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年代多的是荒唐事荒唐人。這里是發生在“文革”中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此人姓欒,名字叫什么,人們都記不得了,大家都叫他“小爐匠”。這可能與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和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那個綽號叫小爐匠的欒平有關。
這個“小爐匠”在廠子里是有名的刺頭,平日里游手好閑,干活吊兒郎當,挑毛病占便宜卻樣樣在行。工友們都離他遠遠的,唯恐沾上這個賴潑皮的邊兒。可話也不能說絕對了,俗語不是說嗎,“秦檜還有仨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魚找魚,蝦找蝦,王八找的是鱉親家。此理當不差。“小爐匠”就有三個臭味相投的哥們兒,一個叫“惹不起”,此人膀大腰圓,說話甕聲甕氣,仗著胳膊粗力氣大,說打就撈,誰都懼他三分;一個叫“最難纏”,五短身材,雖然個子不高、力氣不大,但能賴能纏,誰要是惹了他,準沒完沒了,典型的一個刺頭;還有一個叫“梅蘭芳”,長得黑不溜秋,整天蓬頭垢面、鼻涕拉瞎,就是說話娘們腔,才得了個如此雅號。
這里姑且不說這三位,還是單說說“小爐匠”的故事。此人有一大喜好,就是攢票據和收條,屁大兒點事兒,也要你寫個字據、打個收條。原來,他在這方面確實占過便宜。車間都設有衛生所,為的是人們有個頭疼腦熱、刮著皮膚拉個口子等小毛病,就不必大老遠往廠醫院跑。有一年夏日高溫,車間里弄了些酸梅湯供大家消暑。“小爐匠”見到不要錢的飲料,一氣喝了八大碗,感覺肚子疼,就到衛生所要藥。醫生給他開了點兒治肚子疼的藥,他嫌少,又多給了些,還嫌少。醫生沒辦法,就寫了個條介紹他去廠醫院就診。
“小爐匠”如獲至寶,肚子也不疼了,直奔廠醫院。醫生給他檢查完身體,又開了些藥。他還賴著不走,軟磨硬泡還要多要些藥。醫生說了他幾句,他竟不依不饒地要醫生向他賠理道歉,并要挾說不再多給藥就找院長去。醫院本來是個肅靜的地方,他個子矬聲音高,引來了不少人圍觀。正巧醫院院長到此巡視,見此情景,為了不影響醫院的工作秩序,就把“小爐匠”領到了院長辦公室。
院長問他得的什么病,都開了些什么藥。“小爐匠”說是重癥,就給開這么點兒藥不行。院長說你先回去吃吃,如果不見效過兩天再來看。“小爐匠”說道,還是院長大人開明。不過院長得給我寫個條,我好到醫院財務室去報銷。院長讓他磨得沒法兒,匆匆給財務室寫了個條子:“這次報銷,下次不報銷。”可是忙中出錯,把“下次不報銷”寫成了“下次報銷”。
“小爐匠”如獲至寶,趕緊到醫務室報了銷。沒過兩天,他又來到醫院開藥,說院長有手諭,多給開點兒藥,還給報銷。醫生沒辦法,就給他多開了些藥。“小爐匠”又拿著條子到醫務室報了銷。不過財務室的工作人員要收回批條,可“小爐匠”就是不給。無可奈何,只能帶他去見院長。院長說,“你已經報了兩次銷,批條理當收回。”“小爐匠”執意不給。院長正忙著要去開會,也沒工夫和他磨牙,就在那張條子上添上了一個“不”字,條子就成了“這次報銷,下次不報銷。”“小爐匠”悻悻地拿著條子走了。
誰也沒有想到,第三天“小爐匠”又來了。這回他干脆不說病只開藥,一共開了五六大包,還嫌不夠。醫生無奈,只好又給開了兩包藥,他才滿面春風地走了。出了門診的大門,他趕緊找個僻靜處,從褲兜里掏出了個大三角兜,將藥裝進去,旋風般地跑到醫院財務室,讓財務人員給報銷。財務人員一看藥單嚇了一跳,他開的藥足以裝備三個車間的衛生所,說這必須有院長的特批才可以報銷。“小爐匠”滿不在乎地說,“當然有批示。”說著從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張皺皺巴巴、粘滿油污的紙條。財務人員左瞧右看瞅了半天,才弄清了上面寫的字:“這次報銷,下次還報銷。”這個“還”字是院長寫的呢?不是誰在“不”字下面加了個走之兒,變成了“還”字呢?財務人員將信將疑但又無可奈何,因為院長被打成了“走資派”,挨批斗去了。財務人員沒辦法,只好給他報銷了事。不然的話,“小爐匠”這個刺頭、混毛豬是一時半晌兒都難以與他掰清楚的。阿彌陀佛。
責任編輯 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