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上海遭遇了罕見的大雪,交通受到嚴重影響。2008年1月28日下午,上海鐵路部門給共青團上海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發函,希望馬上召集60名左右的志愿者幫忙維持秩序,疏散旅客,提供車次信息等,在團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工作人員發布消息后的短短二個小時內,200多名上海市民及時回復,辦公室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但這樣的場景對于青年志愿者工作部13位年輕的工作人員而言,已經習以為常了。據統計,從除夕到2月11日,上海市共有超5萬人次的志愿者放棄新春佳節的休息,主動參與城市志愿者服務。當然,這只是志愿者在面臨雪災時的一個側影,他們還活躍在大型活動、城市文明建設、扶貧助學計劃、各類公益活動等中,我們不知道他們具體是誰,但是我們知道他們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大型活動中的幕后英雄
2007年9月10日至30日 FIFA2007年中國女足世界杯在上海等五大賽區隆重舉行。在大賽上,共有來自全市11所高校的650余名青年志愿者參與了上海賽區的志愿服務工作。“請人手一張票。”這是一句很簡單的話語,可是每場比賽喊千遍卻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平均每場比賽都要對28000余張球票進行真偽檢驗,在球迷入場高峰時段,即開賽前1小時,分派在四個檢票口的80個志愿者平均每分鐘要對50張球票進行檢驗,連場比賽的工作時間更是超過7小時,這樣的工作強度無疑是巨大的。在這奮戰在賽場第一線的120名檢票志愿者中,有一名華政學生、澳門人嘉榮,他特地放棄半個假期趕回上海,卻經歷了些曲折,先是在冒雨培訓后得了重感冒,后又接到家人病重的消息,權衡再三后,嘉榮卻一再堅持:“我一定要做好志愿者,不退出!”比賽時,正值“韋帕”臺風來臨前夕,氣候比較惡劣,為保證比賽期間觀眾的飲水問題,辦公室志愿者主動承擔起這項“繁重”的任務,頂風、淋雨,在1個小時內搬送了2000箱礦泉水。但是天有不測風云,好事也有諸多磨難,用于搬運礦泉水的手推車原本只有4輛,偏偏2輛手推車因水太重在運輸過程中“罷工”了。怎么辦?為能準時、及時將礦泉水送到觀眾手中,志愿者們一手一箱水,跑著將水送到指定地點。任務順利完成,組委會工作人員連連稱贊:“志愿者的應急處理能力真強!”志愿者出色的工作表現得到了各界一致好評。挪威女足國家隊特地寫了感謝信,向他們在賽事期間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謝。
2007年10月3日—10日,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各項比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江灣體育場內特奧會運動員娛樂中心也是熱鬧非凡。此中心的活動是由上海世界特奧會執委會社會動員、志愿者部和共青團上海市委承辦的。在為期一周的開館期內,約5000平方米的娛樂中心共提供了50余項游戲、休閑項目,接待了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特奧運動員、教練、家屬及特奧會官員近7800人次,各國運動員學做游戲,放松娛樂,交流情感,共度了一段段溫馨而歡樂的時光。當然這也離不開430余名青年志愿者的精心服務,其中近300名志愿者來自華師大、東華、上師大、華政等高校。接待講解、語言翻譯、現場咨詢、人員引導、演出輔助、游戲指導、后勤保障、環境秩序維護、攝影攝像、簡報宣傳、現場協調……志愿者們忙得不亦樂乎。場外競技足球場上,志愿者們頂著烈日一天要陪運動員踢上好幾場球,可他們只踢半場衣衫就已經濕透了,許多志愿者甚至皮都磨破了;在多媒體游戲區,一位坐著輪椅的上海重癥特奧運動員,在志愿者的鼓勵和幫助下,“踢”起了“二人足球”;作為場外引導的志愿者,在高溫下或者暴風雨里,來回穿梭,引領各個代表團入場,并及時與場內工作組保持聯系,一天下來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吉祥物“陽光三毛”贏得了很多特奧運動員的喜愛,并紛紛與之合影,可是扮演三毛的志愿者鉆在厚重的絨衣里,如同全身裹著一床棉被,在炎熱的天氣下,來回走動在場館每個角落招呼來賓,可以想象這任務是如何艱巨。季凌君是交大大三學生,2007年十一期間她放棄其他的重要事情,來到娛樂中心,成為一名特奧會志愿者。“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德國代表團來到場館之后,首先在板上簽名,他們寫得很認真,一筆一劃,寫完還給我筆時,會朝我很燦爛地一笑,是那種非常真誠,與世無爭的笑容,瞬間讓我特別感動。十一做特奧志愿者的經歷是對我精神上蠻大的一次洗禮,以前我們可能對他們有著一定的誤解,但是當每個人真正地投入其中的時候,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嘆,他們太可愛了,這群人真的很需要我們的幫助?!?/p>

引導、運輸、在會場里裝訂文件、派送東西,志愿者的大部分活都很簡單,很機械,也很辛苦,不一定在能力上有多大的鍛煉或者提升,但是他們工作得很開心,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并具有很強的榮譽感,對于作為大型活動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志愿者而言,這也是很好的接觸社會的機會。
如今,走向國際化的上海,重大體育賽事、重大文化藝術活動、重要國際國內會議日益增多,大型活動志愿服務成為大型活動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1993年東亞運動會期間,團市委組織志愿者為參賽的各國運動員和有關人員提供了接待、聯絡、導游、賽場等各崗位的大量服務,由此啟動了上海嚴格意義上的首次大型賽會志愿服務。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累計已有40余萬志愿者為各類賽會提供了志愿服務。志愿服務的組織建設、項目發展、隊伍壯大和服務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青年為主體,多層次、多領域、開放式、特色化的大型活動志愿服務格局已經形成,這也為上海世博會積蓄了強有力的“后備軍”。
去遠方播撒希望的種子

郭濤是楊浦區中心醫院一名眼科副主任醫師。2001年9月,郭濤作為熱心公益的青年志愿者,參加了當時由團市委和市衛生局組織的巡回醫療隊,到云南富寧開展巡回醫療服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富寧極差的醫療環境在郭濤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回到上海后,他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再去云南、再為那里的老鄉們服務。機會終于來臨,2007年5月,當他得知團市委招募的第十批赴滇扶貧志愿者中需要一名眼科醫生時,他毅然報名參加,一呆就是半年。郭濤去的是迪慶州,位于云南西北,州府位于香格里拉縣城,海拔3400米。此行的第二天他就不顧高原反應開始了下鄉眼科篩查。在短短幾個多月的時間里,郭濤的腳印遍布了香格里拉縣所有的鄉鎮,行程近萬公里,對當地視力0.1以下的群眾,進行了全覆蓋的篩查和義診。許多地方,連當地醫院醫生或領導也沒有到過。對于這樣的送醫上門,當地百姓無不感動,雖不知道郭濤的姓名,但提起州醫院眼科的上海醫生個個都會翹起大拇指。8月,天很熱,鄉鎮衛生院條件不是很好,被病人圍著,郭濤通常是熱得滿頭大汗,但想到病人都是大老遠地從山里下來的,很不容易,所以郭濤就堅持看完所有的病人才吃飯,好讓病人早點回去。就這樣,郭濤每天一般要到1點多鐘,甚至2點多才能吃午飯。近半年的志愿者服務,郭濤做了約340例手術,其中最多的一天做了18例,篩查病人2000多人次。醫療隊在郭濤的帶領下,下鄉義診12個鄉鎮,義診12000人,捐藥物13000多元?;氐缴虾:螅鶟罘判牟幌碌氖且粋€因耽誤了治療時間,眼睛都睜不開的小姑娘,至今一直在幫她聯系治療。
1998年實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貧接力計劃以來,團市委以社會招募、組織選定、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方式,先后組織了10批254名青年志愿者赴云南迪慶、文山、紅河、楚雄、德宏等對口支援地州開展醫療衛生、基礎教育、企業管理、農業科技、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同時從1999年至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六所高校組成上海研究生支教團,派遣160名研究生奔赴寧夏、云南、內蒙和西藏等地區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從2003年起,上海共有964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其中本科以上比例超過80%,服務期滿后,共有14名志愿者扎根西藏,5名扎根云南基層工作。這些數字是冰冷的,但是背后隱藏著的是無法計量的熱情與愛心。
除了支援西部,上海青年志愿者的愛心之旅也跨出了國門。張宇是第四批赴老撾的青年志愿者。2004年剛工作不久的他抱著極大的熱情去了老撾,雖然思想上有所準備,但志愿者工作的艱苦依然超出了他的想象。教英語、教中文,從初中、高中到公務員,一天要教7個小時,加上艱苦的生活條件以及水土不服,小伙子再年輕力壯,一回寢室也是累得躺在床上不愿動彈。身體不適的同時,他們還得忍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周一到周六都呆在鄉下的學校里,沒有通訊信號,更談不上電視、電腦,只有周日才能坐3、4個小時車到市區跟遠在上海的家人通個電話。但是他們還是找到了樂趣,“參加他們學生舉行的PARTY特別開心,離開的時候大家都很難過,現在我還跟一些老撾的學生保持著聯系,”張宇告訴我,“這次老撾的志愿者活動,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能吃苦了,增強了毅力、承受力,回來后工作上的壓力再大,也覺得沒有那么可怕?!?/p>
2002年5月,為拓展青年志愿服務領域,豐富民間外交形式,發揮青年在服務國家黨政外交大局中的作用,共青團中央、商務部、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啟動“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老撾項目”。2003年1月共青團上海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始承辦“中國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老撾項目”。5年來,已有6批71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撾開展醫療衛生、中英文教學、計算機培訓、文體教育、企業管理、農業科技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援外青年志愿者們在老撾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老撾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譽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被老撾建國戰線主席西沙瓦·喬本潘譽為“中老兩國人民和青年的友誼使者”。

出現在身邊需要我們的地方
大型活動志愿者服務,援西、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務,也許對于很多人而言,沒有機會參加。但是,只要我們有心就會發現,身邊實際上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在工作崗位上,我們都可以伸出友愛之手。
社區:互幫互助一家親
2005年3月5日前夕,定海社區的團員青年們正商量著如何在即將到來的學雷鋒活動中開展志愿者服務,大家想到了定海幾家敬老院里的老人,又一想:現在到了3月5日到敬老院開展志愿者活動的人一批又一批,有的時候一個老人一天就要擦10次臉并洗3次澡,“敬老”變成了“累老”。有什么新穎一點的方式呢?于是,團員們想到了用輪椅讓行動不便的老人“看定海、看楊浦、看上海”,于是“定海老人輪椅行”成為了定海社區團員青年服務敬老院的一個特色項目。每次活動一大早,就有近20名宏運敬老院的老人在40名志愿者的精心安排下集體來到了社區內的復興島、五角場的大連萬達商業廣場和新建的住宅區等城市發展的亮點區域。活動中,每兩名志愿者組成一組,共20組志愿者推著15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沿著景點進行緩慢推行,老人們一邊看兩邊的變化,如萬達影院、沃爾瑪、食品商場等現代化的場所,一邊聽著志愿者們的介紹,每次活動成為老人們幾個月里最快樂的時光。至2007年12月,近三年來,“定海老人輪椅行”共計開展服務15次,服務老人300多人次,參加的志愿者人數達600人次。該活動在社區內乃至楊浦區內成為了“品牌”志愿者服務項目。
如今,上海的各個社區越來越多地活躍著青年志愿者們的身影,孤寡老人、離退休老干部、援邊干部家屬、軍烈屬、貧困青少年、困難家庭、殘疾人及子女、下崗職工等,這些都是他們關注的對象,生活料理、醫療保健、職業培訓、法律援助、助學家教、捐款捐物、精神陪伴等,這些都是他們提供的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這無疑拉近了現代化進程中人們日益疏遠的距離。
學校:成長并不只在課堂
在控江中學校園里,有一支叫“愛心之旅”的志愿者服務隊。與十六七歲孩子相關的詞有逛街,零食,懶覺……但是“愛心之旅”隊友們小小年紀已經懂得了付出。每周五、周六,他們就會活躍在兒童白血病房和兒骨科病房,給那些手上插滿點滴,床頭擺滿了藥瓶的孩子帶去了故事、歌聲、圖畫、紙鶴、玩具……而最重要的是他們帶去了愛與祝愿。有一個故事在服務隊中傳得很廣。那是一次“六一”節在病房里的演出。隊員們的相聲、舞蹈、手風琴演奏都引得病孩們快樂不已,但細心的隊員發現隔壁危重病房里的小男孩正扒在窗沿專注地看著。原來,這孩子病得很重,正接受隔離治療。護士找到一位隊員,悄悄地說:“你歌唱得很好聽,能為對面的小孩單獨唱幾首嗎?”這位隊員拼命地點頭,《雪絨花》、《小白帆》、《讓我們蕩起雙槳》……唱著唱著,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流,她唱了很久很久,那時孩子已經昏迷了,但隊員卻說“不,他聽見了,因為他笑了”。第二天,這個孩子離開了世界,離開了他喜歡的歌,護士說他走前還用微弱的聲音說:“我想聽大姐姐唱歌?!睆?993年成立至2007年,控江中學共有30780人參加了“愛心之旅”的志愿者服務,共計服務45700課時。十多年的時間,雖然隊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愛的初衷卻沒有改變,同時這樣的經歷,也讓隊員們開始明白生命的珍貴,也漸漸懂得了人生的價值。
楊浦區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模擬家庭”志愿者服務隊助老服務持續了14年,上海師范大學的“愛心學?!边B續開展了13年的活動……2004年底,為了使貧困孩子身心同步成長,一份“成長1+1”愛心助學志愿者招募通知貼到了閔行區教育城域網的主頁上,短短幾天,來自全區近百所學校的400余名青年教師踴躍報名應招。經考核篩選,100名師德與業務過硬的青年教師成了首輪“成長1+1”愛心助學服務隊的成員。現在,“成長1+1”志愿者與受助學生人數已固定為200對左右。
如今的上海,學校的志愿服務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活動成為學生最好的社會實踐項目。
機關企業:服務可以更溫情
2008年1月9日早晨,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里,12位來自瑞士的白發蒼蒼的老人列著整齊的隊伍,唱起了動人的圣歌。是一場表演?場合不對啊。難道是趕時髦做秀?也不是啊。原來,他們是以歌聲向中國邊檢官員表達心中的謝意。什么原因?這得把時間往前撥兩個小時。1月9日早晨8時,浦東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如往常一般忙碌,此時,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JONSON先生向在驗證臺外擔任青年志愿者的浦東邊檢民警求助。這位JONSON先生來自瑞士,退休前是瑞士一個教堂唱詩班的領唱,此次帶領11名以前的同事及其家屬前來上海旅游,不巧的是,在即將辦理入境邊檢手續時,發現自己所攜帶的團體簽證不知所蹤。12位老人急得團團轉,在入境大廳不知所措。在詢問了瑞士客人一行的大致情況后,擔任志愿者的小施一邊安排同行的其他老人團員休息等待,一邊幫助JONSON先生回憶簽證可能遺忘的地方,帶著老人挨個挨處尋找。從入境大廳到行李大廳,從機場走道甚至到衛生間,半小時后尋遍機場的各個角落,仍舊沒有找到團體簽證。最后,JONSON先生回憶起簽證可能被遺忘在飛機的座椅上了??紤]到飛機可能即將作為出境航班起飛,邊檢民警立即聯系相關航空公司,終于在飛機的座椅底下找到了12位老人的團體簽證。為了表示感謝,12位老人高歌一曲,這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為了給旅客提供更多的方便,浦東邊檢民警利用工作之余,吃飯、小憩等休息時間自發成立了愛心志愿者小組,每天有8名左右的愛心志愿者,引導老弱病殘孕旅客走愛心通道,幫旅客解決臨時突發性的問題。像這樣的小型志愿者隊伍出現在很多機關企業,尤其服務性崗位上,他們的志愿者服務除了完善工作外,還讓人們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情。

民間組織:“野草”也能燎原
王蓉是一個熱心公益、很有想法的女孩,在上海參與一些助學網站后,她看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于是搞網絡設計出身的她,很快就建立了一個名叫“智人慧心”的助學網,開始了她理想中的助學計劃。為了更好地完成“一對一”助學,王蓉以及她的支持者都會事先去陜西,廣西,四川等山區學校進行考察,并尋找當地志愿者,監督學校發放捐助款項、家長領取等情況。至今“智人慧心”已經捐助了160多個學生。但巨大的工作量,每天很多捐助者、學校、義工的電話,已經嚴重影響了王蓉的工作?,F在她已經瞞著家里,辭職三個月了,在此期間她一直忙著完善網站,分配工作,組織管理團隊,她希望在三月初能恢復自己的個人生活。
“有一個實例,是2007年回訪活動時義工們記錄下來的。在廣東一些學校圖書室的管理情況很差,圖書丟失很嚴重,問下來才知道,是被退學的大孩子搶走的。他們不搶錢,只搶書,你想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渴望?!边@是微笑圖書室的義工薛清穎跟我說的一段話。為了給貧困地區的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機會,讓孩子們也享受平等的閱讀快樂,幾個年輕人撐起了“微笑圖書室”這個民間公益網站,現已為78間學校共捐書43761冊。
“多背一公斤網站”、“攜手同行網”、“捐獻時間、分享快樂”網站等等,這些民間的公益網站以各自的形式進行著愛心計劃,他們以自己的堅持幫助了越來越多的人。
從上海團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我得到了這樣一些數據:上海各類青少年志愿者服務隊已達l萬7千多支,1700多個遍布全市的各級各類青年志愿服務基地已經建立,“一助一”結對數達3萬余對,前后有800多萬人次的青少年參加了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青年志愿服務集體和個人。除了幫助弱勢群體,這些志愿者還廣泛開展環境保護、文明行路、義務獻血、骨髓捐獻等志愿服務行動,以共建上海城市的文明。平時,他們默默地生活、學習、工作,并默默地給予周圍人以幫助,一旦關鍵的時刻,他們會立即挺身而出,然后默默地離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更多的人知道了青年志愿者這個光榮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