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大眾汽車正忙著收購斯堪尼亞的時候,保時捷則在想著如何控制大眾。
從2005年底就開始增持大眾的股份,到現在為止保時捷已持有大眾集團31%的股份了,是大眾集團的最大股東。但面對法律阻礙,保時捷未能完全發揮其大股東的權力。
今年2月份,大眾汽車花費43億歐元從瑞典沃倫伯格家族收購了斯堪尼亞的股份,使其持股比例從38%上升到69%,實現了對斯堪尼亞的控股,加上原有的30%曼恩卡車的股份,大眾集團組成了強大的曼恩-斯堪尼亞企業聯盟,超過了戴姆勒集團和沃爾沃集團,成為歐洲最大的卡車制造商;并使大眾的產品線橫跨乘用車和商用車、小型車和重卡市場。
此后,大眾將向著他們的“十年計劃”步步進逼——計劃于2018年超越豐田和通用,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沖破“大眾法”
正當大眾在構建其強大的汽車企業聯盟時,保時捷卻在背后覬覦著大眾——他們計劃控股大眾集團。保時捷現持有大眾集團31%的股份,是最大的股東,但還遠遠不能完全控股大眾。顯然,保時捷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強的,最具創造性的汽車企業聯盟,以面對更激烈競爭。”保時捷總裁威爾德金說。
然而,威爾德金的計劃卻受到德國一項法律的阻礙。這項法律專門用于德國下薩克森州國有企業的地方保護,其規定:下薩克森州企業的投資人無論占有企業的股本比例有多大,投資人在董事會的投票權最多不超過20%。大眾集團就在下薩克森州,在歷史上多次受此項法律的保護。于是這項法律被戲稱為“大眾法規”。
鍥而不舍的威爾德金在做著各種努力,因為他認為推翻這個法規的時機已到,最終在保時捷的努力推動下,歐洲最高法院于2007年10月解除了“大眾法規”的效力。威爾德金說:“保時捷歡迎歐洲最高法院的裁決。”
大眾集團給當地帶來了82000個就業機會,為了維持就業和保護工人利益,州政府反對大眾被外來公司收購。不久后,德國政府再次頒布了一項新的“大眾法規”,力挺下薩克森州政府和大眾工會,規定: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必須超過80%才能擁有與其股份比例相應的投票權。而作為大眾集團第二大股東的下薩克森州州政府持股20.1%。這樣,只要下薩克森州州政府不主動減持股份,保時捷似乎永遠都不能控股大眾了。此案似乎就此陷入僵局。
隨后傳言保時捷打算與政府采取折中方案:持股75960即可控股;但在處理關閉工廠、大幅裁員等事關工人就業的問題時會征取州政府的意見。但隨后保時捷予以否認,說不考慮增持到75%。分析人士認為,保時捷聲稱的“不增持到75%”,只是想避免大眾對其產生不友好情緒,因為保時捷30%的零部件由大眾集團供應。
竊聽風波
近期,看似陷入僵局的收購案爆出竊聽事件。去年保時捷總裁威爾德金會面大眾董事會的前一天,在其下榻酒店的沙發里發現一個竊聽器!保時捷已就此件事向當地警方報案了。這消息今年3月才爆出,但這件事情卻是在去年發生的!顯然,保時捷是故意隱瞞信息,之前對收購大眾胸有成竹,但德國政府的強勢干涉讓事情變得對保時捷非常不利。
收購案下一步會怎么走呢?雙方仍在拉據戰中。
事實上。保時捷與大眾的淵源很深。70年前,費迪南德·保時捷開發出大眾的甲殼蟲汽車,并創建大眾的第一間工廠;現在他們共用了一款SUV平臺,分別生產卡宴和途銳;而保時捷將在未來不久的日子推出一款四門跑車,這款車將在大眾的漢諾威工廠生產;保時捷的30%的零部件是由大眾集團供應的;兩家企業相互持股,保時捷目前持有大眾集團31%的股份,而大眾集團也持有保時捷22.5%的股份。
目前,大眾旗下有8個品牌,2007年共銷售了620萬輛車,旗下的每個品牌去年都實現了盈利,整個集團稅后利潤達到47億歐元;保時捷專門生產高性能轎跑車,2007年全球銷量近10萬輛,但每輛車的利潤非常高,達到24000歐元,2007年度稅后利潤達到24億歐元。保時捷1993年之前只生產高性能跑車CARRERA 911系列,慘淡經營,1993年新任總裁威爾德金上任后,下決心開拓保時捷的產品線,引入了低端跑車BOXSTER、SUV卡宴、對市場更細分的CAYMAN跑車,還正在準備大型四門跑車PANAMARA的量產;以此一舉扭轉局面,能以年產量10萬輛規模的車廠對年產量超過600萬輛的大眾發起收購。
如果收購成功,那么大眾這家每年銷售超過600萬輛汽車的大企業的運營策略一定會受保時捷家族的影響而產生改變。對全球其他汽車巨頭而言,這樣的對手也許更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