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沈從文與老舍的疏離與遙望

2008-01-01 00:00:00任葆華
粵海風 2008年2期

早在80年初朱光潛先生語出驚人地表示:“據(jù)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從文與老舍。”朱先生的說法是否準確當另作別論,但它似乎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沈從文與老舍文學作品的世界性影響。這兩位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輝煌的大家,盡管交往有限,關系疏離,但在沈從文的作品、書信與老舍的文章中,他們互有談及的地方,尤其是沈從文在建國后的書信中多次言及老舍。

當沈從文1923年來到北京茫然不知所從之際,老舍已是北京市教育部門的高級職員了。而當沈從文1924年末初登文壇時,老舍則已于該年上半年遠赴英國倫敦東方學院任教了。1930年4月老舍回到國內時,沈從文已出版了十多個作品集子,成為當時文壇最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老舍也因《老張的哲學》、《趙子日》與《二馬》等長篇小說的出版,在國內文壇贏得了一定的聲譽。1933年秋至1936年4月間,沈從文主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在他的周圍更是匯聚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作家。老舍當年就經常在該刊發(fā)表文章。沈從文在1934年9月12日還在該刊發(fā)表了常風的《論老舍(離婚)》,并作了編后語加以推介,其中寫道:“有十年來中國新文學運動,就一般言皆以為創(chuàng)作小說成績較佳。其中很有幾個作家的作品。值得我們注意。……本期討論老舍《離婚》集作者常風先生,任教于太原,批評態(tài)度與見解,皆可注意。”沈從文在1935年8月發(fā)表的小說《八駿圖》,主人公達士先生的書桌上,就擺了本老舍的小說《離婚》。1937年沈從文在《文學作家中的胖子》中曾寫道:“有個作家在許多人心目中都認為應當是個胖子,這作家就是老舍先生。老舍是不相識者理想中的胖子,丁玲卻是女作家中事實上的胖子。”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后,沈從文在填寫《博物館工作人員交待社會關系表》中其他重要社會關系一欄內容時,也提到“作家中較熟的,十年到廿年的”,有徐調孚、葉紹鈞、鄭振鐸、巴金、老舍等,但在說到“個別友誼好的”作家時,卻只提到巴金、葉紹鈞、鄭振鐸、丁玲和蘆焚,并沒有提老舍。由此可以看出,沈從文與老舍兩人盡管相互熟悉,但關系并不密切。不過,對于老舍,沈從文一直還是比較關注的。20世紀40年代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時,沈從文曾寫過《小說與社會》,說:“直到如今為止,能靠出版稅收入過日子的小說家,不會過三五位。冰心或茅盾,老舍或丁玲,即或能有點收入,一定都不多。因此作家縱努力十年,對國家社會有極大貢獻,社會對他實在還說不上什么實際貢獻。他得做別的事,才能養(yǎng)家活口。”其中對老舍等作家(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的生存境遇深感憂慮,并表示不滿。

盡管如此,但翻閱《沈從文全集》,幾乎找不到有關兩人交往的直接記錄。倒是在《老舍文集》里,卻發(fā)現(xiàn)了幾條有關他們交往的文字描述。早在1934年回答《人間世》“一九三四年我愛讀的書籍”的意見時,老舍和周作人曾不約而同地以《從文自傳》作答。在《懷友》中,老舍記錄終生難忘的三次聚會,其中一次是在北平應沈從文與楊今甫(即楊振聲)之邀參加的聚會,當時參加聚會的還有葉公超、朱光潛、朱自清、林徽因、羅常培及黎錦明等。文中寫道:“客有兩桌,酒是滿壇;多么快活的日子啊!今甫先生拳高量雅,喊起來大有威風,從文先生的拳也不示弱,殺得我只有招架之工,并無還手之力。那快樂的口子,我被寫家們困在酒陣里!……這次遇到的朋友,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是在昆明,每個人都跑了幾千里路。他們都是最愛北平,而含淚逃出北平:什么京派不京派,他們的氣節(jié)不比別人低一等呀!”這篇文章發(fā)表時,正值沈從文因該年1月22日在昆明《今日評論》發(fā)表《一般或特殊》一文而遭巴人、羅蓀等左翼作家批判。沈從文在該篇文章中指出,當前一些作家“在朝在野服務什么機關的,也都只記著‘宣傳’,不大肯分析宣傳的意義。標語口號盛行時,什么標語口號能產生什么結果就不大明白。于是社會給這些東西定下一個名辭‘宣傳品’……據(jù)我個人看法,對于‘文化人’知識一般化的種種努力,和戰(zhàn)爭的通俗宣傳,覺得固然值得重視,不過社會真正的進步,也許還是一些在工作上具有特殊性的專門家,在態(tài)度上是無言者的作家,各盡所能來完成的。”這一點被左翼作家視為比梁實秋的“與抗戰(zhàn)無關”論“更毒”、“更陰險”。老舍的文章在這里除了懷念友情外,對沈從文等上述京派文人的社會態(tài)度和文化行為分明也表示出了某種程度上的理解,同時也有一點辯護的意思。雖然老舍先生自己此時正積極投身“中華全國文學界抗敵協(xié)會”的領導工作,并積極倡導實踐用文藝作為工具宣傳抗日思想,大寫特寫為沈從文所不屑的不很講究藝術質地的文學“宣傳品”。老舍在一篇題為《制作通俗文藝的苦痛》一文中曾表示:“說句老實話,抗戰(zhàn)以來的文藝,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有點抗戰(zhàn)八股的味道。可是細心一想呢,抗戰(zhàn)八股總比功名八股有些用處,有些心肝。”看得出來,從老舍的內心來講,一直不愿涉足于政治。在大學教書時,他曾宣揚過讓文學擺脫“道”的束縛,而成為“無所為無所求的藝術”觀念,只是現(xiàn)在民族危難、國家將亡,自己不再追求做藝術的衛(wèi)士,而做祖國的衛(wèi)士了。但對于沈從文的文學態(tài)度,他能從內心里表示理解和接受。

1938年5月1日,“文協(xié)”昆明分會成立,沈從文當選為理事。此前負責全國“文協(xié)”工作的老舍就曾來信,商量由沈從文任該分會主席,主持工作,沈從文因不愿與“無作品的作家”共事而婉言謝絕。1941年老舍曾來云南昆明住了兩個半月,除了寫作、參加演講以外,期間有較多的機會與沈從文接觸和交流。據(jù)汪曾祺回憶,西南聯(lián)大學生樓上有個小客廳,常有同學來喝茶聊天,漸漸成了一個小沙龍。沈從文常來坐坐,有時還把他的朋友也拉來和大家談談。老舍從重慶來昆明時,沈從文曾拉他來談過“小說與戲劇”。老舍在《滇行短記》中也曾談及自己在昆明的日子的點點滴滴,其中兩次言及沈從文與卞之琳邀請自己去云南呈貢鄉(xiāng)下游玩,他自己也很想一睹當?shù)氐淖匀伙L光,同時有興趣看看卞之琳寫的長篇劇本。但由于好友莘田(羅常培)身體欠佳,不能同行,始終未能如愿以償。言語之中,我們感覺得到沈從文與老舍的關系并不十分密切,只能算是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而已。

1944年9月6日,老舍曾寫信給當時在昆明主編《云南晚報》的李何林,請他邀約聞一多、沈從文等文協(xié)會成員商談發(fā)動援救貧病作家活動。同年9月13日,李何林把老舍的來信在自己主編的《云南晚報》“夜鶯”副刊上發(fā)表。老舍不直接寫信給沈從文,而是通過李何林來邀約,這件事一方面說明了在老舍心目中,沈從文是有著較高聲望和地位的作家,同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與沈從文等作家之間的關系并非密切。

建國后,沈從文因過去的作品及言行被冷落遭排擠,成了被塵封的“落后”文人,而老舍則很快適應新中國的政治要求,成了臺面上的紅人,兩人之間幾乎沒有了什么來往。林斤瀾的《兩個作家》,描述了他們兩人建國之初的一次尷尬碰面。當時老舍訪蘇歸來,在臺上作報告,沈從文則坐在臺下聽報告。

沈從文常自稱鄉(xiāng)下人,他當時境遇十分不好:作家當不了,教授當不成……老舍一開講,沈從文就摸出一本軟面筆記本,因近視,把本本卷起來托在胸前,右手的水筆豎直,直行記錄。那都是拿慣了毛筆的緣故……目不旁視,手不停頓,全座就他一個人。

老舍向來妙語連珠,這回目光一落在沈從文的身上,口角不禁遲慢。

沈從文這樣托本書寫,必須直腰,低頭,兩肘懸空。老舍的目光戚戚,仿佛說:何苦來!何苦來!

報告完畢,聽眾外涌,老舍好嗓子,低沉又傳遠,叫道:

“從文,一塊走。”

沈從文在人流中回身,但站不住腳,也不想站住,說了聲什么,微細聽不清。盡管那笑容——不好形容,只是叫人想起他常自稱的鄉(xiāng)下人吧。

這恐怕是有關兩人建國后來往的唯一的詳細描述了。他們兩人地位懸殊。一個訪蘇歸來在臺上作報告,一個為“進步”、“靠攏”非常努力地作記錄。汪曾祺在聽到林斤瀾轉述此事時,非常感動,曾說老舍是個人道主義作家。

盡管此后兩人仍有很多機會見面,但基本上都是在一些公眾場合,在他們留下的文字里,我們再也找不到有關二人見面交往的文字記錄了。熟悉兩人的作家林斤瀾說,老舍對沈從文平時友好談不上,不友好也談不上。老舍已經是政治場面上的人,他心里知道沈從文是什么樣的作家,也明白沈從文是什么樣地位的人。老舍這個人絕不可惡,但又非常可怕。“文革”中批判人有時也夠狠的。他曾批從維熙寫的《并不愉快的故事》,是意在煽動農民造反。對沈從文他也有偽善的一面。對此林斤瀾不愿多談。

老舍建國后長期擔任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1958年,文藝界慶祝反右斗爭勝利,中宣部副部長周揚設宴招待成百文藝界人士。沈從文也應邀參加。席間,周揚當眾宣布:老舍同志工作很忙,準備請他多管一些全國文聯(lián)的工作。北京文聯(lián)主席的工作,我們想請沈從文同志擔任。由于沈從文堅決推辭,這件事最后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作為全國文聯(lián)領導的老舍當時應該在座,不知其當時心里在作何感想。不過,沈從文后來倒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感到慶幸。1977年8月16日,他在一封家信中言及此事時說:“如一時頭腦發(fā)熱,冒冒失失答應下來,結果恐不免比老舍倒得更早,也更慘。”

沈從文最終放棄了寫作,選擇沉默來應對新的政體,不過“文革”后又聲名鵲起;而老舍先是緊跟靠攏,并較快地適應了新中國政權對文學的規(guī)范要求,但后來因為步子跟得不夠緊,配合得不夠密切而慘遭批斗,最后以自沉太平湖完成了他曖昧的愛國主義。

沈從文不喜歡政治,自然也不會喜歡像老舍這樣一度與政治走得太近的人。他一生堅守自由主義的理想,始終想游離于政治之外,保持一種獨立的精神姿態(tài)。1942年他曾寫道:“過去十年新文學運動,和政治關系太密切,在政治上不穩(wěn)定時,就得犧牲了些有希望的作家。有些雖然還好好地活著,因為‘思想不同’,就受限制不能好好地寫他的作品發(fā)表。又有些因為無從在比較自由情形下工作,索性放下原有工作去弄政治,這個作風又照例是能增加糾紛而無助于文學發(fā)展的。這實在是我們國家的損失,值得有心人重視。”基于這樣的認識,沈從文一直主張文學遠離政治的是非。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宜于弄政治,“因為政治是最怕‘反對’,而特別需要‘擁戴’的”。“擁戴”顯然不符合他獨立的精神個性。因此他一直反對作家成為政治的工具,不喜歡與政治走得太近的作家。對于老舍這樣早在抗戰(zhàn)時期就把文學作為抗戰(zhàn)工具從事宣傳的作家,自然他從骨子里是瞧不起的。

建國后,對老舍的“緊跟”、“配合”,沈從文更是頗有感觸。在1951年9月2日致一位青年記者的信中,他這樣描述當時的文壇境況:“巴金或張?zhí)煲怼⒉茇鹊仁侄即糇×耍挥幸粋€老舍成為人物,領導北京市文運。”當時老舍新創(chuàng)作的話劇《龍須溝》已公演,并獲得成功。但沈從文言辭之間,分明有不屑之意。不過,他在1951年12月末《致沈龍朱、沈虎雛》的信中,卻說:“看《人民日報》,有老舍作北京市人民藝術家得獎狀的消息,情況一定極熱烈,因為這是新中國新事情,很有意義的。有功于國家,應當受重視的。其實還必須設很多獎來鼓勵各方面工作有貢獻的人,才合理。戲劇不過是萬千種工作之一種而已。”也許他從感情上難以接受新中國文藝的種種現(xiàn)實,包括像老舍一樣的文人竭力靠攏政治的行為,但從現(xiàn)實理性上卻不得不予以接受,并且他也曾試圖理解新的社會現(xiàn)實,改造自己的思想信仰,也曾嘗試去創(chuàng)作符合新政權規(guī)范的文學作品,只是沒有成功而己。在該封信的前面,他曾托自己的兒子為他從《光明日報》買一份有他檢討文章的報來,說他“好看看”。這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在新的政治現(xiàn)實下,他們兩人,一個已融入其間,似魚兒得水;一個卻怯生生地站在岸邊,不知該從何處下水。在1957年1月9日寫給大哥沈云麓的信中,沈從文寫道:“近來北京正上演巴金、曹禺、老舍等人的戲,很熱鬧,因為這些人的名字都為讀者極熟習(沈常把“熟悉”寫作“熟習”)。我完全如一個在戲院外的觀眾,只遙遙地聽著戲院中的歡笑喝彩聲音,覺得也滿有意思。這一切都像和我已隔得遠遠的,正如同大學校和我隔得遠遠的一樣。……世界文學史許多篇章都有過一種情形,會努力的人,不太用力也可把事情做得極好:不會努力的人,即用力再多,還是難望‘成功’。我就是做什么總想做好,結果卻還是做不好的一個典型。凡事做不好卻不灰心,自己也很奇怪。看著朋友們的紅火,沈從文的落寞是不言而喻。1980年6月15日,他在給一位圖書館的朋友的信中曾說道:“以老舍當年那么懂行、緊跟,到頭來還吃不開。我什么都不懂,哪有能力在作家爭奪是非戰(zhàn)斗中混?”言辭之間,既有對老舍當年“緊跟”的不屑,又分明有一種得意。

另外,沈從文對擔任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的老舍不重用汪曾祺,也一直心存不滿。1967年5月15日,他在寫給沈虎雛與張之佩的家信中說道:“《沙家浜》和《紅巖》(戲改名《山城旭日》)原來均由汪叔叔執(zhí)筆,經江青改,到目前已肯定是革命樣板新戲,成功的戲,雖然報上不見汪叔叔的名字,事實上他出的心力最多,我似乎也或多或少分有一點兒光榮。過去他在北京市文聯(lián),工作了多年,老舍不認識他的長處,搞事務性多,長處難發(fā)揮,極可惜。”1972年7月1日在《復張宗和》的信中,他又一次提道:“老舍輩作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從不正視自己責任……不注意到全國作家如何培養(yǎng)問題……汪曾祺在他手下便作了十年小伙計,老舍就從不注意到汪寫的短篇,比他還好得多!”在沈從文看來,老舍作為作協(xié)領導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責任,不重視對像汪曾祺這樣的青年作家的培養(yǎng),并且他認為,汪曾祺的短篇小說要比老舍寫的“好得多”。這確實是一個大膽而新異的看法。不過,沈從文在該封信中只點名批評了老舍與丁玲,而對真正領導和負責作協(xié)工作的周揚和茅盾等,卻避而不談,內中緣由也許就在于這兩位都已倒臺,一個早已“畏罪自殺”,一個已被打成“反黨集團”的頭目。這里我們無意于苛責沈從文,只是想說明在那個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一個文人卑微的生活處境。老舍或許沒有重用汪曾祺,但汪曾祺后來卻說過,老舍很愛才。對有才華的青年,常在各種場合稱道。他曾當眾說過這樣的話:“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兩個人也許可能寫出一點東西,一個是汪曾祺,一個是林斤瀾。”

沈從文除了不喜歡老舍與政治走得太近、不重用汪曾祺等以外,也不太欣賞老舍寫的作品。雖然他早年曾認為,老舍是“僅以作品直接訴之于讀者,不仰賴于作品以外任何手段”的“幾個很可注意到的”作家,讀《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可使年輕人欣賞的重壓稍稍輕松”,“能使我們感覺作者能在所寫及的事物上發(fā)笑,而讀者卻因此也可以得到一個發(fā)笑的機會。”“這成就已不算十分壞了。”并且“關于古都風物一切光景的反照,老舍的長處是一般作者所不能及的,人物性格的描畫,也極其逼真動人,使作品貫一點兒放肆坦白的諧謔,老舍各作品,在風格和技術兩方面都值得注意。”但他對老舍早期作品中的諷刺與詼諧趣味卻甚為反感。1931年他在《高植小說集序》中提到“我在最近一個論文里,曾說到中國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小說,有幾個作者,為一種詼諧趣味所支配,如何留下了不良的結果,這病的傳染,找尋那些應該付一點責任的人,可非議的名字是很多的。這到如今已不值得年輕作者來繼續(xù)保留的趣味,以老舍君作品止,如何綜合了這趣味,也如何結束了這趣味。”并稱這種諷刺與詼諧的文學態(tài)度為“白相文學態(tài)度”,“由這種態(tài)度產生的作品,不能完美,缺少健康,走入邪路。”在給一位讀者的信中,他甚至說過:“一個性情幽默知書識字的剃頭師傅,能如老舍先生使用文字,也就有機會成為老舍先生。”固然他在這里主要是強調文字對于文學的重要性,但把老舍和一個剃頭師傅相提并論,分明有一種不屑之意。

對于建國后老舍被稱為“語言藝術大師”,沈從文也一直頗有微辭。在1968年3月9日寫給兒子沈虎雛的一封信中,他曾說過:“文學作者中特別是詩人,從中外古今看來,也都的確是天才的光輝,寫小說或許也有之,卻絕不是周揚輩過去捧的所謂‘藝術語言大師’。其實幾個人做人都相當聰明,寫小說卻相當笨。”在1970年9月24日致張兆和的信中又一次言道,“事實新提的文學‘過三關’的文字技術關,先前幾個被奉為‘語言大師’的熟人,都可說并不認真過了的。有的文字充滿北方小市民油腔滑調,極其庸俗。有的又近于譯文。有的語匯還十分貧薄,既不懂壯麗,又不會素樸,把這些人抬成‘語言大師’,要人去學,真是害人不淺。”我們知道,建國后,只有老舍與趙樹理,被稱為當代文學中的“語言大師”。沈從文對此顯然并不認同。在沈從文看來,老舍的語言近于油滑,而趙樹理的語言又顯貧薄,都應該稱不上是什么“藝術語言大師”。當年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也曾說過老舍有些“油滑”,這當然主要是指他早期的作品。在另一封信中沈從文對于老舍的評價,更是有些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意味了:“如照老舍一些人的藝術認識和作風,要他用一種較遠大眼光來提學習問題,恐至多也只做到如他自己寫的那樣,打點哈哈(新哈哈),加上新內容如彼如此而已。說他是藝術語言大師,好了他個人,可害了許多年輕人,因為學他,哪會有真正突破前人成績?新的作家有些人靠‘社交’站在人上頭,這也是許多人不肯再寫,而寫的也不會有何特別成就原因。”沈從文甚至自認為比老舍等作家“懂”得多:“文學中新作者作品如何過‘技術關’,在學習方法上,和具體在一個作品中的增改工作上,萬一還用得上我的長處時,也將無條件接受新任務。因為比起來,始終即比老舍、巴金、茅盾、冰心等等懂問題,懂人,懂如何用文字去表現(xiàn)。也懂什么叫通俗化!也許或居然有那么一天,再來寫,再來教!”1961年初,沈從文大病一場,在北京阜仁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他讀了許多中外文學作品,靜極思動,作家出身的他不免技癢難耐,“心想還可能寫個十來本什么玩意兒的”。所謂“跛者不忘履”。他說:“并不是想和什么年輕人爭紀錄,那是不必要的。也無意和‘語言藝術大師’老舍爭地位(那是無可望的天才工作),只幻想如果還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假定說,此后還可活過幾年,照我的老辦法,呆頭呆腦來用契訶夫作個假對象,競賽下去,也許還會寫個十來本本的。若居然到時可印出來,不受人為限制,在一個比較自然情形下,一定總還會值得有人去看看,且不會讓讀者中毒的!”值得注意的是,沈從文把與“語言藝術大師”老舍爭地位看成是“無可望的天才工作”,似有反諷之意。其實,從內心來講,對于建國初把老舍捧得過高,他并不以為然。這里面或許有那么一點兒“酸葡萄”的心理。

也許,沈從文只是不喜歡老舍的語言風格,也不喜歡老舍與人見面愛打哈哈,并且和任何人似乎都是見面熟的社交風格,對于老舍整體的文學成就他并沒有否定。技癢難耐的時候,他也曾嘗試過像老朋友那樣去“靠攏”、“配合”,可變化多端的政治與謹慎獨立的個性又使他難以適從,只好作罷。因此,對于同樣需要適應新文學規(guī)范的作家老舍的苦衷與尷尬,他或許也能體察。這一點,恐怕也是他有時對老舍態(tài)度前后矛盾的主要原因吧。

沈從文與老舍兩人同是文學“工具論”的受害者。與沈從文遭排擠被塵封的苦楚相比,老舍受的是另一種苦楚。他們殊途同歸的悲劇性命運,留給我們的思索卻是深遠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日韩第九页|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性|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一区毛片|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视频|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在线看国产精品|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色视频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久久久亚洲色| 性欧美久久|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91福利免费|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日韩在线第三页|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亚洲精选|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色网站| 91成人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在线|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999精品视频在线|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亚洲综合二区|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高清色本在线www|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 国产毛片一区| 91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