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文閱讀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體味和推敲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在考查我們對文中關鍵性句子的理解,它通常包括以下幾種語句:
1、提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即在文首總領全文、在文中轉承過渡、在文末總結全文的句子。
2、運用了某種特殊修辭、起到某種表達效果的句子。
3、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情感的文眼句。
4、內涵較為豐富,難于理解的句子。
其實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句子,我們只要把它與文章的結構、中心、主旨、情感等聯系起來思考,就不難理解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了,因為這些關鍵性的語句都為表現文章中心服務的。
【真題在線】
山里,那一片竹林
陳發蘭
⑴前不久,我到山區調研,下榻賓館的右前方有大片竹林,它們依山而存、傍山而立,遠看是山,近看是竹林;雖稱不上林海莽莽,也頗具氣勢磅礴之韻。
⑵順著山間小道直入竹林中去,瞬間,幾個人淹沒在竹林里,被竹子圍了個“水泄不通”。每根竹子高大而筆直,須仰視才能看到梢部;蹲下身,細細看著竹根、竹節,竟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竹子深扎土中,絲毫找不到剛出“茅廬”可食用的那嫩嫩的竹筍。我興趣盎然地觀察著,不停地和同事談著自己的一孔之見。
⑶同事來自竹鄉,于是侃侃而談。竹子種類很多,可分為散生型、叢生型和混生型。單就散生型,有紫竹、方竹、淡竹等。我們見到的是毛竹,高大、筆直、粗壯,是園林建筑的好材料。竹子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竹鞭縱橫交錯,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的良好功能;其“依依君子德,無處不相宜”的風采和品質,更成為高尚人格的化身。一番介紹,讓我茅塞頓開。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而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竹子均列其中。竹子雖沒有鮮花艷麗的色彩,散發不出濃馥的香味,亦無松柏之偉岸、桃李之嬌艷,但它昂首挺立,寧折不彎。置身于竹林中,“枝疏葉柔清麗俊秀典雅的嬋娟風姿,挺拔凌云堅貞不阿剛直有節的操守和特質”,令我如癡如醉。
⑷我還品嘗過竹子的滋味。那是一次到山里看農家旅游。茂密的大山里,棟棟小屋就竹取材建在山腰上,屋子里棟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凳子、椅子、臺子等擺設幾乎全是用竹子做成的,整個小屋一派天然、清香。中午在農民家就餐,吃的是有生以來首次吃到的竹筒飯。蒸熟的米飯有著特殊的香甜味,吃起來滿嘴清香中夾雜著淡淡的甜味。
⑸徘徊在竹林里,竹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竹子的風姿撩撥起我的思緒。歷代文人墨客醉心竹林,流連忘返,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尤以“揚州八怪”鄭板橋為代表,他在山東濰縣做七品縣令時,送給巡撫一幅竹畫,題詩道:“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史,一枝一葉總關情。”以竹抒發內心情感和憂思民間之苦,正是鄭板橋為人民做官的獨到之處。
⑹我愛竹子,更愛那片名不見經傳的普通竹林。
(選自《安徽日報》)
1、毛竹“是園林建筑的好材料”,請從文中找出與之相照應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劃線句提到鮮花、松柏、桃李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⑸段引用鄭板橋的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話獨立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點撥】
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抒情的散文,文字優美,寓意深刻,感悟熾烈,引用豐富,給人留下美感。文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句子對我們理解文章主題很有幫助,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理解文中句子的作用。
思路一:明確位置,把握作用
根據句子在文中所處的位置,能幫助我們快速確定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幫助我們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位于文章開頭的句子,一般來說有如下幾種作用:點明主旨,總領下文;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為全文渲染某種氣氛;埋下伏筆或作鋪墊。位于中間的句子主要起承上啟下、照應前文的作用。位于文章結尾的句子則有總結全文、首尾呼應、點明主旨升華情感的作用。
思路二:聯系內容,突出情感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寫,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文章的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比較常見的作用有:點題、強調突出情感、深化中心、發出號召等。
思路三:結合修辭,增強效果
文章有很多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或表現技法,達到某種藝術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藝術效果的表現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如比喻、擬人、夸張等可使表達內容生動形象,增強趣味性,反復是為了強調,對比是為了突出,排比是為了增強語言氣勢,象征是為了揭示寓意等。在分析這一類句子的作用時,我們要注意組織文字準確表述。一般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么技法,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效果。
當然,我們在分析時,應該從這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切準某一方面做具體分析,這樣就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了。
【解題指津】
第1題,提到了“照應”,我們馬上想到這一句話肯定是埋下了伏筆,應用“思路一”,從結構上來考慮,應該能在后文中去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在第⑷段,我們可以輕松找到與之相照應的句子:“茂密的大山里,棟棟小屋就竹取材建在山腰上,屋子里棟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凳子、椅子、臺子等擺設幾乎全是用竹子做成的,整個小屋一派天然、清香。”
第2題,我們仔細觀察后可知,這里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可應用“思路三”,同時結合文章內容來思考,可知此句通過對比,突出了竹的剛直有節、寧折不彎的操守和特質,表達了作者對竹的贊美之情。
第3題,通過分析詩句的內容,我們知道一定與文章主題有關,可應用“思路二”,聯系作者的情感,可知其作用是通過古代文人墨客對竹的醉心和流連,表現出竹清高挺拔、堅貞不阿的形象。
第4題,這一句話處于文末,從“思路一”考慮,它在文中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從“思路二”考慮,它還起到點題的作用,并突出作者對竹林的熱愛之情。
【訓練廣場】
夾竹桃
季羨林
⑴夾竹桃雖不是名貴和最美麗的花,但對我說來,她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⑵記得我們家大門內的影壁墻下就有兩盤夾竹桃,一盆是紅色的,一盆是白色的。紅色的花朵讓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讓我想到雪。我小的時候,天天都是從她們下面走出走進。看到她們,小小的心靈里就覺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⑶我們家里一向是喜歡花的;院子里雖然沒有什么非常名貴的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后接著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等,開得花團錦簇。到了夏天,滿院的鳳仙花、石竹花和雞冠花,葳蕤繽紛,美不勝收。直到秋天,玉簪花帶來凄清的寒意,菊花報告花事的結束。總之,一年三季,花開花落,沒有間歇;情景雖美,變化亦多。
⑷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靜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開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弄姿,從春天到秋天,從迎春花到菊花,無不奉陪。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嗎?但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她下面,花朵是一團模糊;但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她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⑸兩年前,我訪問了緬甸古城蒲甘。雖然城中草木都還是綠的,但時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蕭瑟荒寒的氣象。然而就在我們住的大樓前,我卻意外地發現了老朋友夾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層樓差不多高。花色比國內的要多,除了紅色的和白色的,還有黃色的。葉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綠,花朵開在高高的枝頭,更像片片的紅霞、團團的白雪、朵朵的黃云。蒼郁繁茂,濃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⑹我每天就在這樣的夾竹桃下走出走進。晚上同緬甸朋友們在樓上憑欄閑眺,談中緬文化的交流,談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我伸手到欄外,就可以抓到夾竹桃的頂枝。花香也一陣一陣地從下面飄上樓來,仿佛把中緬友誼熏得更加芬芳。
⑺就這樣,在對于夾竹桃的婉美動人的回憶上,又涂上了一層絢爛奪目的中緬人民友誼的色彩。我從此更愛夾竹桃。
1、第⑶自然寫庭院中各種花卉,卻只字未提夾竹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第⑷自然段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文章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