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種質資源為試材,通過提早播種和人工強制春化處理等方式對其抽薹開花期進行調控。結果表明,3種方法均有提早抽薹開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溫早期處理法效果最顯著,抽薹期和開花期平均分別提早26.1和269d,但不同材料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對耐抽薹性強的白麻葉類型材料的影響效果略低于青麻葉類型材料。
關鍵詞:大白菜;耐抽薹;生殖期;春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S634.10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1—0003—03
培育春播專用大白菜品種已成為近年來國內外育種研究的熱點。春播專用品種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就是耐抽薹性強,而培育一個耐抽薹性強的品種其雙親都必須具有強耐抽薹性。耐抽薹性強的親本材料比普通材料對春化階段的低溫要求更加嚴格,也就是說其必須經過較低的溫度和較長的時間才可以通過春化進而抽薹開花。如果采用常規的小株采種,耐抽薹親本材料的開花期恰遇高溫,不利于授粉結籽,采種量極低,大大增加了繁種成本;另外,耐抽薹材料之間的耐抽薹性差異較大,在制種時往往存在花期不遇問題也影響授粉結實而減產,這些都成為制約春播大白菜品種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試驗通過提早播種和人工強制春化處理等方式對耐抽薹種質資源生殖期調控進行了研究,對于春播大白菜資源純化、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均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選用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材料10份,其中青麻葉材料5份,白麻葉材料5份。
1.2 方琺
1.2.1 處理方法 全部材料進行如下4種處理:
A自然低溫適期處理法(對照):于2005年12月15日在陽畦,將各材料干籽直接點播于營養缽中,每材料播20株,通過自然低溫處理,2006年3月7日定植到大棚,正常管理并隨時進行相關數據調查。
B自然低溫早播處理法:于2005年12月5日在陽畦播種,其他同上。
C人工低溫早期處理法:于2005年11月25日浸種催芽,待種子萌動露白,即將其置于(2±1)℃冰箱進行低溫處理20d,然后于2005年12月15日在陽畦中將經過低溫處理的芽子播種于營養缽,其他管理及記載項目同上。
D人工低溫晚期處理法:于2005年12月15日浸種催芽,然后采用與C相同的低溫處理20d,之后于2006年1月4日在陽畦中將經過低溫處理的芽子播種于營養缽,其他管理及記載項目同上。
1.2.2 調查方法 調查項目包括現蕾期、抽薹期和開花期。現蕾期以肉眼可見花蕾為標準,每個材料的現蕾期以超過10株現蕾的日期為標準;抽薹期以薹高5cm為標準,每個材料的抽薹期以超過10株抽薹的日期為標準;開花期以第一朵花開放為標準,每個材料的開花期以超過10株開花的日期為標準。
2 結果與分析
2.1 自然低溫早播的效果
調查結果顯示(圖1),與對照相比,采用自然低溫提早播種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促進抽薹開花的作用,但提早抽薹開花的天數并非與提早播種天數相同,而且不同材料間存在較大差別。本試驗中提早10d播種處理,現蕾期、抽薹期和開花期平均提早6.0,8.0和6.2d。不同材料處理效果有所不同,開花期最多提早7.8d,最少只有1.2d。總體上看,對青麻葉材料影響效果較大,抽薹期平均提早9.1d,開花期平均提早7.0d;白麻葉材料兩期分別平均提早6.2和4.7d,其中最耐抽薹的材料Y59采用提早播種的效果最差,抽薹期提早3.6d,開花期提早僅有1.2d,這一結果表明,對于耐抽薹性特別強的材料提早10d播種效果不明顯,應提早更多時間播種,預期效果會增強。

2.2 人工低溫早期處理法的效果
采用人工低溫早期處理法,即將種子提早20d催芽并低溫處理之后與對照同期播種,該方法促進抽薹開花的效果非常明顯,抽薹期和開花期平均分別提早26.1和26.9d,其中,有的材料開花期可提早34d,最短也能提早15d;不同類型材料相比,青麻葉類型材料處理效果更明顯,現蕾期、抽薹期和開花期平均分別提早25.4,30.6和29.8d;白麻葉類型材料處理后3個時期平均分別提早20.5,21.6和23.9d(圖2),這種效果對于耐抽薹性強的材料來講完全能夠起到提早開花授粉、避開高溫期、提高結籽率的作用。
2.3 人工低溫晚期處理法的效果
采用人工低溫晚期處理法,即在對照播種的同時,將種子催芽并低溫處理20d,之后再播種至營養缽,該方法對于全部參試材料也同樣具有明顯縮短從播種到各生殖時期的效果,抽薹期和開花期平均分別縮短23.0和23.5d,其中有的材料從播種到開花縮短了32.6d,最短縮短了13d;不同類型相比,同樣是青麻葉類型材料處理效果更明顯,現蕾期、抽薹期和開花期平均分別縮短23.2,27.0和26.6d,也就是說處理的種子雖然晚播了20d,但抽薹開花期卻比對照平均提早了7d左右;白麻葉類型材料處理后3個時期平均分別縮短了16.5,16.6和18.9d(圖3),也就是說處理的種子在晚播20d的情況下,抽薹開花期比對照平均只晚了2~3d。

3 討論
選育耐抽薹性強的大白菜種質資源是培育春播專用品種的根本,然而,耐抽性愈強對低溫春化的要求愈嚴格,抽薹開花愈難,資源留種及生產繁種的困難愈大,不僅影響春播大白菜的育種進程而且影響新品種的產業化。本試驗通過提早播期、人工低溫春化處理等手段對抽薹開花期進行人為調控,均取得了明顯的調控效果,其中以提早低溫春化處理效果最顯著。但各種處理方式對不同類型的種質資源影響效果有所差異,對青麻葉類型材料的影響效果更大,對白麻葉材料的影響效果稍小,主要原因是白麻葉材料的耐抽薹性更強,對低溫條件的要求更嚴格。另外,采用提早播期延長自然低溫處理方法其開花期提早天數并非與早播的天數相同,因為材料耐抽薹性的不同有差異。因此,在使用上述方法對資源材料或親本材料進行抽薹開花期調控時,應根據其耐抽薹性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趙香梅,孫守如,張曉偉,等.大白菜春化與抽薹特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5(1):33—35.
[2]聞風英,劉曉暉,王玉龍.等.青麻葉大白菜耐抽薹性研究初報[J].中國蔬菜,2001(2):30—31.
[3]聞鳳英,張斌,劉曉暉,等.大白菜種質資源抽薹性及其遺傳性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6,21(5):68—71.
[4]張德雙,徐小謝,徐家炳.春化天數對大白菜、小白菜現薹和開花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3,18(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