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倫理在金融市場建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國現在的金融市場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存在著許多的倫理缺失,主要表現為誠信缺失、公信力下降和職業道德水平低下幾個方面。要使我國金融市場保持穩定和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加強金融倫理構建,完善金融倫理規范,提升金融倫理文化。
關鍵詞:金融倫理;金融市場;金融文化
中圖分類號:B82-0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8)05-0125-04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金融市場融資規模的大小、金融資產種類的多少、金融產品價格的高低、金融市場贏利的多寡。這些方面當然是完善金融市場功能和加強金融市場建設的必要條件。但是,金融市場在關注經濟利益的同時是否容許道德失范行為的存在?金融市場建設對金融倫理的作用是否關注?金融市場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是否取得了相應的社會效益?從我國金融市場實踐的結果來看,僅僅注重經濟效益的現狀和忽視倫理作用的現實已經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的嚴重挑戰。以“安然事件”為代表的金融市場丑聞向我們透射一個信息:我國金融市場的誠信行為十分脆弱。金融市場全球化發展的事實要求我們要切實加強金融市場的倫理建設。
一、金融倫理原則: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標尺
倫理是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所應當遵守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金融倫理則是以金融活動的行為為研究對象,以道德規范的范式為金融活動提供實踐原則,使金融市場的行為符合一定規則的道德制度總和。金融倫理是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標尺。
巨大的金融市場風險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利益,正是由于這個因素的存在,金融市場各方的投資者都有冒險的可能性,因此,人們的貪婪欲望在金融市場中很容易得到催生。如果我們不對此加以倫理的規范和道德的約束,人們的這種無限制貪婪欲望就有可能使他們的價值觀發生扭曲,嚴重的甚至會使他們蔑視法律而把金融市場推向無序的狀態。金融倫理在制約和規范人們的金融行為中,至少有三個作用:(1)金融倫理的社會責任原則能夠規范個人在金融市場中的冒險行為。用社會責任去教育和規范人們的金融行為,可以保證人們的價值取向不發生扭曲;(2)金融倫理重視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反對社會不公,它能夠使人們在金融市場競爭中的惡性行為和投機行為得到遏制,促使人們注重社會責任的投資;(3)金融倫理倡導誠信為本的原則,反對金融欺詐,它能夠使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的獲取,避免經濟短視行為。歸結起來說,金融倫理在金融市場建設中能使人們遵循社會責任、遵守誠信原則和遵從金融公正。尤其是我國金融市場建設處于轉型時期和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大機遇時期,如果失去了金融倫理的支撐。就會產生許多問題。.
我們這樣說絲毫沒有貶低法律的作用,法律和道德是使金融市場建設走向規范化的兩駕馬車。金融實踐的結果告訴我們,我國是比較重視金融市場法律監管的,例如加大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的法律權利,保證貨幣投資市場、證券投資市場和保險投資市場的有效運行??墒?,不重視道德這駕馬車的作用,對于金融市場建設來說是不夠的。因為法律手段在調控金融市場中有三個缺陷:第一,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金融市場內部活動和行為方式不是幾部法律能窮盡的;第二,法律有滯后性。出現一個不法金融事件就想到制定相應的法律,而不法事件總是層出不窮的;第三,法律尚有不完美之處。金融市場畢竟與經濟聯系密切,在這個市場中單靠法律的力量培養人們的誠信道德和堅持公正投資,是不夠的,人們的金融良心、自律行為、金融公正等都要依靠道德的力量。因此,重視法律而忽視倫理,金融市場的建設就會是小部分人鉆了法律的空子而大部分人上當受騙。小部分人的不當投資利益是建立在大部分人受害遭殃的基礎上的,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場就是一句空話。道德是最高層次的法律,法律是最低層次的道德。金融市場的誠信原則和“三公”原則等既是金融倫理基本的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規范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要實現這個要求和達到這個目標,法律和道德必須并駕齊驅。
二、金融倫理缺失: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軟肋
我國金融市場一直受主流經濟學的影響,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忽視倫理建設,這種現實已經使我國金融市場遇到了形而上學的尷尬,出現了金融市場的某些混亂甚至無序狀態。歸納起來,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缺失有三個方面:誠信缺失、公信力下降和職業道德水平低下。
誠信缺失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建設中最大的倫理缺失。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理論中,誠信被視為“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例如孔子就反復主張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他就不能與他人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他就在社會中失去了立足之地。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誠信是人們相互聯系的道義紐帶。誠信同時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準則,一直受到不同膚色、不同種族和不同國度人們一致的推崇和贊賞。在現代經濟交往中,誠信是所有經濟實體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德資本。許多人不待你熟悉就要與其進行談判,有時甚至與未曾謀面的人進行經濟交易。是什么原因使本不相識的人們彼此合作。產生互利的效果?這是誠信的原則在起作用。然而,就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而言,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誠信已經變為一種稀缺資源。以證券市場為例,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廣大中小投資者信賴的投資市場,新基金上市前。媒體的宣傳和監管者的厚愛都給投資者以無窮的信任而結果往往差強人意。大家從已經披露的基金黑幕中可以知道,證券市場的黑箱操作已經使市場各方參與者失去信心。股市大戶自己“對倒”造成成交量上揚的假象,使中小投資者防不勝防;自己“倒倉”提高基金凈值,發表失實的投資組合公告欺騙中小投資者,使中小投資者苦不堪言;證監會監管不力,《證券法》不盡完善,金融市場因為金融欺詐而陷入混亂和無序的事實,使中小投資者成為受害者。誠信在這個市場完全變成了道德說教。
貨幣市場的誠信缺失也很嚴重。一般來說,銀行信貸資金不能進入股市??墒牵诒├屖瓜?,有的銀行放松融資門檻,違規融資個人或者企業的資金進入股市以獲取非法利潤;個別銀行產生的壞賬和呆賬與銀行職工的不道德行為有關;一些銀行為了自己單位的利益,違背誠信原則,只貸關系款,增大了金融風險的積累和銀行不良資產的存量。《國際金融報》在2001年6月7日的第1版揭露了“億安科技”案的內幕:羅成自炒本公司股票有18億元來自四大銀行的關系貸款,還有19億元是54家證券公司的營業部為他做的融資安排。我們可以看到,貨幣市場誠信缺失在此達到了一個巔峰!這種誠信缺失后果有二:一是使中小投資者對金融市場信心的喪失;二是使國有資產蒙受巨大的損失。
公信力下降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建設中又一嚴重的倫理缺失。公信力來自“三公”原則的維護。公開原則的關鍵是要求金融市場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公平原則的核心是要求金融市場各方參與者的合法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公正原則的重點是要求金融市場的監管者對監管對象待遇的一致。公正原則既是“三公”原則的中心,又是公信力高低的基礎。就一般意義來說,公正是一種合理性的選擇,這種合理性必須出自社會全體成員共同的理性判斷;而從根本意義上講,公正應當是人類社會理性的充分體現。具體到金融市場而言,人們的公信力主要來自金融監管層的公正性。
然而,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缺失造成了我國金融公信力的下降,導致“三公”原則的名存實亡。以證券和貨幣兩個金融市場為例,個別特權機構和個人利用資金或者是信息的優勢,進行非法的權錢交易和暗箱操作,對外制造虛假信息,欺騙中小投資者;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隨意抬升或打壓股價;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投資者信息不靈或者失真,合法權利被剝奪。更有甚者,個別特權機構和個人利用資金或者是信息的優勢,干擾市場運行秩序,自己進行惡意炒作,扭曲中小投資者的價值評價標準,使投資走入投機,增加金融市場的運行風險;廣大中小投資者要么套牢,要么斬倉,他們被基金大戶們弄得筋疲力盡,何談公正?金融監管層在這種不遵守合法游戲規則的金融市場運行中,如果執法不公,就會使公信力下降,助長非法者的氣焰,增大金融市場的投機風險。這種誠信缺失后果有二:一是可能把金融市場推向崩潰的邊緣;二是可能使人們對政府的公信力發生信任危機。
職業道德水平低下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另一重要的倫理缺失。職業道德是基于一定職業的特殊需要以及與社會聯系的特定方式所產生的對本職業的道德要求。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必須經過嚴格的培養和訓練才能逐漸地形成。職業道德建設要從培養職業勞動者的職業道德意識入手,讓他們形成與本職工作相適應的職業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做一名文明的職業勞動者。職業道德意識應包括堅定的職業理想、正確的勞動態度和高尚的職業良心,還表現為責、權、利三者的正確分配與使用,特別是那些以公眾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金融市場從業人員和管理者的職業道德就屬于這個范疇。
我國金融市場還不發達的現實使得個別從業和管理者的責任感不強,職業道德水平低下。它集中表現為濫用職權和權錢交易,突出表現為金融欺詐和金融犯罪。有的金融從業人員違規貸款,從中收取好處;有的從業人員利用職權挪用客戶資金進行炒股;有的從業人員利用職業優勢進行金融詐騙;個別金融監管者利用職務之便進行金融犯罪活動?,F在已經公開揭露的金融犯罪案例證明,他們的職業道德水平低下是促使其走向犯罪道路的深層次原因。將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后,是他們處理責權利關系的唯一標準。金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下同樣會帶來兩個嚴重后果:一是使金融市場交易成本上升;二是使金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
三、金融倫理構建: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旨歸
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倫理缺失再次表明,要使我國金融市場有一個良性發展的外部環境,就必須加強金融倫理構建,完善金融倫理規范,提升金融倫理文化。
1.加強金融倫理構建能夠保護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出現各種矛盾和困難是正常的。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制建設,如果說法制是金融市場建設的硬環境,那么倫理則是金融市場建設的軟環境,加強金融倫理構建就是積極營造金融市場的軟環境。具體來說,必須加強金融誠信建設。誠信為金融市場建設之本,它要求人們要把社會責任原則以及公開、公正和公平的“三公”原則作為金融倫理的最基本規范來看待,以便使金融市場的各方參與者能夠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金融市場的各方參與者在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下更要以誠信為本,金融從業人員和管理者必須把誠信當作職業道德建設的核心。金融誠信構建與金融公信構建必須同步進行。眾所周知,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我國金融市場在這個規律和趨勢面前要防止各種層出不窮的金融詐騙和金融犯罪行為,只有增大金融的公信度,即增加金融信息的透明度,減少金融信息的不對稱現象,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加強金融監管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教育,給金融市場的各方參與者一個公正的投資環境,并在一個合理的金融游戲規則中進行健康投資。金融職信的建設是金融倫理構建的重要內容。金融職信就是指金融市場各方參與者的職業良心和職業信譽。金融職業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職業,他們的職業良心和職業信譽直接決定金融職信的高低。金融職信是金融誠信的重要內容,也是金融公信的核心內容。從我國金融市場的實際出發,金融職信建設是我國金融市場建設一個重要的倫理途徑。當金融市場各方參與者的職業良心和職業信譽能夠有一個高水平時,我國金融市場的外部環境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2.完善金融倫理規范可以保證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
從我國金融市場運行的實際來看,金融市場建設的法制化當然是我國金融市場持續發展的條件。但因基金黑幕、會計造假和金融倫理的缺失而引發的各種金融犯罪又迫使我們必須思考金融倫理在金融市場建設中的重要性。完善金融倫理規范,首先,要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教育。將這種職業操守在內容上完善,在文字上規范,在實踐中踐行,并與他們的業績、提升和利益分配掛鉤。其次,要對金融市場各方參與者的金融信譽進行規范。我國金融市場哪些人能夠參與和不能參與進去,必須考慮他們的金融信譽度。建立金融市場投資的準入制度,并將道德因素納入進去。例如,一個有惡意透支消費記錄的人,就不允許他參與信譽度高的金融投資;一個有會計造假記錄的人,就不能讓他參加金融市場的投資活動。最后,要把金融倫理規范和金融法制規范結合起來。惟有如此,金融倫理規范才有強大的法律保障機制,才不會流于空洞的倫理說教。
3.提升金融倫理文化才能保障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
倫理是一種文化力,它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根據管理學的基本原理,“人管人”是低層次的管理,“制度管人”是中層次的管理,“文化管人”是最高層次的管理。提升金融倫理文化,就要用一種高層次的倫理文化滲透到金融市場各方參與者的思想觀念中,營造良好的金融倫理環境,以保障金融市場的持續發展。從金融市場實際出發,結合我國公民接受文化度的實際。我們的具體做法首先是要把我國的金融市場推向國際金融市場的快車道,廣泛吸收國際金融市場的優秀倫理文化,特別是外國人的誠信文化和信用文化,它們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借鑒的目的是使我國的金融市場朝著誠信金融和公正金融的目標發展。其次要把我國古代的優秀道德文化和現代金融市場結合起來。例如,我國古人十分強調誠信,有“誠信為本”的傳統,這是需要和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結合的內容,它對于金融從業人員的倫理品質提高和全社會文化提升有積極作用。最后要大力弘揚合同精神,加大契約文化建設的力度,使我國金融市場朝著和諧金融的目標發展。誠信金融、公正金融、和諧金融目標的實現,既是金融倫理文化的重要內容,更是保障我國金融市場持續發展的倫理動力。
總之,我國金融市場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依賴于法律、倫理以及文化等諸多手段。金融倫理建設在完善金融市場建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加強金融倫理建設,積極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