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期,本刊特約記者陳磊通過在日本大量的走訪和現場實地考察,將幾個月來的所見所聞系統整理出來,從多角度對日本出版業進行了分析,并對《出版大崩潰》一書中的某些分析作了糾正,力求展示一個真正的變革中的日本出版業。
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出版業曾經盛極一時,到1996年到達頂峰,隨后日本出版行業首次開始出現負增長,并從此進入了漫長的冬季。主要表現為出版物退貨率增加,發行冊數不斷萎縮,銷售額不斷減少。在其行業緩慢衰退的過程中,針對日本出版業的現狀也出現了大量有失偏頗的批評論斷,譬如曾經在國內造成一時轟動的《出版大崩潰》。實際上,面對困境,日本出版業并未坐以待斃,而是不斷進行反思和新的探索,并逐步發生著變革。
自費出版——中小出版社困境中的救命稻草
幾十年來,日本中小出版社一直處于出版行業生存鏈條中的最底層。一方面,由于歷史發展、文化資源配置、地區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原因,日本的出版業長久以來呈現出行業壟斷的特征。前50位的出版社的營業收入幾乎占據了日本出版業總產值的60%。而日本注冊成立的出版社卻超過4000家,這意味著大量的中小型出版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另一方面,多種原因促成了日本出版業連續多年的負增長,衰退的市場購買力使更多的中小出版企業不得不尋找更多的求生方法。于是,自費出版便成為了很多中小出版社不約而同的無奈選擇。
首先,自費出版完全由作者出資,出版社不承擔經濟風險,一旦賺錢都是凈利潤??梢杂行U大財源并最大限度減少經營風險。其次,自費出版的程序比較簡單,有些甚至不用通過中盤的配送環節,對于編輯能力和市場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出版社而言,可以大幅度減少運作難度,并大量減少人工成本,便于操作。
輕舟已過萬重山——自費出版市場的飛速發展
應該說,近幾年日本的自費出版不但發展迅速,而且給中小出版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生機和活力。以專門從事自費出版的新風舍為例,該出版社自從進行自費出版業務以來,業務增長了1000余倍,依靠自費出版業務,該社迅速在日本出版界崛起,并獲得了巨大的知名度。2004年,該社出版新書1847種,數量僅位列講談社之后,位居日本第二。而到2006年,該社新書出版總數已經遠遠超過講談社,位居日本第一。自費出版業務居日本第二位的株式會社文藝社2005年的凈收入達到了3.35億日元,比2004年增長了501.7%,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詫。
而上面這兩家專門從事自費出版的公司,其出版圖書總數占日本每年新書出版總數量的比例,已經從1999年的1.3%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5.6%。
因此,《出版大崩潰》一書從出版業總體統計數據和個別事例上看,認為是出版企業為了從中盤預先獲得運營資金而大量出版新書,而高退貨率又導致了新書出版越多,企業經營越差的惡性循環,從而將日本出版業衰退的部分原因歸罪于新書出版熱是不夠準確的。事實上,日本新書出版數量的快速增長包含了很大一部分自費出版,而正是由于自費出版的快速增長,保證了部分日本中小企業的生存,并給出版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多數出版社在市場衰退的環境下,實際上正在逐步減少新書的出版數量。
自費出版的暗傷——想說愛你不容易
盡管自費出版市場給日本出版業帶來了部分動力和新鮮空氣,但自費出版領域也隱藏了一些不容易看到的暗礁,給自費出版的未來市場發展蒙上了一絲陰影。從出版社角度看。首先,自費出版中80%的作者年齡在55歲以上,個別作者甚至達到90歲,寫作只是這一人群的愛好或退休后一時的興趣,并非真的有意進入文壇,作者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自費出版的稿件質量難以保證,給出版社的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新風舍2006年出版的近3000種新書中,只有不到400種進行了公開發行,作品水平可見一斑。其次,自費出版雖然幾乎是零風險,但收益非常低。正常情況下,一本自費出版圖書的收益只有定價的2%~5%左右。
從作者角度看。首先,對于作者而言自費出版的成本相對較高,如以46版(188×128毫米)、封面4色彩印、200頁的自費出版圖書標準計算,通常首印1000冊的成本折合需人民幣16萬左右(詳見下表)。對僅以出書作為興趣的作者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不但如此,如果圖書面向社會公開發行,在實際的圖書發行過程中,中盤還要向出版社收取5%左右的中盤代運手續費,這些費用自然也都加在了作者的頭上。

其次,自費出版對于相對弱勢的作者存在很大的風險。由于從事自費出版的多數是中小出版社,一些小出版社利用了多數作者對出版業并不了解的弱點,存在多收費等各種欺詐行為。即使已經做到了自費出版領域領頭羊的新風舍也依然存在類似的不良行為。2006年,6名大學教授聯名起訴該社在自費出版過程中故意隱瞞情況欺騙作者。現在,為了保險,更多的作者開始越來越多地選擇傳統出版領域那些久負盛名的出版社,記者曾經在丸善書店遇到了幾位前去洽談自費出版的作者,他們紛紛表示:他們看中的是丸善書店這塊招牌的信譽。
從大的出版環境看,盡管自費出版方興未艾,但在日本出版產業中所占份額很小,想依靠自費出版這種古老但新興的模式擺脫出版業的困境顯然并不現實,關于日本出版市場的爭論將繼續持續下去。而日本自費出版業何去何從,我們也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