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人們對日產的感覺大多是“一家沉悶的企業,生產沉悶的產品”。因此日產的品牌建設刻不容緩。
領導日產走出1990年代末期的破產邊緣,讓日產重新駛向國際化大公司的發展道路,重塑日產“Shift the future”的活力,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成為近年來風頭最勁的汽車企業領導人。
近期,日產又發布了其新的五年計劃。“在未來五年里,將在全球范圍內發布60款新車;進軍新市場,如巴西、中東、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戈恩表示,“日產計劃在2010年向市場投放“零排放”的電動汽車。”
日產雄心
1999年日產資產總額只有120億美元,當年日產汽車銷量250萬輛左右。到2007年總資產達到580億美元,并于2007財政年度(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賣出了377萬輛汽車,實現42億美元的凈利潤。
根據日產的五年計劃,在未來五年里,日產還將在世界范圍內推出60款新車,并爭取每年的營業額以5%增長。而在2008財政年度,日產將推出9款新車,包括新天籟、新英菲尼迪等車型。
此外日產將加快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品牌建設。過去,人們對日產的感覺大多是“一家沉悶的企業,生產沉悶的產品”。因此日產的品牌建設刻不容緩,就連奔馳汽車都把汽車造得更年輕化、更動感。未來五年,戈恩要把日產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改變一下,讓人感到日產是一家具有創造性的、有活力的、年輕的汽車企業。從這點上看,與豐田的思路相仿,但已比豐田晚了近兩年。
而對新興的印度市場,日產將聯合雷諾與印度Bajaj汽車組建名為ULC的合資公司,生產售價只需2500美元的小汽車。印度Bajaj汽車是年產量達250萬輛的印度摩托車制造商,在南亞、非洲、拉美等市場有比較大的影響力。ULC公司將由Bajaj汽車、日產、雷諾三家合股,占股份分別為50%、25%、25%。ULC的初期投資規模將達到40萬輛汽車,最遲于2011年初建成新工廠,并計劃于當年投產。屆時將與另一家印度車廠塔塔汽車生產的NANO小型車爭奪市場份額,這將掀起印度小型車市場的激烈競爭。
“零排放”計劃
其實,發布五年計劃后的戈恩,還有另一個勃勃雄心,那就是零排放計劃。
事實上,近幾年來,混合動力汽車發展勢頭強勁。率先由豐田1998年在美國發起——豐田Prius,這款混合動力汽車已在全球銷售了100萬輛。目前除了豐田,通用、大眾、福特等各大廠商都已有了混合動力的量產車。但混合動力汽車被戈恩看做“只是為了滿足嚴格的排放要求而生產的權宜產品”。他表示,“平衡市場和環境保護兩者的關系在日產的企業策略里面非常重要,只有徹底地拋棄對汽油的依賴,才能從容面向未來的市場。”
“爭取2010年在美國正式上市量產型的純電動車,這種電動車沒有尾氣排放裝置,是真正零排放的汽車。”戈恩說,“這是為應對日益枯竭的原油和日益惡化的環境而制定的市場策略。”
根據計劃,日產將從小型的城市用車開始,與雷諾合作,由雷諾提供車身,日產提供電池和動力系統。
目前,日產和雷諾合作的電動車已開始小范圍地試產上市。第一站是以色列,這個資源貧乏、科技強大的中東小國似乎對一切新事物都很感興趣。電動車得到以色列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色列將會大大地降低電動車的購置稅。第二站是北歐的瑞典和丹麥,這兩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已經降到了30%左右,水能、核能、地熱已成為其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將對無污染的電動車同樣表示張開雙臂般的歡迎。
但目前電池續航和充電是兩個主要的技術問題,不過戈恩滿懷信心,認為日產將會“及時”地移除這些障礙。戈恩說,“未來每年全球大約7000萬輛新車市場中,將會有1000萬輛是電動車占據,這是一筆大生意!電動車只需要使用家用插頭就可充電,非常方便;電動車將不是概念車,而是可以上路的、每個人都可以買得到的汽車,這將帶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日產將成為‘零排放汽車’的領導者。”
假如日產能按計劃推出電動車,那么日產將成為全球第一家給市場帶來“零排放”汽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