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東西喜歡用一個詞:老師。我常常反省自己為什么喜歡用這個詞,因為它是個很溫文爾雅的詞,用在誰的名字后面都不構成諷刺和傷害,比如,土摩托老師,小強老師,于丹老師,易中天老師,拉登老師,希特勒老師……當我用“老師”這個詞的時候,它的意義也從傳統意思變成了“的地得,著了過”這類毫無意義但必須是構成語法的一部分的詞了。
I have a夢想,翻譯成奧運語言就是:One world, one dream.我希望有一天“老師”這個詞像小姐、同志、農民一樣賦予新的意思,并且我一直在為“老師”這個詞在第九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里面多一個意思而努力:“虛詞,常常出現在人名后面,僅起到修辭作用。”
我一直覺锝“老師”這個詞很神圣,因為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你對未知世界的了解,很多是老師告訴你的,并且他不收你錢。“老師”這個詞代表的美好意義在我心中被徹底顛覆是我看了王朔的《頑主》之后。“這是趙堯舜趙老師”,趙堯舜在《頑主》里給我的感覺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扣也。
當然,社會上對老師的稱呼還都是正面意義上的。我后來歲數大了,一些80后的人見到我都特客氣,張嘴就是“王老師”,或者人家會跟我商量:我是叫您王老師呢,還是叫您王老師呢還是叫您王老師呢?對比我小十多歲的孩子,我干脆告訴他們,直接叫我名字,像我這種為老不尊的人,叫我老師簡直在糟蹋羅永浩。
但是歲月不饒人,叫我老師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單位的實習生見到我都叫我老師,一個個都挺客氣。后來想想,你也不能要求別人叫別的,現在的實習生差不多比我小一輪半,你總不能讓人家叫我叔叔吧,倒退15年在大街上碰到的話他們倒是可以這么叫,現在都成同事了,所以叫老師是最合適的。我特別羨慕我們同事李鴻谷,作為李鴻章的遠方叔伯兄弟,我們都叫他李大人,不管多大年紀,從主編朱偉到新來的實習生,一律叫他李大人。有一次,一個第一次來實習的學生偷偷跟我說:“王老師,我為什么聽不懂李大人說的話呢?”我說:“那是他說話有點口音,他原來在湖北電視臺播新聞,后來連湖北人民都聽不懂了,刷下來了,就來三聯當記者了。”實習生說:“我聽得懂他的口音,但就不知道李大人說的是什么意思。”我說:“這就是你跟三聯的差距。”
最近老師又成了大家討論的話題,再往前還有各種各樣的老師,常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尤其在今天,某些老師一旦被關注,基本上都是負面的。老師在公眾當中的威望日趨下降,用小強老師的一句話講就是:“他們老師也是人啊。”難道韓先生的那句話該改成“師者,所以傳歪門斜道授不務正業大惑不解也”么?所以說,趁著“老師”這個美好的詞匯還沒有變成貶義詞之前,我們還是把它變成中性詞吧。讓我們一起努力,沒事都把它用在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