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員會提醒勞動者,應當合法合理地提出自己的仲裁請求,并盡可能做好充分的準備。]
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有經濟補償金
張某于2002年10月進入上海市某醫藥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2002年12月20日至2007年12月19日的勞動合同。2007年12月15日,單位通知張某,勞動合同到期后將不再續簽,并于12月19日向張某開具了終止勞動合同的退工單。張某認為自己已在單位工作5年,期間雖然工作績效一般,但一直任勞任怨,也沒有違反企業規章制度的行為,因此對單位終止勞動合同的行為不服,要求單位按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因與單位協商不成,向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了仲裁申請。
區仲裁委員會經審理查明,張某并不存在法定限制終止的情形。單位以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到期為由終止與張某的勞動合同并無不當。因為根據《勞動法》、《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的有關規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單位并無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義務。當事人之間也沒有期滿終止勞動合同、單位應當給付經濟補償的約定。
仲裁委員會提醒,這樣的理解也是錯誤的。《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明確規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也就是說,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也應當從2008年1月1日起計算,而且應當符合相關條件。
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有兩倍工資
李某于2008年1月15日向上海市某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稱其于2006年7月進入上海市某機械制造公司工作。單位一直沒有與其訂立書面合同,還于2008年1月5日解除勞動關系。故要求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按兩倍月工資的標準向其發放未訂立勞動合同期間的工資,并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單位辯稱,自招用李某進入單位后,人事部門一直要求與李某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李某一直不同意簽訂,因此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責任在李某而不在單位,不同意向李某每月支付兩倍工資。
對李某因不訂立書面合同要求單位支付兩倍工資的請求,該區仲裁委員會未予支持。
仲裁委員會提醒:《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因此,該情形應當發生在2月1日以后并從勞動者進入用人單位的第2個月開始才計算。而且該條款是對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懲罰。根據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的規定,勞動者也有義務與用人單位積極協商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未提供有效證據=仲裁敗訴
王某于2007年4月23日向上海市某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稱2006年3月應上海市某商務咨詢公司老板邀請,其從原單位跳槽到該單位。當初老板稱,為不打破該單位的工資制度,名義上支付王某的工資為每月8000元,但將在每年年末另外向他支付兩萬元工資。2006年年底,該單位并未兌現兩萬元工資,故申請仲裁,要求單位按當初老板的承諾向他再支付兩萬元工資。庭審中,單位稱已向王某支付了比其他員工高的工資,不存在另外支付兩萬元工資的約定,而且王某進單位后的工作績效一般,不同意王某的請求。
仲裁委員會經審理查明,該單位與王某簽訂了1年期的勞動合同,寫明月工資8000元,沒有額外支付兩萬元工資的約定。王某也不能提供證據,故對王某的請求不予支持。
仲裁委員會提醒: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是確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勞動權利、義務和勞動爭議事實的主要依據。除因用人單位解除、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報酬等,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外,勞動者對自己提出的仲裁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仲裁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勞動者承擔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