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毓強
記者、作家、攝影家、旅行家。碩士學位。熱衷于研究文史哲經,關注人類學。信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關注中外文化的交流,提出“有文化,無國界”的思想。訪問過歐美亞20余國。發表文字數百萬。在多個國家舉辦個人攝影展。

4月29日,國家八個部委(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林業局、旅游局、宗教事務局、文物局)聯合發出紅頭文件《關于整頓和規范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的通知》,而早在1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就聯合下發過《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還談到了博物館等免費開放的事,全場熱烈鼓掌。這些都說明:中國的門票,問題竟然大到了這步田地!
20年漲了近200倍
回顧中國20年來的門票行情,有人統計大致漲了200倍左右。如果國人的收入也增長了200倍,那也就認了,可惜并非如此。30年前我到廬山,進山根本不收門票的。到了1987年,就收1.5元;現在收費180元。1999年黃山門票80元,現在是200元。到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憑吊,竟然也要收費80元!
各種門票還有差別,并具荒謬性,如:北京故宮的門票100元(旺季),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門票90元(上述兩處均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瘦西湖也要90元,西塘100元,平遙120元,溪口165元,五臺山168元,九華山200元,武夷山250元……這符合價值規律嗎?
圈錢的圈套
有些門票眼花繚亂,如分為大門票(未將各個分散點的門票計算在內)、小門票(或叫做“票中票”)、通票(將區域內所有景點合在一起,即“捆綁型銷售”)等等。
景點的區域也越來越大了,如:一旦靠岸普陀山島,就要120元;進入平遙城門,也要120元;過烏鎮的東柵西柵,交220元;麗江也好,周莊也好,老遠就設立了關口向你要錢了。
一個月前,我剛去了一趟廣西看龍脊梯田,離梯田還有10多里,就有人登上長途班車要我交50元錢了。同車的當地農民是不交的,但同車的、從30多公里外縣城來的人帶了自己的親友,他們雖與收費者不認識,卻也可以不交。這不明著欺負外地人嗎!可一路上又沒有什么投資的設施呀。
中國有太多這樣的地方了,肆意將公共空間劃為搖錢的場所。很少有人為這個“空間”說公道話。
最終誰得利?
現在中國的景區,產權及經營權的歸屬非常復雜:有的是國家或地方所有、國家或地方經營的;但更多的是承包給個人或公司經營。很多景區幾百畝、幾千畝的國家山林都劃為被承包經營,結果有的大肆破壞環境,有的擅自提高票價。發財的是個人或利益集團,受損的是國家的環境和經濟利益。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我們有權提出一切質疑。
像上述廣西龍脊梯田,它靠的是農民世世代代、辛辛苦苦地在山上開墾才有的壯觀場面,這50元錢的門票收入最終又有幾分錢落在這些農民手上呢?
比較一下
本人也算是跑過歐美亞數十國的人,試舉一遠一近兩個國家的例子: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有40萬件頂級展品,門票是:18歲以下、教師、失業者,免費;26歲以下,限時免費;每月第一個星期日,免費;平時的票價6歐元(約60多元人民幣)。法國人月收入約三四萬元人民幣。
再看看韓國,相當于北京故宮地位的景福宮、昌德宮,成人票價3000韓元(約20元人民幣),青少年1500韓元。(昌德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如果要求自由參觀的話,收費15000韓元,約100元人民幣)韓國人月收入約兩萬元人民幣。
結合收入水平,中國的門票大概要比他們貴10至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