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天,在德國留學的中國青年楊立從波恩港出發,沿著萊茵河開始了他的自行車旅行。
一天,當他來到萊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鎮投宿時,卻被幾名身著制服的警察攔住,彬彬有禮地把他請到了警局,說是受一個叫做克里斯托的小鎮之托來尋找他。
在警局,楊立接到克里斯托鎮鎮長打來的電話,要他回克里斯托小鎮領取500歐元的獎金和一枚榮譽市民獎章——這是小鎮歷來對拾金不昧者的獎勵。
原來,兩天前楊立路過克里斯托的時候,將撿到的一個裝有幾千歐元現金和幾張信用卡的皮夾送到了市政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就悄悄離開了。這次鎮長希望他回去,他回答說,施恩不圖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自己如果接受那筆獎金和榮譽,反倒顯得動機不純。
鎮長想了想,問楊立:“你知道我們是怎樣找到你的嗎?”
鎮長告訴他,在他離開后,鎮上的人們立即開始打探這個善良的東方青年的下落。由于楊立在鎮上只是稍作停留,鎮上的人也只是聽說他在沿萊茵河旅行,連具體的方向都不清楚。小鎮的警局只好把對楊立相貌的拼圖電傳給上下游兩岸的十多個城鎮的警局,發動了百余名警力,這才把他找到。
聽到兩天來克里斯托小鎮如此勞師動眾地尋找自己,楊立很是感動,也很不理解:既然自己都已經離開,還有必要如此大費周折嗎?
鎮長聽到他的話之后,用英語說了句“東方式思維”,然后嚴肅地回答:“施恩不圖報,并不是你們中國人眼中簡單的個人問題。可以說,你拒絕我們的請求,已經相當于在破壞我們的價值規則。那些獎勵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須接受。因為那不僅僅是對你個人的認可,也是整個社會對每個善舉的尊重。對善舉的尊重,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也讓我們有資格去勸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們才不能因為你的無私而放棄履行自己的責任。”
這番話讓旅居德國近一年的楊立第一次真正認識到“德意志智慧”。最后,他終于答應回到克里斯托。因為,他明白,自己實在辜負不起那份尊重。
(高廣平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