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是拉美第一經濟大國,中巴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兩國經貿合作潛力巨大。深入觀察和研究巴西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問題和采取的措施,對解決我國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無裨益。
[關鍵詞]巴西中巴經貿合作啟示與借鑒
[中圖分類號]F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08)05-0092-04
[作者簡介]宋海燕(1953—),女,河北河間人,深圳市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部教授,研究領域為理論經濟學和世界經濟。
通過考察研究一些正處在和曾處在社會發展風險期的國家,其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會向我們充分證明:高度重視協調各類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相對和諧穩定,在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本文擬就巴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以及應對這些問題的政策措施,探討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與借鑒。
一、巴西的基本國情與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巴西與我國一樣,是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其位于南美洲東南部,總面積854.7萬平方公里,占整個拉美國家面積的47%。土地面積、人口、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均居南美首位。其北鄰蘇里南、圭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臨大西洋,有著長達7400多公里的海岸線。國土的80%位于熱帶地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首都巴西利亞有230萬人口,其他主要大城市有圣保羅、里約熱內盧、薩爾瓦多等。
巴西的行政區劃共分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大大高于中國,81%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全國共有5509個城市,其中100萬人口的有12個,15萬~100萬人口的有79個,15萬人口以下的有5428個。巴西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基本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2007年人均GDP為6842美元,成為戰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發展速度最快和城市化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巴西是個多民族多膚色多人種的國家,總人口1.8億左右,居世界第五位。其中白種人占54%,黑白混血種人占9.4%,黑人占5.3%,黃種人占0.4%,印第安人占0.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巴西人信奉天主教。像中國一樣,巴西也正在逐漸成為老齡化國家,其婦女的平均生育率由20世紀的6.3個子女下降到現在的2.3個。由于醫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巴西人口的平均壽命在不斷上升。
巴西也是個資源物產豐富的大國。貫穿北部的亞馬遜河是世界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其境內森林面積占世界總量的將近1/5。巴西西南部有世界第五大河—巴拉納河,河上有嘆為觀止的伊瓜蘇大瀑布。巴西與巴拉圭合建的伊代普水電站其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巴西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錳、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其中鐵礦砂儲量為650億噸,產量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全國可耕地面積約4億公頃,被稱作“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糧倉”。同時畜牧業發達,以養牛為主。巴西是世界第三大糖果生產國,年生產5萬噸左右,年產值超5億美元。巴西也是南美第一鋼鐵大國和世界第六大產鋼國。鋼材年出口達1200萬噸,也是拉美第一、世界第九汽車生產國。
巴西是拉美第一經濟大國,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每年能吸引約200億美元的投資。巴西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保持貿易往來關系,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歐盟。巴西的鋼鐵、化工、電力、制鞋等行業在世界享有盛譽,空間技術、核電、通訊、電子、飛機制造、信息等領域的技術水平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巴西是世界第一咖啡生產和出口大國,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全國大小咖啡種植園50萬個,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超200萬噸,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甘蔗和柑橘的產量也居世界之首,大豆產量居世界第二,玉米產量居世界第三。
根據1988年10月5日頒布的新憲法規定:巴西總統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憲法規定總統任期為4年,總統與各州長市長可連選連任。國民議會由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巴西現任總統是代表中左聯盟的勞工黨的盧拉。
巴西也是世界著名的“足球大國”,足球運動是巴西人的共同愛好,也是巴西人的驕傲。巴西職業球隊之多,可謂世界之冠。正式登記注冊的足球俱樂部達兩萬個以上,擁有一大批世界級足球巨星。此外,巴西的旅游業久負盛名,為世界十大旅游勝地之一,舉世文明的狂歡節起源于17世紀,極富亞馬遜印尼安人特色,現已成為巴西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每年吸引世界大量游客。
巴西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由于巴西在城市化過程中出現大量的貧民窟,所以販毒暴力等社會問題在棚戶區即貧民窟大量滋生。據官方統計,1980年至2000年巴西全國的暴力事件增長1.3倍,共有約200萬人死于暴力,其中60萬人在兇殺案中喪生,槍戰、綁架和搶劫等惡性案件屢有發生。2000~2003年,里約熱內盧有2000多人失蹤,該市每月平均有500家商店被搶。圣保羅每天平均發生300多起汽車失竊案,5起綁架案,全國每年因暴力事件而損失約400億美元。由于暴力加劇和治安惡化,導致城市生活質量降低。
巴西在城市化過程中因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數人手里,大地主與腐敗政客又勾結牟利,廣大農民在無地可種又無業可從的情況下,被迫起來抗爭或導致犯罪,每年發生搶占土地的事件多達兩三百起。此外,巴西有一種“捷徑致富”的社會文化,故乞討、詐騙、搶劫、貪污、造假和有組織的犯罪等相當嚴重,對經濟的健康成長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巴西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問題未能及時解決是導致巴西出現上述種種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巴西在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過程中,社會統籌發展長期滯后。上世紀60年代以來所推行的發展模式的弊端是:重市場規則忽視社會公正,重經濟增長忽視社會發展;9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使失業和貧困化加劇,進一步加速了社會的兩極分化。
據巴西官方統計,本世紀該國約有5000萬窮人,據聯合國2003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巴西是世界上貧富不均最嚴重的10 個國家之一,10%的最富者的收入是10%最窮者收入的65.8倍。近10年間,巴西的基尼系數始終在0.6左右徘徊,屬世界最高之列。
此外,巴西政府公共開支的使用不當,未能或很少使窮人受益,沒有起到縮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據有關資料統計,2003年巴西政府的直接社會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達15.5%,其中65.8%用于支付退休金,而用于緩和貧窮、基礎教育、基礎衛生和提高最低收入等方面的開支卻數額不大。
以上情況,在中國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今日中國的基尼系數已逐漸接近巴西;各級政府行政成本過高和財政收入使用不當早已是國內有關專家學者議論的焦點問題;國內城市治安的惡化等也早已成為國民關注的主要問題。由于巴西已基本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巴西為解決自己的經濟社會問題也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所以考察研究巴西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應有借鑒意義。
二、巴西與中國經濟關系的重要性
中國與巴西的合作關系,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早在1808年中國茶農應邀到巴西種茶,成為最早的中國移民。1974年8月15日中巴正式建交,建交30多年來,中巴關系發展很快,特別是近10年來,中巴兩國在經貿、政治、科技、文化等領域全方位合作使兩國貿易伙伴和戰略伙伴關系日益密切,尤其是胡錦濤主席和盧拉總統的互訪,把這一關系又推向更高層次。經貿領域的發展一直是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尤其是自2003年以來,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導致強勁需求的帶動下,中巴經濟貿易快速增長,僅2007年1~4月,雙邊貿易額即達89.88億美元,遠高于2006年的62.09億美元。據中國海關最新統計,2008年上半年,兩國進出口貿易額又大幅增長,1~6月,中國對巴西商品出口額達到84.599億美元,進口額達到129.6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6.3%和73.6%,中方逆差45.09億美元。另據巴西發展工業外貿部統計,2008年1~6月,巴西對華出口額達到74.08億美元,進口額達到89.4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0.72%和71.69%,巴方逆差15.39億美元。巴西是我國在拉美最大的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來源國。而我國則是巴西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和阿根廷。
更可喜的是經貿往來正從簡單的貿易向更深層次的相互投資延伸。目前巴西在華投資已有300多家,主要在汽車設計、壓縮機等領域。而中國對巴西的投資也逐漸從商業領域向家電生產和基礎設施領域擴展。由于巴西地緣遼闊,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挖不出、裝不上、運不走\"問題嚴重,阻礙兩國貿易的擴大,而這些方面中國實力雄厚,與巴西合作空間廣闊。此外科技領域也是中巴合作的重頭戲,早就在航天航空、核能的利用等領域的合作上達成重要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大大拉動了巴西的經濟增長。僅以鐵礦石為例。最近6年,中國對巴西鐵礦石的進口量一直在增長:2000年為1510萬噸,2001年2804萬噸,2002年3455萬噸,2003年4097萬噸,2004年5269萬噸,2005年5905萬噸,2006年8130萬噸,2007年首次突破1億噸。同期,巴西鐵礦石價格上漲了187%,巴西從對華出口鐵礦石貿易中獲得巨大收益。據巴西外貿局的統計,2000年巴西對華出口鐵礦石的貿易額為2.7億美元,2001年為4.82億美元,2002年為5.96億美元,2003年為7.6億美元,2004年為11.14億美元,2005年為17.84億美元,2006年為26.28億美元,2007年為37.10億美元。2001年,中國進口巴西鐵礦石約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15%,巴西最大的鐵礦石生產企業—淡水河谷公司當年利潤達到21億雷亞爾,企業市值為170億雷亞爾。2007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49%,淡水河谷公司的利潤也比2001年陡增了10倍,它的企業市值也猛增到2750億雷亞爾。去年,淡水河谷公司貿易順差有75億美元之多,相當于巴西全年外貿順差的20%。
2005年,巴西政府批準我國寶鋼與巴西鐵礦石供應商CVRD合資建一個鋼鐵廠,預計到2010年,該廠投入運營后的生產能力將達到400萬噸。這項造價為25億美元的項目是中國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與巴西上游供應商成為分享利潤的合作伙伴,有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關系,解決中巴多年來鐵礦石貿易的膠著狀態。
總之,中巴同為發展中國家,在當今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國際經貿活動中,有許多共同利益,中巴兩國開展經貿合作潛力巨大。所以,深入研究、正確處理中國與巴西的關系就成為我國在世界經貿領域里的重大課題。迄今,中巴經貿混合委員會已舉行十數次會議,雙方的經貿合作正順利發展。
三、巴西解決其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
措施對我國的啟示
巴西盡管存在著上述種種問題,但總體說來其社會還比較安定,多年未見反體制反政府的大規模群眾性活動和大的社會動蕩。甚至在前幾年的金融危機中,也未發生尖銳的社會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巴西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完善社會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成良好社會風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和思考。
第一,巴西實行政治民主。在上世紀80年代初結束了軍人政治后,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規范和約束社會各派政治力量的較成熟的游戲規則,使各界各派的社會呼聲均能得到較充分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平息了社會的不滿。
第二,在經濟現代化過程中,有意培育造就大規模的中產階級群體。如今巴西已逐漸形成了龐大、殷實而穩定的中產階級階層,成為巴西保持社會經濟政治穩定的基礎力量。
第三,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布局和分配政策,向可持續發展和公平分配方向努力。如:加大基礎教育投資,改善中小學教育質量;推行著名的微型貸款計劃,可使數百萬過去無法取得銀行貸款的人能以低息獲得300美元以下的貸款;實施“零饑餓”和家庭補助金等社會救濟計劃,經長期調查摸底后開始施行,目前已有近千萬人受益。如在圣保羅等大城市設有一元錢可得一頓豐富正餐的福利餐廳,任何人只要愿排隊均可獲得。
第四,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勞工法。在巴西,農民也可獲得每月不低于100美元的退休金。此外,巴西有世界上最維護勞工利益的勞工法,使雇主一般不會因勞工糾紛訴諸法庭。
第五,借助社會“第三部門”,努力促進社會發展。所謂“第三部門”是指除政府企業以外的非政府組織、行會組織、私人基金會組織、非營利協會和其他法人機構。主要從事謀求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和動員社會維護公民權益等事業。
第六,在企業大興社會責任之風。目前巴西全國有40萬家企業自愿實行社會責任,而系統地、制度化地實施社會責任的企業有800多家,其產值占國內總產值的32%。據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統計,實施社會責任的企業每年把資金集中投入到教育、文化、衛生、社會公正、環保和社區發展等領域。
第七,重視激發社會良知、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巴西提倡凈化社會空氣,在某種意義上抵消了金錢至上觀念造成的社會惡習。2004年以來,有關媒體組織了“巴西之精華就是巴西人”的大型宣傳活動,旨在動員巴西全社會、企業界、媒體和公共機構提高巴西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巴西最大的私人電視臺“環球臺”的《精彩巴西》節目,注重激發巴西人的民族情感和愛國情結,常常令人感動。巴西的領導者,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無論是軍人還是文人,都在利用足球和本民族的足球狂熱來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改善執政形象,激發愛國熱情和提高民族凝聚力。
當前,我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高風險期。巴西是發展中大國,與中國有許多相近之處,從而可相互借鑒之處也很多。因此了解學習借鑒巴西的經驗教訓和某些做法,對解決我國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不無裨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世界發展狀況[M].實事出版社,2004.
[2]陳家瑛, 江時學等.構建和諧社會,謹防拉美化[N].參考消息,2005-03-03
[3]中國駐巴西聯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頁2005.03-2008.01-06
[4]中國駐巴西大使館工作網站(www.embchina.org.br)2006.01-12,2008.01-06
[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學習讀本[M].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
[6]中國貿易經濟信息網(www.cacs.gov.cn) 200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