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多陽納米光和促長液應用技術、防蟲網應用技術、反光地膜應用技術等10項新技術成為山東沾化全縣棗農掛在嘴邊的話題,這是縣、鄉、村要求他們今春的“必修課”。10項新技術的推廣培訓,元宵節前后已在全縣全面啟動。
為推動沾化冬棗產業科學健康發展,持續長久造福全縣人民,同時解決部分棗農質量意識不強,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品牌保護措施不到位,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沾化縣委、縣政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沾化冬棗產業創新年”活動。以打造中華民族名水果品牌為目標,按照“重點在特色、關鍵在管理、根本在龍頭”的思路,抓質量、抓銷售,落實好“管理、品牌、宣傳、企業”4個創新。

管理創新。以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大力推廣“四統一”管理模式為重點,應用新技術、新成果,推進在冬棗管理上實現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由片面管理向系統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約管理,由個體管理向群體管理的轉變,加快推進標準化。充分利用《冬棗科技風》專欄、《冬棗產業快訊》、易事通視頻、遠程教育網絡、培訓班等培訓形式,強化對廣大棗農的培訓;成立沾化冬棗技術專家組,切實搞好“科技下鄉”活動,開展“萬名棗農培訓”工程,不斷提高廣大棗農從事標準化生產管理的技術水平;深入開展“沾化冬棗標準化進萬家”活動,大力推廣大棚冬棗、套袋冬棗、地膜覆蓋、反光地膜、粘蟲膠、防蟲網、測土配方施肥、多陽納米光合促長液應用、秸稈返田、春冬防寒10 項新技術新成果。同時倡導科學施肥、配方平衡施肥,引導廣大棗農科學用藥,推廣使用高效低毒農藥,降低生產成本;強化質量檢測體系建設,適時對冬棗進行檢測,不斷提高沾化冬棗質量安全水平。年內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40萬畝,示范村60個,示范園100個。
品牌創新。以爭創名牌和優化品種為重點,加大品牌保護力度,永葆沾化冬棗品牌。創建“全國冬棗標準化示范區”和申報“中國名牌林產品”,搞好奧運會、殘奧會推薦果品生產基地建設;狠抓選優復壯工作,建設和完善優質沾化冬棗采穗圃,培育優良冬棗接穗,引導棗農逐步淘汰劣質冬棗樹,年內改良冬棗5萬畝,建設優良品種基地一處;加大品牌保護力度,根據氣候條件及冬棗成熟度,引導廣大棗農適時采摘,杜絕采青賣青、出售劣質冬棗等現象的發生;充分利用好原產地域保護和證明商標,繼續加強與各級工商部門的聯系,加大打假維權力度,建立沾化冬棗品牌保護安全網絡,切實維護沾化冬棗品牌。
宣傳創新。以搭建有效平臺和宣傳推介為重點,拓展宣傳渠道,切實提升沾化冬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設立“中國冬棗網”,及時提供各類信息及市場預測分析;深入挖掘、開發沾化冬棗文化,增強沾化冬棗的文化內涵,努力辦好第十屆沾化冬棗節及冬棗賽會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市場宣傳推介活動,到沾化冬棗終端市場舉辦大型新聞推介會。規范完善縣內原有產地市場,根據需要建設新市場,努力營造寬松、和諧、融洽的內部環境;組織實施“百家超市聯沾化”活動,在全國建立連鎖店,實行直供、直銷,推動沾化冬棗逐步向中小城市和經濟發達的農村延伸;引導各市場主體建立出口基地,在開拓國際市場上有新突破。
企業創新。以培植龍頭企業和三產服務業為重點,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棗農受益”的原則,創新營銷模式,構建“企業+合作社+基地”經營模式,促進村企互動營銷創新,延長產業鏈條。重點扶持浩華果汁項目,積極吸引外資新上冬棗深加工項目;組織有關鄉鎮、企業及棗農外出參觀考察,借鑒外地先進現代農業管理經驗,結合實際探索冬棗產業發展新路子;協調發展與沾化冬棗密切相關的運輸、包裝、餐飲、銷售、旅游等產業,推動各個環節和諧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