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源綜合利用直接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我國資源型企業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浪費現象。運用演化博弈理論分析企業群體策略的選擇和演化路徑,揭示企業資源效率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研究表明治理收益、治理成本、治理風險是企業資源保護行為系統演化的重要參數,企業群體選擇策略的相對適應性取決于對方企業是否治理及企業自身治理的收益與成本,演化穩定狀態不僅依賴于博弈雙方的學習速度和方向,也取決于博弈雙方的初始狀態。政府應該根據上述機理和資源型企業現實狀況,制定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資源效率管理行為;演化博弈;演化路徑;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4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04(2008)01-0207-05
我國礦產資源十分有限,礦產儲量增長緩慢,但不合理開發和資源高消耗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卻極為嚴重。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不足20%,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約30%,而國外先進水平均在50%以上,差距分別為30和加個百分點。在品種上,我國綜合利用的礦種只占可以開展綜合利用礦種總數的50%左右。在數量上,我國銅鉛鋅礦產伴生金屬冶煉回收率平均為50%左右,發達國家平均在80%以上,相差30個百分點左右。我國伴生金的選礦回收率只有50%~60%,伴生銀的選礦回收率只有60%~70%,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均落后10%左右。礦產資源的浪費,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對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家“十一五”規劃、《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把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提到了重要位置。
我國政府在《“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中提出了我國礦產資源利用能夠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利用、重點突破、全面推廣”的方針,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實施主體,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適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綜合利用宏觀管理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我們研究問題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我國學者及政府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問題高度關注;在研究中,一般都采用原因一對策的研究方法,對于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提出一般按思辨方法進行;在研究內容上,一般從管理和技術人手。本文認為對于企業行為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明確了企業資源效率管理行為的內在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政策。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低有多方面原因,如法制法規體系建設滯后、缺乏合理的開發規劃、缺少科學的管理手段、生產技術及設備落后、粗放經營等,我們可以歸納為三方面,即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其中企業作為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其行為直接影響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包括勘探、開采、冶煉、利用等環節,這里我們把從事前面三個生產性環節的企業稱為資源型企業,把資源型企業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所有活動稱為資源效率管理行為。本文運用演化博弈的方法來分析資源型企業(下文中簡稱企業)的資源效率行為,期望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