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品德與社會3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感悟自己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辛勤養育,體會父母的關愛與期望,從而表達自己對父母及其他長輩的真實感受。激發學生感激、熱愛父母及其他長輩的感情。
教師準備:錄制學生家庭生活片段和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課件。
學生準備:父母年輕時和現在的照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今天能和大家共同上這節課,老師感到非常高興。而更讓我感到幸福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一件讓我感動的事,猜猜是一件什么事呢?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猜是一件什么事。舉手匯報。
師: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每天都要備課至深夜。媽媽都會不聲不響地陪伴在我身旁。臨行時,一向不善言談的爸爸對我說:好好上課,爸相信你。雖然話語不多,但我能從他那樸實的語言里讀懂他對我的期望。二十幾年來,像這樣的小事太多太多,爸爸媽媽的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一直陪伴著我成長。今天,我們就以家人的愛為話題來談談自己的親人,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好嗎?
學生活動:聽老師講,體會父母的真愛。
設計意圖:以發生在教師身上的一件小事來感染學生,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并以此為依托,將學生帶入到一種濃濃的親情氛圍之中,為學生真正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做好了鋪墊。
二、回憶往事,體會真情
1.體會慈祥的愛。
師:天下的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愛你的,咱們說說好嗎? 先在小組中說一說,注意說話要有條理,要簡潔明了。
學生活動:講述自己家中父母、長輩關愛自己的小事。
師:是呀,一樁樁、一件件普通而平凡的小事,都蘊藏著父母以及長輩們無私的愛。早晨媽媽枕邊的一聲呼喚是愛;雨中爸爸堅實的背是愛;上學前爺爺奶奶的叮嚀也是愛……我們在愛的氛圍里長大,哪個人的成長能離開親人的關愛呢?可是小明卻不這樣認為,小明是誰呀?小明就是接下來錄像片中的主人公。(放錄像。)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往事,使學生體會到平時父母為我們做的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實都飽含著父母對我們的愛。
2.體會嚴厲的愛。
師:看完錄像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明的爸爸愛小明嗎?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也發生過這樣類似的事情呢?能和大家說說嗎?你當時的心情怎樣,現在想一想,你能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呢?
學生活動:看錄像,并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談自己的經歷,體會這也是父母對我們的愛。
出示作家畢淑敏給兒子的一封信。(錄音。)
設計意圖:通過談看錄像的感受,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提高,明白嚴厲也是愛的一種表現形式。再通過談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而使學生理解父母的這種行為,接納這種行為。
3.體會兩種愛缺一不可。
師:其實無論是父母、長輩慈祥的愛,還是他們嚴厲的愛,都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動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全部的愛滋潤著我們。在愛的呵護下,他們對我們有什么期望,希望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學生活動:談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設計意圖: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4.真情對話。
師:他們對你的期望真高,能讓我們認識一下你的父母嗎?
學生活動:拿出爸爸、媽媽年輕時和現在的照片,或是爺爺、奶奶的照片。
對照片進行評價。如: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這張照片是你媽媽年輕時的,這張是最近照的,對嗎?
師:同學們,十幾年來,媽媽白天要從事工作,下班后又要照顧我們,可以說她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們!可繁重的工作和家務使媽媽變老了。此時此刻,你想不想對你的母親說些什么?
學生活動:用語言,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和父母之間的真情對話,達到情感的升華。
5.回報真愛。
師:同學們!你們的發言深深地感動了我,老師為你們驕傲!讓我們把這種真情從課堂延續到生活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將愛回報給我們的父母,愿我們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心。那么,你準備在生活中用什么方式回報我們的父母呢?
學生活動:談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使學生懂得做兒女的,同樣也要將愛回報給我們的父母。
三、 擴展延伸,情感升華
師:同學們,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親人的關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及所有的親人因為有了你的愛而幸福,我們的家庭因為有了愛也必將變得更加溫馨!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種愛,如老師的愛、同學的愛、朋友的愛、親屬的愛,以及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愛時刻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應該學會用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尋找這些愛,并把我們的愛回報給所有愛我們的人。讓我們的世界處處充滿愛,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在愛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課件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學生活動:體會愛的真諦,隨音樂一起唱《讓世界充滿愛》。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愛不僅僅局限于家庭之中,它還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進而使學生明確愛的更深層含義。
(作者單位:寧安市沙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