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天經地義》、《天堂口》、《開心公寓》等影視劇的熱播,青年影視新星桂慜那清純、秀美的形象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其不俗的表演風格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于是,人們開始對這位藝壇新人的成長軌跡、藝術追求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昨日的夢
從小,桂慜就喜歡表演。那時的她,梳著兩只羊角小辮,雖然還在讀幼兒園,卻總愛對著鏡子擺弄各種姿勢,模仿各種角色,舉凡遇到唱歌跳舞的事兒,也總是沖在最前頭。因此,上小學后,桂慜很快就成為學校的文藝骨干,并憑著對表演藝術的摯愛,報考了當時的謝晉藝術學院少兒班,錄取后即開始接受正規的授課和藝術訓練。

也許是天分,也許是勤奮——桂慜很快就在藝術表演上嶄露頭角,顯現出超群的才能。那年,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98國際兒童藝術節”,要選擇一個藝術團隊代表中國前往參加。經過層層篩選,11歲的桂慜憑藉才智和實力被幸運地選上,成為赴澳團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名成員。在澳的公演,由于全體人員的努力,桂慜所在的團隊最終獲得了“金袋鼠”二等獎,為各國觀眾所稱頌,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初嘗成功的喜悅,更堅定了桂慜獻身藝術、在藝術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信念。同時,在她幼小的心靈中也悄悄編織了一個美好的夢:今后,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要在表演藝術方面更上一個臺階,爭取成為一名讓觀眾喜愛的影視演員!
正是在這種夢想的驅使下,16歲那年,還在讀中學的桂慜,毅然決然地作出了一項重要的抉擇。這年,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已經歸屬于上海師范大學,開始向社會招生。老師沒有忘記桂慜,在翻閱了一些過去學生的資料后便打電話給她:“還鐘愛表演藝術嗎?想不想到藝術類學院深造?”“想!”桂慜幾乎不假思索就給了老師一個明確的答復,同時也給自己架設了一條義無返顧地通往藝術殿堂的艱辛之路。
母親知道后對她說:走藝術這條路并不容易,你學習成績不錯,將來完全可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為什么偏要走這條路呢?可桂慜為了追尋夢想,還是努力說服媽媽,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就這樣,她考入夢寐以求的謝晉影視藝術學院,成為班上最年輕的大學生,從此便一頭埋進了“聲”、“臺”、“形”、“表”專業課的學習……
今日的夢
畢業后,桂慜立即為一些知名的平面媒體所青睞,曾應邀擔任《時尚》、《上海一周》等雜志的模特,又成了《康復》、《交際與口才》等刊物的封面模特。從圈內人的眼光看,作為一名大學剛畢業的學生,桂慜是幸運的;然而,桂慜自己卻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她以加倍的努力在準備著,期待著……
機遇似乎永遠是為有備而來的人設計的。不久,在有關專家的推薦下,經過激烈競爭,桂慜被選定為電視片《攝影棚里的打工仔》的女一號朱古力,并開始了艱苦的拍攝工作。由于種種原因,該片最終雖未能公開播映,但桂慜卻從中體驗了做演員的艱辛,也積累了一些關于表演藝術的有益經驗。
2006年夏天,幸運之神再一次向桂慜發出召喚——在與三四百報名者的角逐中,年輕的桂慜力克群芳,脫穎而出,正式加盟央視《天經地義》劇組,飾演該片的女主角曉曉。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桂慜有幸與牛犇、楊昆等仰慕已久的資深演員合作,在他們身上,她不僅學到了諸多演戲的技巧,還親身感受到了他們那種對藝術孜孜以求、一絲不茍的執著精神。
《天經地義》在央視8臺及一些地方臺播映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而桂慜在劇中的表現,更是贏得了諸多觀眾和媒體的好評。一些在讀者中頗有影響的專業媒體紛紛用“清純”“可愛”等詞語,來肯定她在劇中塑造的藝術形象和出色的表演技術。
2007年的7月,對于桂慜來說,似乎注定是個“挑戰之月”——在這異常炎熱的月份里,她同時在《朝九晚五》、《紅顏歲月》和《開心公寓》3部電視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為此,她日夜交叉穿梭于數座城市,連續在烈日底下“戰高溫”。盡管年輕、富有活力,但在成都拍攝《紅顏歲月》時,她還是中暑了,發燒了……為了不耽誤拍攝進程,點滴吊到一半,她又偷偷拔了針,悄悄回到劇組。
在該劇中,桂慜飾演的是一個叛逆的壞女孩,這對一直是“乖乖女”形象的她無疑是一種挑戰。但她硬是憑著對這一藝術形象的理解、把握,將人物演繹得惟妙惟肖,以致與其合作的知名演員何政軍看后情不自禁地感嘆道:“我也有個女兒,要是她像你演的那個樣子,那我真是要昏倒了。”
明日的夢

屈指數來,剛剛20出頭的桂慜,已相繼在《天經地義》、《紅顏歲月》、《還君明珠》、《朝九晚五》、《開心公寓》、《新生萬喜》、《天堂口》、《麻雀愛上鳳凰》等多部影視劇中扮演過角色,可以說,她對影視已有了比較成熟的認識。但是,真正使桂慜對中國影視有新的感悟的,還是不久前邂逅的一段經歷。
2007年12月,為了拍攝影片《新生萬喜》,桂慜隨劇組來到了江西婺源。在這部影片中,桂慜飾演一位鄉村女教師,與她演對手戲的則是她的“學生”(劇中角色)——男演員姜武。孰料,姜武臨陣負傷,中途不得不替換了另一位男演員,這令桂慜多少感到有點遺憾。然而,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另一部分人吸引了。
她發現,由于物質條件的制約,這里的人們——尤其是學生,對文化的需求(當然也包括影視)已呈現出一種“饑渴狀”,經常會因為文化生活的匱乏而表現出莫大的苦惱。這恰恰說明,我國的文化還需要有更大、更快程度的發展,加速實現規模化、產業化;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相應的人才。于是,小姑娘又有了新的夢想:我不僅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還要爭取成為一名文化事業的管理者、傳播者……我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回到上海,她就將自己關在屋里,沉浸在復習迎考的緊張之中……不久,姑娘報考了上海交通大學的MBA,開始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的課程。
“我的路還很長,但此生肯定與表演藝術結下不解之緣。”桂慜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