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齋俚曲集》是蒲松齡用山東方言(主要是淄博方言)寫的一部通俗白話作品,其中有很多詞語仍然在使用中。有些詞語,眾多注家所注多有異處。本人結(jié)合自己的母語魯中南地區(qū)的方言試對其中的部分方言詞加以解釋,有些詞語作音義注解。
關(guān)鍵詞:聊齋俚曲集;方言詞;注解
中圖分類號:I207.23文獻標識碼:A
蒲松齡作為清代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以其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飲譽海內(nèi)外。不僅如此,他的詩、詞、文、賦、戲、小曲、俚曲等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其中,《聊齋俚曲集》就是蒲松齡用山東方言(主要是淄博方言)寫的一部通俗白話作品,由于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語,給當今的讀者帶來了一些閱讀上的困難。為此,許多專家學者對其中的一些方言詞語作了注解,做出了顯著的成績,但有人可能由于對山東方言不了解或了解不深而作出了錯誤的、不確切的注解,還有一些詞語當注而未注。眾多注家所注多有異處。有鑒于此,本人結(jié)合自己的母語魯中南地區(qū)的方言試對其中的部分方言詞加以解釋,有些詞語作音義注解。 ① (注解引文中所用數(shù)字串為被注詞所在《聊齋俚曲集》的頁-段-行,或頁-段。方括號之內(nèi)為國際音標,之外為拼音)
【爺娘】爹娘,父母。爺:父親,音yē或yé[i?藜213/53],有陰平陽平兩讀,無意義變化,而以讀陰平居多。
《墻頭記》4-1-1:養(yǎng)兒養(yǎng)女苦經(jīng)營,亂叫爺娘似有情;……
《姑婦曲》36-3-2:仗著爺娘從小教誨,那里有天生賢的呢?
《寒森曲》第188頁第9-11段:……見他爺那衣服破碎,在那里啀哼,流水問道:“爺呀!傷的怎么樣了?”員外說:“料想也不相干。”
……流水去把爹爹問。……二相公把爺背起,牽著驢回上家門。
二相公背著父親,大相公牽著驢,來到家,把員外放在臥榻上,都來摩挲問候。……
三段中的“爺”、“爹爹”、“父親”是異詞同義。
【達】【達達】父親。單字陽平,雙字前陽平后輕聲,或前陰平后陽平。
《墻頭記》5-9-2:又怕老頭脾胃弱,吃了干糧消化難,老孝順兒革了他達的面。
12-1-2~8:家達有五十畝好地,留著養(yǎng)老。……好的留著自己吃,達餓了,只叫他舀飯盆;好的留著自己穿,達熱了,就他補那破襖。……省了點子給那老婆孩子吃了穿了,他還叫聲達達,沒有說叫人達達還貼上吃穿的。
《姑婦曲》56-3-1:那妮子他達無賴之極,上門子罵了,又告狀;縣官……
《慈悲曲》69-1:……沒了他娘,就只是找他達呀,他叫你東游西轉(zhuǎn)不的。……
【爹】【阿爹】父親。
《墻頭記》7-3-3~4:張大呀,咱爹來了!……阿爹好么?……娘好么?……爹好,娘好,哥哥、嫂嫂都好么?……
《慈悲曲》73-4-1:張訥見他姑罵他爹,便說:“我這來,就是我爹叫我來的。”
按:沂南方言中,對父親的叫法各不相同,叫“爺”或 “達達”或“爹”。
◆在五蓮方言中,父親的兄弟都叫“達達”:“大達達”、“二達達”、“三達達”……
【公母】老夫老妻。音:gūmu[ku213-21 mu·],公,音gū[ku213],由gūng[ku?耷213]陰陽對轉(zhuǎn)而來,陽聲韻轉(zhuǎn)為陰聲韻。盛偉編校之[附錄]土語注解第836頁,總第3276頁注:“公母——夫婦。”該注意思對,但不準確。一般來說,只有老夫老妻才用此詞,年輕夫婦不用。
《墻頭記》4-2[耍孩兒]一個母一個公,不怕雨不怕風,為兒為女死活的掙。……
在這里“公”念gong,陰平,押韻。但“公”、“母”二字相連,用來指稱人時,“公”字丟掉韻尾而由陽聲韻轉(zhuǎn)為陰聲韻,念gū[ku213]。
◆山東沂南、莒南的某些地方至今仍說“公母倆”(音gūmulia[ku213-21mu · ia ·]),表示“老倆口兒”、“老夫妻”之義。
【糊突】音:htu[xu53-35 t u·],húdu[xu53-35 tu·],húdou[xu53-35 t?藜u ·]。前者t
[t]→d[t]為舌面中送氣音讀如不送氣音,后者u[u]→ou[?藜u]為韻之旁轉(zhuǎn)。意義有二:
(一)、玉米?蛐高梁?蛐小麥碾碎或磨碎后做成的稀飯。
《墻頭記》6-3-2:這不是還不曾晌午,早晨吃了兩碗糊突,……
《慈悲曲》70-1-3:一日吃了兩碗冷糊突,沒人問聲夠了沒。
(二)、義同【胡突】。今一般寫作“糊涂”。指頭腦不清醒;不理智;不明事理。
《墻頭記》10-4-1:老頭子忒也差,當日分地為甚么?今日又說糊突話。
《姑婦曲》37-4-2:[倒扳槳]……不停聲,好難聽,人人說是糊突蟲。
61-4-3:臧姑說:“這糊突夢,拿著當件事哩。”
《墻頭記》33-5-1:那官府忒也偏,一打幾乎到九泉,好胡突并不聽人辨。
《寒森曲》196-8-2:不如我胡突審審,解上去盡他何如。
211-10-1:大相公說:“二弟,你胡突了!……”
【漫】man[mn ·],輕聲,句中語氣助詞,相當于“么”。
《墻頭記》6-5-6:……看著自己的達漫是達,人的達就不是達,我可就不是這樣人。
22-1-1:俺嫂子漫會嘮,我老實不會叨,誰能弄那花花哨。……
方言例句:
(1)你漫,干不了。你要是能干了,我用頭走給你看!
(2)恁娘漫聽著風就是雨,沒影的事兒,她能虛話(huo,輕聲)地沒邊兒。
【待吃】愛吃,喜歡吃,能吃,吃得不少。
《墻頭記》22-1-2:咱家雖沒好的吃,或是熱面或冷酒淘,爹爹待吃就開口要。
方言例句:
(1)基們兒(=今天)牛犢子不大待吃啊,是不是找人看看呀?
(2)這飯怪待吃的。你看,剛端上來就快沒了。
【不濟】不好。(由此可引申出不好用、不好看、不好使、不漂亮、個子不高,等等)
《墻頭記》 7-7-1:李氏出來說東西不濟,你好歹吃飽,休餓著。
26-7-1:張大出來,問爹這兩日吃的飯不濟,病了么?
方言例句:
(1)你別看她人長得不濟,心眼子挺好。(長得不濟:不漂亮。)
(2)你別看他人個子不濟,勁頭就是大。(個子不濟:個子不高。)
【濟】【濟著】著,音zhao[t?拶?蘅 ·]?蛐[t?拶?蘅31],輕聲,但有時輕聲不輕,讀去聲調(diào)。意義有二:
(一)、由;由著;任由。
《墻頭記》15-8-1:……地上百畝有余零,都是當年自家掙。難說濟著他擺劃?……
《姑婦曲》38-8-1:[銀紐絲]于夫人此時運正也么高,盡著你歪揣濟著你叨;……
42-6-5:……誰是恁那媳婦子,濟你怎么揉搓哩?
《慈悲曲》82-7-2:……李氏怕吃了虧,濟著他罵,沒大敢做聲。
方言例句:
(1)飯菜濟?蛐濟著你吃,別糟騰了就行。
(2)小孩不學好,你也不好上管管,就濟著他怎么(這么)玩下去怎么行?
(二)、不停地;一直;堅持。
《姑婦曲》42-5-3:……駝垛子的老驢上山,——你捱霎著,又濟著喘嗄粗氣哩。
方言例句:
他濟著不來,你就濟著等罷。
【他老爺】孩子他外祖父。
《墻頭記》7-1-3:他老爺待好來了,你去伺候罷。
按:(一)、山東方言稱呼人,背稱(即兩人談?wù)摰谌耍┮话阌谩八保ㄒ饧础昂⒆铀保幻娣Q(即兩人談話,稱呼對方)則用“您?蛐恁……”(意即“孩子他……您”)。
(二)、在山東某些方言如沂南方言中,祖輩統(tǒng)稱“老爺”:
父親的父親(即祖父)叫“老爺”,母親的父親(即外祖父)也叫“老爺”,后者也可寫作“姥爺”,細分起來,前者叫“里老爺”,后者叫“外老爺”;
父親的叔伯、母親的叔伯(無論親疏、遠近)都叫“老爺”,分別按排行叫;
父親的姑姑叫“姑奶奶”,父親的姑夫叫“姑老爺”;
母親的姑姑叫“姑姥娘”,母親的姑夫也叫“姑老爺”,可寫作“姑姥爺”;
父親的姨叫“姨奶奶”,父親的姨夫叫“姨老爺”;
母親的姨叫“姨姥娘”,母親的姨夫也叫“姨老爺”,可寫作“姨姥爺”;
父親的舅叫“舅老爺”,母親的舅也叫“舅老爺”,都可寫作“舅姥爺”。
【嘲】【潮】傻,頭腦犯迷糊。
《墻頭記》17-4-2:……家里財神不供養(yǎng),把他簡慢又蹬開,這是嘲呀可是怪?
30-3:張大說俺也不潮,還有個話說。
《姑婦曲》42-7-1:又不傻,又不潮,好媳婦你休去了,指出件不是還可笑。
《慈悲曲》89-3-2:……他娘望著他懂竅了,誰想一年潮似一年,……
按:山東方言中,“嘲/潮”單用時作形容詞指人“傻”,作動詞指人“犯傻”;指稱人時一般說“潮巴/嘲巴”、“潮巴蛋/嘲巴蛋”。
【恁】音:nen[n?觗55],nin[nin35]的音轉(zhuǎn),i央化為?藜,上聲。您。
《墻頭記》32-8-1:不肖的倆畜生,餓的恁達啀哼哼,墻頭上幾乎送了命。
《姑婦曲》42-6-5:……誰是恁那媳婦子,濟你怎么揉搓哩?
【煞】沂南方言念she[?拶?藜·],shā[?拶ɑ]之a(chǎn)央化,[?拶ɑ]→[?拶?藜]輕聲。意義有二:
(一)、程度副詞,作補語。當今方言中多用“死”字,但“煞”字也還常用。
《墻頭記》13-7-3:……這不來到了,怎么沒凍煞呢?
同式句:33-6:李氏說哎呀,疼死我也!
33-8-2:張大說小雜羔子氣煞我!我到家可打你!
《慈悲曲》69-10-3:……從此以后,就是打煞他,他也不敢苦一聲了。
89-9-4:“你可不也再呀!一半頓飯不吃,也餓不煞,著咱娘知道了,……”
(二)、趨向動詞,作補語,表示動作完成。現(xiàn)在方言中多用“上”字,但“煞”字偶爾還用。
《寒森曲》240-4-3:……穿上衣服,欹在材里,合煞眼就壽終了。
【主】男人,丈夫。
《姑婦曲》40-4-3:……老王說:“俺大嫂你也不必惱甚么,一家好人家哩!有你這樣人物,還愁沒主么?”珊瑚說:“我也不愁沒主,我就不家去了。”
按:沂南方言中,“主”一般兒化成“主兒(zhǔr[t?拶?摑ur55])”,表示“男人/丈夫”之義。
例:“我說大侄女子,你看恁二妹妹都怎么(這么)大了,你就操操心,幫著給找個主兒不行?”“怎么不行啊?找主兒好說,就怕她看不上人家。”
【攮】意義有三:
(一)、捅;扎;戳;刺。
《姑婦曲》40-6-2:……嗤的聲照脖子一攮,就倒在地下。
《慈悲曲》79-2-3:……一刀把他心攮破,孩子幾乎見閻羅!……
90-8-3:[劈破玉]……為我中了傷,捆著他那柴兒,好似萬把刀往這心攮!
(二)、倒;跌落。
《慈悲曲》83-4-3:……也沒管孩子哭,一頭攮在床上,回臉子朝里。
(三)、(詈詞,罵人的詞)日;肏。指交媾。
《寒森曲》210-1-1:……大相公說:“這狗攮的!還待指望我的錢么?”
按:1、沂南方言中有“日屄攮槍”之詞(“日”、“攮”同義,指交媾的動作,指男性[或雄性]把性器官插入女性[或雌性]性器官;“屄”指女性性器官;“槍”指男性性器官),該詞本來指男女性交,后來轉(zhuǎn)指“不干正事,背地里嚼舌,胡說八道,打情罵俏”之類的意思。
2、沂南方言中有“日攮”一詞,一般用于大人罵小孩兒,義為“吃”。另有“chuā[t?拶 uɑ213]噇(與“欻”同音)”同義。(“噇”,本音chuáng[t?拶 uɑ?耷35],陽平,在沂南方言中陰陽對轉(zhuǎn),由陽聲韻轉(zhuǎn)為陰聲韻,念chuā[t?拶 uɑ213],陰平。一般指無節(jié)制地亂吃一氣、饑不擇食、狼吞虎咽之吃相。)(另有一個“嘬”,音chuài[t?拶u?著31],去聲,吃。一般用于“嘬飽了肚皮[肚子]”這種說法。)
方言例句:
(1)怎么(這么)半天了,你日攮飽了沒價?快點兒噇!
(2)你這個飯桶、菜包、吃才,你就日攮不飽了你!
【前窩兒】先娶的老婆(妻子)生的孩子。后娶的老婆生的孩子叫“后窩兒”。
《慈悲曲》67-5-1:譬如有一個前窩兒,若是打罵起來,人就說是折蹬;……
77-2-1:上面是李氏降的前窩里張訥,跑了他姑家里去了。……
78-7:趙大姑說:“……光折掇他那后窩里那兒。”李氏說:“且休說,怎么有后窩?”趙大姑笑道:“敢子你只知有前窩。”
78-8:……后娘只知有前窩,分出后窩就不公;就不公,更不通,……
【爬查】爬。查,音che[t?拶 ?藜·],chá[t?拶ɑ]之ɑ央化為?藜,[t?拶ɑ] →[t?拶?藜],輕聲,動詞詞尾。沂南方言中有“扒查”、“刨查”、“啃查”、“刳查”、“剋查”、“摳查”、“抹查”、“捫查”等等。
《姑婦曲》57-7-2:[銀紐絲]拿著文書來到也么家,見了娘親淚如麻,又搐答,說他方才見任華,怎么倒在地,怎么又爬查,從頭細說他父親的話。……
方言例句:
(1)你在那里扒查什么呀?弄的那么亂?
(2)你看這個老頭兒,整天價在那里刨查那幾塊地,就跟地里有什么寶貝是的。
(3)你來刳查刳查土豆子皮,爛的窩(地方)把它刳查去。
(4)別光摳查鼻孔眼兒,這可不是個好習慣。
【跳打】跳。打,音de[t?藜·],dǎ[tɑ55]之ɑ央化為?藜,[tɑ55]→[t?藜·],輕聲,動詞詞尾。沂南方言中還有“蹦打”、“摔打”、“敲打”、“磕打”等等詞語。
《寒森曲》186-3:[耍孩兒]商員外……雖有人打到門上,關(guān)了門盡他跳打。
《慈悲曲》80-30-2:……氣也不喘盡歹那菜瓜,掘打了一陣,又要殺他,一身的熱汗?jié)裢噶酥丶啞0ィ毸剂浚缰沁@著來做嗄。
【估揀】估沾(蘸),有意無意地沾上。揀:音zhan[t?拶?觔31],由jian[?諬i?著n55]音轉(zhuǎn)而來;揀,古見母字;蘸,古莊母字;沾,古知母字;知莊(與章母)合而為一。j[?諬]→zh[t?拶],如“進”字在沂南方言中念zhen[t?拶?藜n31]而不念jin[?諬in31],“九”在日照方言中念zhou[t?拶?藜u55]而不念jiu[?諬iu55]。
按:盛偉編校《蒲松齡全集》(第叁卷)《聊齋俚曲集》之附錄-土語注解注為“時常翻弄的意思”,誤。
方言例句:
(1)他走著走著,不小心跌倒了,在地上打了個滾,估沾了一身土。
(2)別往墻上靠,小心估沾上泥土了。
(3)把肉塊放到面糊里估沾估沾,再放到油鍋里炸。
(4)小豬在泥塘里滾了半天,估沾了滿身的泥。
【仔】只。只、仔, zh[t?拶]→z[ts],舌尖后音讀作舌尖前音,如“只要”念成ziyao[tsi55 i?蘅31]而不念zhiyao[t?拶i55iɑu31]。
《姑婦曲》63-4-1:仔顧踢蹬,天就把我找,若是回頭,天也就不惱。
《慈悲曲》66:[西江月]第十行:……既溜蛤喇找著難,仔等的連本不見。
74-6-3:“…你看但仔是個人,怎么就不來說聲。…”([但仔]:只要。)
101-9-2:……僅仔剩了人一個,割舍的出來受顛連,……([僅仔]:只。)
《琴瑟樂》246-8-1:仔說那人年紀小,偏他生的臉子老,一頭睡著不肯閑。
248-3-1:……不吃茶飯也不饑,仔是巴的日頭落。……
(按:以上方言詞的注解系作者根據(jù)山東方言主要是魯中南方言的實際情況整理。)
(責任編輯譚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