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旅游業發展已進入一個轉型時期。要從資源管理、人才及旅游產業發展體系上,實現運行方式上的重新調整;要從單體企業組織轉向鏈條企業組織,實現旅游產業市場組織結構的調整;要從一地經營轉向跨地區和跨國經營,實現旅游企業經營方式的轉型;要從觀光產品為主轉向觀光產品、度假產品和主題產品等豐富的產品體系供應,實現旅游產品形式的轉型。
關鍵詞 旅游產業;轉型;旅游企業經營;調整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7408(2008)05-0077-02
旅游業被稱之為“無煙工廠”,在現代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旅游產業是在對外開放的社會背景下,以觀光旅游為特征、以入境旅游為主體、以主要旅游景區為依托、以團隊路線產品為運行方式、以獲取旅游外匯為目的發育起來的。實踐證明,這種旅游產業發育的模式,符合我國當時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特點,對我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規模擴張的實現以及旅游市場客源結構的變化,我國的旅游產業進入了一個轉型時期。同時,隨著2006年以后我國旅游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的旅游產業將面對強大的國外旅游企業的競爭。競爭的壓力將會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組織的調整;我國旅游市場結構和需求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需求變化將會對未來中國旅游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我國的旅游產業已經擁有相當的旅游資本存量,盤活這些資本必然會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這就要求旅游業界對中國與世界的旅游發展變化趨勢有充分認識并采取正確的應對之策。
一、旅游產業發展要從體系上實現運行方式上的重新調整
旅游產業是一個以旅游活動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產業。旅游產業運行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旅行社為主體的“點線旅游”經濟體系;一種是以旅游目的地散客服務中心為主體的“板塊旅游”經濟體系。
在“點線旅游”經濟體系下,旅游產業運行是以旅行社的經濟活動為核心的。由旅行社將不同地區的景點、景區以及相關旅游設施、旅游服務通過旅行社的組織串連在一起,最終形成旅行社的產品,以旅行社產品為中心對各項旅游資源和服務性資源進行配置,形成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供給的一體化。
在“板塊旅游”經濟體系下,旅游產業運行是以旅游客源地的旅游代理商和目的地的散客服務中心為核心的,由旅行代理商和散客服務中心將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相關旅游服務進行有效的配置,最終形成旅游產業的經濟體系。在這種旅游產業運行模式下,旅游開發將會出現以下幾個變化:
首先。景區開發為主將轉向旅游目的地開發為主。城市將成為旅游產業的重要空間。我國旅游開發的傳統模式都是以景區或者是景點開發為主體的,而弱化了旅游城市的旅游服務體系的建設。旅游經濟沒有旅游城市作為依托,那么旅游景區與景點的建設便成為鄰近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飛地,從戰略上來說,旅游中心城市是旅游經濟的空間的載體,它是憑借周邊地區的旅游資源、旅游景區或者旅游景點發展起來的。日前,上海提出的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旅游經濟帶,就是以上海為客源集散地,杭州、南京和安徽為旅游目的地的一個大的“板塊旅游”的經濟概念。
其次,旅游產業組織建設將從以旅行社為重心轉向以交通企業為主體的各種旅行代理商和構建旅游目的地散客服務體系。在“板塊旅游”經濟體系下,旅游產業運行主體主要表現在為旅游者提供交通服務的各種代理商,如包機公司、機票代理、車票代理以及旅游目的地散客服務體系,如酒店服務代理、導游服務代理、出租汽車代理業務等等。顯而易見。所有這些將會對旅游產業的運行的組織體系產生重大的調整需求。
第三,景區或景點促銷為主將轉向目的地促銷為主。以往我們往往注重對景區景點的促銷,希望通過促銷,使我們的景區景點能納入國內外旅行經營商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之中,然而在板塊旅游體系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空間下的旅游景區。而是這個旅游目的地在市場上的知名度。
二、旅游產業發展要從單體企業組織轉向鏈條企業組織,實現旅游產業市場組織結構的調整
從旅游產業組織形式來說,從單體企業組織向鏈條企業組織轉向,既是旅游服務企業供給內容的內在要求,也是旅游經濟全球化在旅游企業組織形式的表現。現代旅游企業的競爭主要表現在鏈條上的競爭。旅游鏈條企業有兩種不同組織形式,一種是旅行組織的企業鏈條化,一種是旅游活動的企業一體化。無論是什么形式的鏈條旅游企業,其重心是對旅游需求客源或者是旅游供給資源的控制,它涉及到旅游企業在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擴張問題,其目標是實現鏈條型集團化發展。鏈條型集團化經營是世界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它是以旅游活動為中心通過一系列跨行業并購和戰略聯盟實現的。從經濟的有效性來說,鏈條型旅游企業集團有助于降低內部化部分的交易費用,通過追求范圍效應提高旅游產業的競爭能力和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資本優勢、市場營銷優勢、風險擴散優勢、成本優勢是鏈條型旅游企業集團化經營的典型的競爭優勢。
在這種旅游產業組織模式下,旅游產業規模擴張將出現新的變化,首先,旅游批發商與旅游代理商和旅游零售商的戰略聯盟將會出現。在我國,作為旅游經營商組織的旅行社。其分工體系是一種按市場分工,旅行社按照市場的不同分為國內社和國際社,在這種分工體系下,每一個旅行社既可做批發業務,也可做代理業務,既是批發商,也是代理商或者零售商,既是組團社也是接團社,旅行社專業化分工較弱,同時,這種分工不能形成旅行社之間的有效合作也不能反映旅行社的實力。隨著我國旅游市場容量的擴大,旅行社向旅游批發商、代理商和零售商演變,未來旅行社要實現按不同的市場職能進人分工,最終形成大型旅行社通過并購和重組實現集團化、中型旅行社通過市場細分實現專業化、小型旅行社通過代理制實現網絡化的發展格局。真正形成同一市場下的專業分工經營體系。
從另一方面講,旅游企業主要為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提供各種服務。以旅游需求的地域性決定了旅游活動是圍繞著旅游資源的分布形成的。旅游資源地域分布的分散性,決定旅游企業布局必然帶有分散化的特點。由此,我國旅游企業存在著地方性、區域性的特點。同時,我國的旅游企業大多是單個經營,沒有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也很難降低經營成本,影響旅游產品的競爭力。這一點在旅游飯店業當中的表現尤為突出。面對集團化的進程,從單體走向集團,盡管在有些地方也形成了地方性的產業集團,而真正的類似于國外的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型的旅游集團還未形成。例如,北旅集團、廣東、江蘇、安徽和陜西等地都組成了旅游集團,但他們主要是通過行政資產劃撥的方式直接組成的旅游集團,作為地方旅游局的直屬企業,因此很難形成較強的跨區域,甚至國際競爭力。我國的旅游企業只有加強集團化建設,才能與世界旅游集團展開競爭。中國旅游產業是世界旅游業乃至全球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將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旅游企業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通過產業資源的配置。以低成本的合作或重組,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集團化經營或以戰略聯盟的趨勢已初見端倪。
三、旅游產業發展要從一地經營轉向跨地區和跨國經營,實現旅游企業經營方式的轉型
旅游消費具有流動性的特性。同時,旅游產業是一個外向型的產業,也是一個區域分工和國際分工程度較高的行業,地區與地區之間、國與國之間的關聯度極高。尤其是一國居民的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以后。隨著客源組織、消費、接待的跨區域化和國際化以及投資的跨區域化和國際化,必然會導致旅游業從一地的經營轉向區域化和國際化的經營。在中國旅游發展的良好勢頭下,尤其是我國出境旅游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民族旅游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供了市場基礎。中國的旅游企業應盡快地通過自身的努力,通過組建有實力的企業集團依據中國居民出境旅游的特點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或是通過資本擴張的方式,迅速地展開國際化經營。
從另一方面來看,一個國家要成為世界旅游強國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國家層面上,旅游總產出以及在世界旅游經濟的位次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從企業層面上說,要有一批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并且能夠影響世界旅游產業發展的企業集團。隨著大量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為我國的旅游企業,特別是飯店、景區和旅行社等企業管理水平的國際化提升提供了市場機遇。中國旅游市場開放進程也就是我國旅游企業在國內參與國際旅游市場競爭的過程。問題是,在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宏觀背景看好下,中國旅游企業如何把握有利時機,加快發展,做大做強,使我國的一些旅游企業成為世界上具有較強競爭力企業集團。只有這樣,中國成為世界旅游強國的目標才能實現。
四、旅游產業發展要從觀光產品為主轉向觀光產品、度假產品和主題產品的產品體系供應,實現旅游產品形式的轉型
中國旅游產業初始發展是以觀光旅游產品為切入點的。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體的觀光性產品的市場壟斷性對中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育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經過快速增長期之后。觀光產品自身特點決定了中國旅游產業僅靠這一旅游產品難以在國際上形成規模化的發展。轉型期的中國旅游業隨著市場的成熟和旅游者消費的多樣化,在產品形式上表現為由落后的、單一的旅游觀光產品向滿足多種需求的主題產品、觀光度假產品和個性化產品過渡。能夠有效滿足相關的旅游者的需求,是我國旅游產品從單點支撐向完整配套體系發展的標志。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不斷向高層次發展。個性化是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符合旅游者消費偏好和強烈自主性的傾向。而個性化的旅游產品不僅表現為各種專題旅游和特種旅游的發展。還表現為旅游者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旅游項目和旅游安排。世界旅游組織秘書處向該組織第三十九屆執委會提交的一份關于全球旅游業發展的預測的研究報告中,預測了旅游產品的變化趨勢。它指出,隨著個體受到更多的重視,和在消費者的愛好中,旅行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度假旅游產品。專項旅游產品、個性化旅游等旅游產品將是發展的趨勢。可喜的是,國家旅游局編寫的《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已將產品體系的完善建設提上了議事日程。
責任編輯 孫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