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出大思維
牛根生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天性,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稟賦,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小地方反而容易逼出大思維。大家試想一下,東京的企業是在3000多萬人口的背景下做起來的,紐約的企業是在1000多萬人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北京、上海也各擁有1000多萬人口,而呼和浩特的總人口才100多萬。像呼和浩特這樣的城市的企業,只有像鄂爾多斯廣告語所說的那樣——“溫暖全世界”,才能成為國家品牌、世界品牌。如果鄂爾多斯的羊絨衫只是“溫暖”呼和浩特,只是“溫暖”內蒙古,它能成為國際品牌嗎?不可能。所以,只有具備全國視野乃至全球視野,只有把產品銷到全國、全世界,才能做出國家級或世界級的品牌?,F在,蒙牛已經走出國門。道理很簡單:小地方的人想做大事情的時候,思維上往往想的是全局。你想,東京的企業只要占領了東京,就可以是日本老大;北京的企業只要占領了北京,就可以是中國老大;而呼和浩特的企業,只有占領了全國市場,才有機會走向世界。因此,沒有大思維,是萬萬不行的。
我相信一句話:“人不能把金錢帶進墳墓,但金錢卻可以把人帶進墳墓。”這個世界上80%的喜劇與金錢無關,但80%的悲劇絕對與金錢有關。乞丐也有快樂時候的,有錢人也有煩惱的時候。所以,如何看待錢,如何處理錢也是一門藝術。
消費者的標準就是企業的標準
董明珠
格力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企業,我們1996年就是第一了,2005年實現了全球第一,但是大家說為什么不過多宣傳呢?我們認為要先做到,不是先說到。那怎樣做到呢?我們認為企業的標準就是消費者的標準。一般來說企業標準是國家標準,但是格力電器總結出來,企業標準要高于國家標準,消費者所需求的東西就是企業的標準。所以在整個制造中,什么是消費者需要的最好產品?不需要售后服務的產品才是最好的產品。2007年的上半年我們有一單工程,合肥市政府采購在報紙上明確說只選用國外品牌,不選擇國內的品牌。我們提出了質疑,最后他們選用了格力空調。格力堅持管理創新。那么怎么創新呢?很多大學生說來到格力能干什么,能得到什么。如果只是來拿錢的,這種人格力不需要。我們最年輕的總經理助理,今年31歲。最早他來是干簽證的,因為我們公司有很多人要出國,后來他干到了總經理助理。我發現他在簽證中嚴謹的態度,就把他下放到車間了。如果是別人會不愿意,他絕對服從了,干了半年。我們的中層干部全是自己培養。有的大學生在我這會三起三落,為什么?要考驗他的耐力,考驗他的忠誠度。我們很關注每一個大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變化和他的思維,我跟他們說最有價值的是為企業、為社會、為別人創造了價值,不是你擁有了多少財富才是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