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壽山:上市融資是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在參加遼寧出版傳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A股發行上市儀式時談到:出版傳媒上市表現高于市場預估,受惠于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以及首個出版業整體上市企業等新概念的推動,同時也意味著普通股民對出版發行企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上市融資是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在新聞出版領域培育戰略投資者的有效途徑。新聞出版總署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動骨干出版發行企業上市,盡快做強做大,為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任務做出應有的貢獻。
任慧英:
遼寧出版傳媒上市對全行業的示范效應
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慧英,在接受《中國圖書商報》采訪時說:現在上市的遼寧出版傳媒,除印刷環節采用外購形式外,公司同時擁有圖書的出版、批發、零售、物資供應和相關優質資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條。一方面,完善的出版、批發、零售一體化產業鏈可以有效抵抗來自個別環節的局部風險,降低和規避公司經營的波動性和周期性。另一方面,各個業務單元之間也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和完善鏈條,整個產業鏈協調運作。
遼寧出版傳媒上市對全行業的示范效應的重點是成功探索了:既充分體現出版業的意識形態特殊屬性,又嚴格遵循資本市場準則;既確保正確導向和文化安全,又符合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各項要求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工作,達到了增強綜合實力又好又快發展。
鐘健華:
出版業實行跨區域重組是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
江西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鐘健華接受媒體采訪,談到江西出版集團重組中國和平出版社時說:此次跨區域重組,是一次推進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出版機構實現資源重組、優勢互補是做強做大文化產業的必然選擇。以地方出版集團對中央出版單位進行跨區域重組,這一合作具有較強的開創性和探索性。新公司將遵循新聞出版總署的批復,執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安排方式,統一在現代企業、現代出版企業運行機制的框架內,解決好原和平出版社的人員安置。
陳昕:
當前中國出版產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思路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接受《出版廣角》采訪時談到,當前中國出版產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思路應該是:深化出版發行的體制機制改革,打破出版產業的行政壟斷和區域分割,促進和規范市場競爭;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完善出版企業的內部運營機制和管理模式;加大資本市場的運作力度,鼓勵出版企業的兼并重組,迅速培養若干跨地區、跨行業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出版企業集團和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出版品牌;加快出版主體數字化、信息化的改造速度和力度,推動出版主體成為內容的提供者和文化的創新者,促進出版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在這種模式基礎上多出好書,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當今出版行業在發展中迫切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梁峰:
現階段我國出版集團在財務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梁峰在《出版科學》撰文說,現階段我國出版集團在財務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缺乏明確的財務戰略。我國出版集團很多是行政撮合的結果,致使集團成立多年來未能提出總體戰略目標。2.資金管理不到位。目前出版集團在資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手段欠缺的問題。下屬單位多頭開戶的現象比較普遍,資金管理不嚴,資金沉淀于多個帳戶,資金周轉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投資隨意性大等問題是很多出版集團都存在的。3.管控手段不全面,協調手段匱乏。目前,我國不少出版集團成立了資金結算中心,但結算中心只是簡單地把成員單位的資金收到集團,而沒有其他的配套措施。4.全面預算管理難以落到實處。雖然很多出版集團都提出實行全面的預算,但在編制預算時,對預算指標的制定沒有較為科學合理的方法。5.信息披露不及時。由于各下屬單位之間業務往來頻繁,內部交易量大,加上有些出版集團地域比較分散、入帳不及時等問題,使得信息在向上匯總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時間,使財務信息對經營管理的支持作用大打折扣。
劉邦凡:
依托數字出版的優勢,推進按需出版的實現與發展
燕山大學的劉邦凡在《出版發行研究》撰文說:就目前發展環境而言,依托于數字出版的獨特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按需出版的實現與發展。第一,數字出版能真正實現“一本起印”,可以提供“即需即印”,“一書一版”的服務,不需要庫存,不會造成浪費,也不會出現絕版書的情況。第二,數字出版能真正實現個性化出版。第三,數字出版能利用現有政策,簡化出版程序,真正實現按需出版。第四,數字出版有效節約資源,推動按需出版。第五,數字出版有利于改變傳統紙質閱讀習慣,為按需出版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