色進行到底”。
奧運契機促工藝美術振興
提起北京的傳統工藝美術,很多人會想到景泰藍、玉器、鼻煙壺等等,不勝枚舉,美不勝收。北京傳統工藝美術行業歷史悠久,琳瑯滿目。但是,一度時期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忽視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手工技藝與機器生產的矛盾加劇,使得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申奧成功為工美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北京工藝美術行業有了新的血液。市工業促進局局長李平在1月30日召開的北京工藝美術人才隊伍建設會議上介紹,北京工藝美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2002年約5億元,到2007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全行業出口額突破5000萬美元,這幾年,北京工藝美術行業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借奧運東風,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取得一些成績。
鍛煉人才隊伍。在北京工藝美術發展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針對北京工藝美術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人才機制不活、技藝人才年齡結構老化、人才分布不合理和培養渠道斷流等直接影響工藝美術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的問題,2006年底,北京市工業促進局與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對工藝美術行業的人才現狀進行專題研究,并會同市教委、市人事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布了《加強北京傳統工藝美術高級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傳統工藝美術高級人才隊伍的建設目標、階段任務和保障措施等。為落實這一意見,2008年,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將深入貫徹保護發展政策規劃,建立人才庫,完成北京工藝美術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吸引、聚集國內外專業人才;以工美集團為例,目前工美集團的研發隊伍是清一色的清華工藝美術學院的年輕的高材生,這支強有力的研發隊伍充實了工美集團的技術中心。而支持技術隊伍發展的則是高層面的營銷策劃和渠道拓展的強化。2000年之前,營銷一直是工美的軟肋,經過奧運,工美集團的營銷策劃水平邁上國際平臺。初步實現了同國際知名品牌營銷策劃的接軌。同時工美集團有了自己的奧運連鎖零售店,達到30多家。在奧運村和媒體村都有工美的專賣店,工美集團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他們科學決策和奧運經歷,在奧運經營團隊中,工美大膽起用這支平均年齡28歲經營團隊,參與奧運使他們在體能、經歷、素質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支隊伍不僅為工美集團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做了很好的積淀。
增強品牌意識。無可辯駁,北京的旅游工藝品種很多,但是旅游紀念品市場并不成熟,真正有旅游紀念意義和內涵的產品很少,粗制濫造的產品充斥著市場,通過奧運,北京工藝美術第一次與國際大品牌同臺表演,正如工美集團的有關人士所說的,通過奧運,工美集團進一步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開闊了眼界。懂得了如何參與國際競爭,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這是工美集團的經驗,也是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
整合行業資源。工美集團“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向中高檔產品進軍,有關方面的負責人豪邁的說,工美集團就要做出皇城腳下的大氣。通過奧運,工美集團已經整合相關的行業資源,并與相關的生產者建立了比較好的合作,工美集團利用奧運契機的整合,促進了整個工美行業的整合,必將有力的促進了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