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極拳格斗,大多數人都抱有懷疑態度,也有人會嗤之以鼻。畢竟張三豐、楊無敵等英雄大俠的高深莫測的武功,我們都是從書本或武俠影視片中看到的。所以人們不免要問:既然太極拳那么厲害,怎么沒見過有人用太極拳打敗過散打高手?甚至更多的人寧愿相信練三年太極拳的打不過練三個月散打的。事實上,我們看到的許多情況也確實如此。其實公園里練太極拳的人,從嚴格意義上講,90%的人只進行外在動作的模仿,很少有人進行內在功力的訓練,更少有人進行散手訓練。這樣的太極拳當然就只能是十年不出門了。為了讓太極拳愛好者對太極拳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本人把家傳太極拳的格斗及訓練方法整理出來,供太極拳格斗愛好者參考。我們以陳式太極拳老架七十四式為例,對每個招式的運勁方法、假想敵的拳腳進攻部位及我們防守反擊的時機、方法,以及太極拳打手的訓練逐一剖析,使真正的太極拳大白于天下,并使大家能夠用科學的方法練好太極拳,強身健體,掌握防暴自衛的最直接方法,培養我們見義勇為時最根本的信心。
中華武術,不管哪門哪派的武術,用于格斗時都要求簡捷、實用,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拳徒手格斗時所表現出來的從容,是豐富閱歷、精湛內功、純熟技藝的自然體現。我們要經過怎樣的千錘百煉才能達到天下之至柔的太極技法捷若驚鴻、快如閃電、迅如炸雷、沾連黏隨、不丟不頂、后發先至的機智功力呢?讓我們追本溯源,了解拳術原創的本來面貌,并堅持苦練,達到太極拳在技擊方面的一招制敵。
首先我們來探討陳式太極拳的起勢動作。陳式太極拳的起勢動作是在自己身心自然松靜的狀態下完成的,這種松靜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臨戰前的準備狀態,是身心應戰前的最后調整,同時起勢動作也可以隨時采取進攻與防守反擊。王宗岳宗師《打手歌訣》曰:“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在這里我們暫且把它的技擊原則界定為“舍己從人、防守反擊、憑機智與功力克敵”。根據這個原則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對陳式太極拳制敵方法進行深入探討、分析研究。
粗看起來,太極拳反復多變,但仔細推敲太極拳技擊八法(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的技擊原理,確是簡單、實用。在套路練習中,我暫且把起勢動作分為四個階段或者說是四種不同的運勁方法。
第一階段:分腳、起手、下坐,我們把它理解為松靜蓄氣或準備作戰狀態。當對手突然用右拳向我面部進攻時,我通過胯轉(在太極拳重心轉換時幾乎都是通過胯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走襠勁)使重心移于右腿,左臂向前左掤開來拳,同時右掌跟發力擊打對手腰腹部(圖1)。
〔練習要點〕本動作是起勢的開始動作,也是陳式太極拳的整套動作的開始。人們常說“一年之際在于春,一天之際在于晨”,我說“套路之際在于起勢”。拳諺曰:“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這就是說作為一個武者只要你架子一擺,你的功夫高低、身手如何、是進攻型還是防守型、身上有無破綻、破綻在哪,明眼人看一眼便知。由此可見起勢的重要性。所以要想練好太極拳,不論是格斗訓練或者是套路練習時都要慢慢體會動作要領,體會為什么要走襠勁、不走襠勁行不行,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教訓、體會之后,你就會發覺突然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當然,在練習太極拳時,并不是說動作越慢越好,而是通過慢動作練習找出動作的運勁方法、內氣運行的路線,體會對手向我進攻時所使用的招式以及自己應對的辦法。一切了然于胸后才能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隨心所欲,達到練拳無人似有人、格斗有人似無人的境界。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極不容易,一個人能戰斗就已經不易,而要想以弱勝強就更加難了。所以我們還要明白這個動作的掤勁與外家拳的不同之處:當對手突然用右拳向我面部進攻時,外家拳使用這個動作時左臂主要是小臂用力掛或格擋,右手進攻,而在太極拳中左臂掤勁主要是腰部發力,用身體整體協調力撥開對手,目的是讓對手失去重心,使對手身體不經意間撞向我進攻的右手,使兩力相撞,產生巨大殺傷力。

2.上動不停,對手右拳一擊不中,又發左拳,這時我重心移于左腿,右臂撥開來拳,左臂順勢采勁砍擊對手脖頸動脈(圖2)。如對手格擋,我則起右腿抽擊對手左肋部(圖3);如對手閃避,我則重心右移起左鞭腿抽擊對手左肋或踹擊胸腹部(圖4)。
〔練習要點〕本勢動作主要練習自身左突右閃的整體協調能力。我本人在學習之始,也有老師講此動作是叼托手。即對手用右拳向我進攻時我左手叼抓對手手腕,左手上托其肘(圖5)。在經過多次反復練習后,這作動作做得都不成功。試想:在雙方快速的擊打對抗中,要想擊中對手一拳或一腿都很困難,更何況是要抓住對方快速運動中的手腕?

3.當我左鞭腿或踹腿被對手格擋或閃避開時,我左腿迅速前落,左掌快速前彈以掌指撩其面或插其眼、喉等部位(圖6);待對手上防我左掌時,我右腳快速向前跟進,同時右掌掌指插擊對手小腹或撩擊其襠部(圖7)。
〔練習要點〕本勢動作主要練習上攻下隨、指上打下的能力,也就是拳譜上所說“上下相隨人難進”的具體實施,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上虛下實戰法或“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戰術應用。因此在練習套路中做這個動作時要仔細體會左腳踹出去后自己身法的變化,即腰部的轉動,左臂?搖、右臂與右腿上攻下隨、左防右攻的整體協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