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襪都”大唐究竟是靠什么秘訣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壯大起來的?“襪都”在未來如何繼續保持可持續發展?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圍繞大唐襪業在發展過程中值得借鑒的競爭優勢、當地政府的扶持政策、當下的發展瓶頸以及將來的產業升級等內容,一一進行解讀。
民營經濟唱主角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唐襪業幾乎全部屬于個體、私營經濟,企業的產權明晰,充滿活力。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民營企業占總額的95%,襪業產值54.3億元,民企占總產值的85%。產權明晰的民營經濟在襪業塊狀經濟中已占主導地位,成為大唐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大唐襪業集群的橫向分工與垂直分工極為明確,產業鏈極為完善,從襪業機械制造到各種原料生產,再到襪子的生產、銷售、物流形成一條龍。可以這樣說,在大唐,任何一款先進的襪機和配件都可以買到,任何一款襪子都可以生產,任何一種主要原料都可以生產和配置。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張佩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由集群經濟形成的產業鏈,使要素配置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競爭力大大增強,大唐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優勢可以使成本降低1/4至1/3,這是大唐的優勢、潛力和希望,也是大唐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據大唐鎮副鎮長章輝介紹,大唐鎮現有大唐襪業特色工業園區、青山工業小區、大唐輕紡工業小區三大工業區;勞動力市場、襪子市場、原料市場、生產設備市場以及物流市場等五大市場。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五大市場為區域內襪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物流暢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和銷售過程中的投入。大唐襪業通過產業集聚方式,已基本形成了以織襪為主,輕紡原料、銷售、印染和定型包裝一條龍服務的經濟格局,這種分工協作大大降低了產業成本。大唐襪業的優勢,不僅在于價格,更在于規模總量和生產的高效率。
大唐襪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城市化。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瞿靜分析指出,目前大唐工業總產值的90%來自于襪業,農民人均收入的90%來自于襪業,勞動就業的90%依靠襪業,城鎮出租房90%在做與襪業的相關經營。民營經濟的發展,有效地增強了所在城鎮的集聚、輻射功能,促使大唐的建設以塊狀延伸、內涵擴張的形式發展,社會效益凸顯。
政府扶持到位
“大唐襪業的發展有今天,最重要的是政府重視,為企業搭建了很多平臺。”瞿靜告訴記者,在大唐襪業的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先后完成了輕紡襪業城、工業配套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累計投入建設資金42億元規劃建設大唐襪業特色園區,打造企業優質“孵化器”,全面拉長產業鏈。
據記者了解,地方政府還搭建了大唐襪業專業性電子商務平臺、中國襪業網等,提供襪子生產、銷售,以及相關原材料、生產設備、物流行業信息服務。這是大唐鎮政府投入近200萬元打造的公共服務平臺之一。
據中國襪業網總經理魏曉明介紹,網上襪業城,實現智能化布線到戶,組成市場局域網,以完善的市場信息網絡,逐步改變傳統的經營交易模式,推進了大唐襪業的電子交易。而政府的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及時提供各種有關襪業的最新市場行情和商貿信息,為經商戶提供優質服務;該地的襪業研究所由政府提供資源,主要承擔襪子樣品設計,襪機改造;政府和質監局合作設立的檢測中心則承擔襪子原料和產品的檢測。
記者了解到,大唐鎮政府在打造區域品牌方面,走在了前列。當地政府就大唐襪業整體品牌進行各種資源整合。從1999年開始,大唐鎮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襪業博覽會”,打造大唐襪業的整體品牌。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張佩華教授指出,在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環境上,該地政府特別注重營造輿論環境,增強區域品牌的影響力;注重改善創業環境,增強區域品牌的成長力;注重完善市場環境,增強區域品牌的競爭力;注重優化服務環境,增強區域品牌的保障力;注重創造文化環境,增強區域品牌的創新力。
破解發展瓶頸
盡管大唐襪業的發展碩果累累,但是仍然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有關專家指出,企業家思想的缺乏和結構失衡阻礙了大唐襪業的進一步發展。大唐襪業源自家庭作坊,是自發性的行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當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必然會受到自身的限制。
據有關專家分析,早期的民營企業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由于文化水平、知識結構、信息來源等因素的限制,在投資決策上主要憑個人經驗,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國內外大市場,也難以適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要求。
另外,簡單的外貿來樣加工生產方式,嚴重影響了企業家拓展國內市場的思路。"做外貿來樣加工,按樣生產,保證質量,保證交貨期,賺的是廉價勞動力的加工費,也沒有復雜的營銷管理和擔憂庫存產品,更不需要研究消費者和預測市場前景。而做國內市場,存在著產品開發問題,品牌建設投資巨大。
“隨著國內襪品消費的改善,轉型進入國內市場是必然的,而要打開國內市場,品牌建設是重中之重。”瞿靜指出:“品牌的心理影響力對消費者的購物選擇有很大的傾向性作用。”在外貿出口萎縮的今天,如何開拓國內市場,對大唐襪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雖然經過15年的快速發展,大唐襪業目前擁有萬余家襪業企業,年產襪子118.92億雙,其產量占中國國內總產量的65%。但是大唐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在國內市場真正打響自己的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微乎其微。“大唐襪業要想長足發展,需要進一步調整工業配置的合理性,提升品牌價值。”張佩華教授表示。
走長線發展之路
“首先要強調科技創新,品牌建設,以科技創新促進品牌建設。其中創新要以發展新型材料為先,不要只盯在財務報表和數量上。”針對大唐鎮的未來發展,瞿靜這樣認為。
目前,大唐襪業的產業鏈已日趨成熟,襪業生產過程被分成10個環節,1000余家原料生產企業,400余家原料經銷商,10000多家襪子生產企業,635家襪子營銷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年成交額達70多億元的大唐輕紡襪業城。可以說是一種整散有序、靈活高效的產業集聚運行模式。但是具體分析,要發展國際化襪都,在這個產業集群機制中,還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
“科技含量低是大唐襪業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產品結構性過剩的根本原因之一。科技含量低就意味著低檔和過時,影響所及,不僅僅是一時一地的經濟損失,更將對大唐襪業的公眾形象造成長久性的損害。”瞿靜表示,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是大唐襪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目前襪品設計正成為大唐襪業發展的“短板”,與快速發展的大唐襪業不相協調。專業襪品設計師的匱乏和設計能力薄弱,不但阻礙了襪子行業時尚化的腳步,也日益成為制約大唐襪企和襪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了緊跟流行趨勢,襪子設計急需注入流行元素。“國內的企業要多了解海外先進的東西,不能光盯著自己的襪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學會利用經濟學分析,爭取做到生產與研發相結合。”瞿靜說。
襪子作為人們的貼身產品,對襪品的定位是24小時有益身體健康的護膚紡織品。功能性襪品除常規的遮體、保暖功能外,目前也延伸了對身體的保健功能,包括抗菌、除臭、潤膚、綠色環保、舒適等附加功能。不斷推出功能性襪品,這也是未來襪業發展的方向。
“企業要把重點放在高端投資項目上,有獨立的個性化想法,實行差異化經營。”瞿靜說。
有關專家指出,面對日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大唐襪業要持續發展,必須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協調自身產業發展與經濟、環境、社會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促進對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滿足社會的綠色消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