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野生豆瓣菜的嫩莖為外植體,在附加不同濃度的BA、IAA、NAA和2,4-D的MS培養基上進行離體培養。結果表明:誘導豆瓣菜的嫩莖形成愈傷組織的最佳培養基為MS+BA0.5mg/L+2,4-D1.5mg/L;誘導愈傷組織分化的最佳培養基為MS+BA0.5mg/L;分化不定苗生根的理想培養基是1/2MS+IAA0.2mg/L;試管苗移栽和扦插的最佳基質是爐灰渣;地栽試管苗具有較抗寒、抗逆性強的特點。
關鍵詞:豆瓣菜;愈傷組織;無性系
中圖分類號:S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1—0017—04
豆瓣菜(NaturtiumofficinaleR.Br.)屬于十字花科、豆瓣菜屬,多年半水生草本植物。豆瓣菜葉色濃綠,成卵圓形或近圓形,似豆瓣狀,故稱“豆瓣菜”,又稱西洋菜、水田芥等,因其莖葉味清香而略帶有辣味,并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利尿等療效,因此成為人們喜食的蔬菜,需求量不斷增加。廣州、廣西等地除了野生外,也作為蔬菜栽培。近年來,遼寧南部地區的菜農從廣州引進種子進行栽培,獲得了較好的效益。但由于不耐寒、露地栽培不能越冬等問題無法大面積推廣。從黑龍江采集的野生豆瓣菜種子,少量種植證明,這種野生豆瓣菜與廣州栽培的豆瓣菜相比,具有耐寒和易于栽培等特性。但卻不易獲得種子。因此,我們以野生豆瓣菜的嫩莖為材料,進行了組織培養研究,以期建立起豆瓣菜的無性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將田間生長非常旺盛的豆瓣菜嫩莖采回來后,用自來水振蕩洗滌4次,每次持續約1min。接著用0.05%安利洗滌劑振蕩洗滌2~3min,再用自來水漂洗至泡沫消失時轉移到超凈工作臺上,加70%酒精滅菌10~20s,迅速倒入無菌水,洗滌3次,再加0.05%HgCl2振蕩滅菌1min后,加入等體積無菌水,繼續振蕩滅菌10min,最后用無菌水振蕩洗滌5次,即獲得無菌材料。
1.2 培養條件
以MS或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種類不同濃度不同配比的BA、IAA、NAA和2,4-D。以MS為基本培養基加蔗糖30g/L,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加蔗糖15g/L。培養基強度為180g/cm2,pH5.8~6。培養溫度15~25℃,光照強度2000~3000lx,光照時間10-12h/d。
2 結果與分析
2.1 嫩莖愈傷組織誘導培養
將無菌嫩莖剪成0.5cm左右的莖段后,接種到以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種類不同濃度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上,進行愈傷組織誘導培養,60d觀察統計結果。由表1可見,在不加生長素和只加BA濃度分別為0.5,1,1.5,2mg/L的培養基上,豆瓣菜的嫩莖不能誘導形成愈傷組織。而在含上述濃度BA培養基上,再分別加入1.5mg/L的NAA或2,4-D,豆瓣菜的嫩莖均能誘導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的誘導率為65%~95%。在BA0.5mg/L,2.4-D1.5mg/L的6號培養基上誘導的愈傷組織,不僅顏色鮮綠,而且呈直徑為0.1cm左右的顆粒狀,經過50d的培養,1個外植體可以形成150~250個淺綠色的愈傷組織顆粒。這樣的愈傷組織具有較強分化能力,連續繼代18代,所形成的愈傷組織不僅外觀上保持不變,而且每代每個愈傷顆粒都可以繼代培養形成60~110個基本一致的顆粒。這說明MS+BA0.5mz/L+2,4-D1.5mg/L是誘導豆瓣菜嫩莖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傷組織的理想培養基。

2.2 愈傷組織的分化培養
把在6號培養基上誘導的顆粒狀愈傷組織,接種到附加不同濃度BA、IAA和NAA的MS培養基上,進行分化培養。
由表2可見,在同時含有生長素NAA或IAA和細胞分裂素BA的培養基上愈傷組織不能分化,而在不含任何激素和只含BA的培養基上,愈傷組織可以分化。在12號培養基上的分化率達100%,而且分化的不定苗長勢好。這說明MS+BA0.5mg/L這一培養基是豆瓣菜愈傷組織分化理想培養基。

2.3 不定苗的生根及試管苗生根繼代培養
將在12號培養基上誘導出的高0.5cm以上的不定苗從基部剪下,接種到以MS或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濃度為0,0.2,0.4,0.6,0.8,1.0mg/L的IAA生根培養基中。20d后觀察表明,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的生根效果好于MS。在1,2MS+IAA0.2mg/L的培養基上平均生根數為9.4條/株,生根率達100%,而且植株生長旺盛,株高為6cm左右;由此說明,I/2MS+IAA0.2mg/L是豆瓣菜生根培養的理想培養基。把生根苗剪成長1~2cm、具有1個生長點和1片正常葉子的莖段(每株生根苗可以剪成3~4個莖段)后,接種到生根培養上,20d又能長成株高4~6cm的健壯試管苗。在進行生根繼代培養時,被剪段的生根試管苗下部保留1個生長點和1片正常的葉片,繼續進行培養,若不污染,一次接種生根試管苗,70~80d可以培養4代生長旺盛的有效試管苗。
2.4 試管苗的移栽與扦插
將生根試管苗培養瓶打開瓶塞,在光照約4000~5000lx的條件下煉苗3~4d后取出,再用清水洗去基部的培養基,一部分整株移栽到園土、黃土、河沙和爐灰渣四種不同的基質中,另一部分剪成高2cm左右、上端有芽有葉的莖段,扦插到與移栽苗相同的基質中。20d后統計觀察證明:以爐灰渣為基質,移栽成活率為98%以上,扦插苗的成活率為96%以上。扦插苗成活初期植株長勢較弱,后期植株的各種性狀及長勢與移栽苗一致,試管苗扦插的方法能使繁殖速度提高2倍左右。田間觀察表明,與常規無性繁殖苗相比,移栽和扦插的豆瓣菜試管苗都具有抗寒性強、生長旺盛、根系量大等特點。經過3年的小批量試驗證明,野生豆瓣菜試管苗在遼寧南部地區露地栽培可以正常越冬,在日光溫室內栽培,只要溫度不低于3℃,可以進行全年生產,多次收獲。移栽和扦插的試管苗可食嫩莖葉的收獲量比同期播種的實生苗提高31,收割后試管苗的萌發期較實生苗提前2d,而且長勢明顯好于實生苗。
3 討論
有關十字花科植物組織培養的報道很多,但迄今未見豆瓣菜組織培養及嫩莖無性系建立的報道。
建立野生豆瓣菜嫩莖無性系,不僅可以為生產上提供在較低溫度下能夠越冬、長勢整齊的豆瓣菜種苗,而且可以為豆瓣菜抗寒品系的選育提供可行的技術途徑。
豆瓣菜嫩莖誘導的顆粒狀愈傷組織具有100%的分化率,不僅可滿足生產上對大量種苗需求,而且也可以把這種愈傷組織作為轉基因研究材料。
豆瓣菜試管苗生長旺盛、產量高的原因,一方面與供體材料是田間生長非常旺盛的優良植株有關,另一方面還與豆瓣菜試管苗的根系非常發達有關,豆瓣菜試管苗的根系非常發達可能與我們所選擇的生根培養基有關,在培養基中加入了I-AA,是促進試管苗根系生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三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311—313.
[2]張寶海,孫京濤,韓向陽30種新興葉菜栽培[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47—52.
[3]饒璐璐.家庭特菜栽培[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36—140.
[4]沈宗英花椰菜幼苗下胚軸誘導再生植株[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4(1):37.
[5]李曙軒.花椰菜組織培養形成植株[J].園藝學報,1981(8):33.
[6]盧永奮,柳江海,謝容榮,等.白藍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2,38(6):590.
[7]李曙軒,傅炳通,大白菜及甘藍的扦插繁殖法[J].植物生理學通訊,1980,1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