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2年級上冊第7單元。
教材簡析:
統計思想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科書從第1冊起每學期都循序漸進地安排有關統計的內容。本課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物卡片的數量這一情境出發,引導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認識每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通過對統計圖的分析,引導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這樣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統計活動,了解統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學情分析:
關于統計,學生在1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每格表示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學生身邊事例的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認識每格表示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課件、調查表、統計表、統計圖。
教學流程:
(課前激勵,暗含統計知識。)
師:同學們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這么多水果粘貼,只要你上課遵守紀律、勤于動腦、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就會得到一個作為獎勵。最后我們還要比一比,哪個小隊得到的最多,哪個小隊就是今天的勝利小隊,會得到這個最大的蘋果,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設計意圖:把粘貼作為評價各小隊的依據,激發學生的競爭和協作意識,同時暗含著又一個生活中的統計,使學生感受到統計知識確實無處不在。】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有幾位動物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們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電腦出示:猴子、松鼠、梅花鹿、熊貓。)
師:有哪幾位小動物來了?你最喜歡哪只小動物呢?
師:現在,老師想知道我們班同學喜歡哪只小動物的人最多?最受歡迎的小動物會給我們表演節目,你們想看嗎?
師:我看這幾只小動物都挺可愛的,怎樣才能知道哪只小動物最受歡迎呢?(生回答方法。)
師:同學們真棒,你們說的方法其實就是統計的方法。(板題。)
【設計意圖:創設小動物來到課堂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體驗過程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師:現在,我想請同學們來幫老師統計一下,我們班喜歡哪只小動物的人最多,行嗎?
師:那我們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選擇你們喜歡的方法來對全班同學進行統計,好嗎?
(每組發一張調查表、統計表、統計圖。)
師:在統計之前老師有個建議,請同學們看大屏。
(電腦出示:建議:1.統計之前,小組成員商量一下分工。如:詢問員、記錄員、監督員、匯報員等。2.詢問同學時應該有禮貌。3.把統計的結果整理后填入統計表。)(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放手讓學生親身經歷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
2.學生匯報統計結果。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是如何進行分工合作的?統計的結果怎樣?(組長匯報,教師板書填表。)
師:同學們用了不同的統計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更好一些?
【設計意圖: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從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通過這些方法的對比,學會優化方法,體會出畫“正”字的統計方法更為直觀、準確。】
3.引導學生完成統計圖。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統計出了喜歡每種動物的人數,現在每個小組的桌上有一張統計圖,請每組同學根據統計表的內容完成這張統計圖吧!遇到問題隨時提出來。(出示空統計圖規格為9×9。)看哪組涂得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由統計圖格不夠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合作涂格,教師巡視指導。)
師:下面誰愿意代表你們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統計圖?(結合學生匯報,完成統計圖其他項目。)
4.結合統計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提出問題并解答。
師:(電腦出示:每格表示1個數量和每格表示兩個數量的統計圖進行對比。)通過同學們的統計,知道了我們班喜歡××的人最多,還知道了在統計圖中,一個格不只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當統計的數量較大時,還可以表示兩個、3個,甚至更多。你們可真了不起!現在就請最受歡迎的××來為你們表演節目吧!(播放小動物錄像。)
師:節目好看嗎?你們現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動畫片,不過可不能因為看動畫片而耽誤學習,對不對?
練習1
師:節目好看嗎?你們現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動畫片,比如這幾部動畫片你們一定看過吧?(大屏出示:4部動畫片名稱。)
師:老師也想沒事的時候看一看。那么,先看哪一部好呢?
師:這樣吧,同學們喜歡哪部動畫片的人最多,我就先看哪部。那我怎樣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見呢?還是請你們幫老師統計一下,好嗎?
師:不過這次能不能想一個快一點的方法呢?
2年4班學生喜歡動畫片統計表
電腦顯示:
統計結果:我們班一共有( )人,喜歡( )的人最多,喜歡( )的人最少。
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統計表,同桌合作完成統計圖。(生完成統計圖。)
師:誰認為自己的統計圖完成得比較好,可以拿到前面來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練習統計,體會統計的作用,了解當現場人數較多時用舉手的方法比較好。】
練習2
師:同學們,我們林業局的休閑廣場已經建好了,大人孩子又多了一個健身娛樂的好地方,你們都喜歡玩哪些健身器材呢?
電腦出示:2年4班同學喜歡健身器材統計表
師:請同學們用你自己所喜歡的方法,來完成這個統計表并把它制成統計圖吧!
師: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可是,同學們看——(播放健身器材被毀壞的錄像。)有些小區的健身器材被人為破壞了,看到這些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都是愛護公共設施的好孩子。
師:同學們,你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那么哪個小隊是今天的勝利小隊呢?請各小隊趕快統計你們小隊獲得了多少個水果粘帖。
三、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就讓我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繼續去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好嗎?
大屏出示:請你實踐:1.全班同學一天內看電視的時間統計表。2.你們家一周內使用塑料袋的統計表。3.選一件你感興趣的事進行統計。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機會,感受統計知識的實用性。】
四、全課結束
師:這節課4位小動物和我們一起學習了統計的知識,讓我們和它們說再見吧!
反思: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一個課前激勵環節,意在滲透生活中的統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涂統計圖時,學生根據原有認知自然采用一格表示一個數量的方法,結果發現格子不夠這個問題,從而主動地從想辦法解決問題過渡到新知的學習。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啟發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課的導入,再到練習題的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事例,充分地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學習。
2.教師要做一個合格的促進者。
本節課我竭力做好促進者的角色,因為課標理念中對統計的核心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這個觀念不能等同于計算、畫畫等簡單的技能,而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學生通過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等活動,經歷運用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不僅意識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收集數據,而且還要思考需要收集哪些數據,采取什么樣的辦法進行收集,面對收集到的數據,還要進行整理使之更清晰。更重要的是基于對數據的分析還要提出自己的見解,所以學生興致很高。
3.學生需要表揚。
本節課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對學生的觸摸,還有粘貼的鼓勵。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粘貼,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有很大的激勵作用。他們會美滋滋地更加自信地上完全課。
(作者單位:興隆林業局興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