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59年的山西省晉劇院是山西省內最重要的演出團體之一,行當齊全,名家薈萃,好戲紛呈。他們之所以從未亮相上海舞臺,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上海觀眾聽不懂晉劇。11月24日至26日,山西省晉劇院連續三天在滬獻演經典老戲《打金枝》和改編作品《金子》,不但讓上海觀眾聽得懂,而且讓上海觀眾看得明。滬上戲劇專家孫濱、蔡正鶴、陳達明、周本義、宋光祖、曹樹鈞、黎中城、余雍和、何雙林、鄒平、端木復、彭奇志等對這兩出風格迥異的晉劇作了獨到的點評。
老戲新演老而彌新
經典晉劇作品《打金枝》講述的雖是宮廷故事,卻是從民間視角出發,將一場宮廷矛盾作了平民化處理,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劇中所表現的君臣、夫妻、長幼之間的和諧氣氛,至今依然充滿生氣和活力,成為山西省晉劇院長演不衰的保留戲、看家戲,加上幾代藝人的磨礪與完善,角色的一唱一做、一招一式皆精致細膩,令人叫絕。
該劇雖在多年精雕細琢下已日臻完美,但為順應時代發展和觀眾審美情趣的變化,山西省晉劇院本著“藝無止境”的精神,仍然不斷進行著微調。鄒平認為,繼承傳統的原則應該是既不能原封不動地搬演老戲,也不能步子太大、把經典改得面目全非。《打金枝》在這個原則下進行的修改,分寸把握得當。比如將傳統舞美與現代手法進行恰當的融合,在整體上呈現出來的仍是一個傳統戲臺,但每場底幕都有變化,起到了點題的作用。新元素的加入不但不妨礙觀賞,反倒更符合現代觀眾的欣賞口味。
拿來為先創造在后
曹禺名著《原野》自問世以來,已被多個劇種改編、上演,其中尤以川劇《金子》的影響最大,經多年精心打造,川劇《金子》已入選全國“十大精品劇目”。經典的劇作,成功的改編,都為晉劇《金子》的移植打下了堅實基礎。
移植經典劇目是戲曲發展過程中的傳統做法。這一做法有三大優息一是豐富、優化了上演劇目;二是對移植劇團來說是一個提高、促進的機會,比如現代越劇代表劇目之一《打金枝》,就是在學習、移植晉劇《打金枝》后形成的;三是有利于優秀劇目的廣泛傳播和推廣,發揮其最大的藝術效應。不過,近年來移植劇目已漸漸淡出人們視線,很多戲曲院團不屑于“拿來”,而是在不具備充分條件的情況下堅持搞原創、出新品。對此,彭奇志感到:“不怕重復地移植一個已經非常成功、享譽國內的劇目,是需要勇氣的。我們在山西省晉劇院身上看到了這份勇氣,其精神可嘉。”
毋庸諱言,移植需要忠于原作,但移植也是再創作,不必生搬硬套、一成不變地照搬原著。晉劇《金子》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在舞臺呈現上做了全方位修改。在唱腔上,該劇融入大量山西民歌音樂要素,呈現出一個地道的山西“金子”;在臺詞上,晉劇比川劇的唱詞更規整、更生活化;在場景表現上,主創人員加入了槐樹、槐花等很多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舞美布景。宋光祖、曹樹鈞等認為,即便是精品、經典劇目也都有改進、提升的空間,藝術也需要與時俱進,晉劇《金子》可謂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老將護航新秀啟航
山西是我國戲劇大省,至今為止,仍有52個戲曲劇種活躍在城鎮、鄉村大大小小的舞臺上。在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冀美蓮、王愛愛、田桂蘭、陳晉元等幾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山西省晉劇院以《打金枝》、《蝴蝶杯》、《空城計》、《梵王宮》、《小宴》、《殺宮》等眾多經典佳作享譽全國。
凡是與山西省晉劇院有過接觸的人們都稱贊:“這是一個團風很正的戲曲院團。”在晉劇《金子》訪滬演出之前,幾位滬上戲劇專家曾先期赴太原觀摩,并就該劇的立意、內容和形式提出了不少建議。對此,全團上下、甚至包括主管部門山西省文化廳都予以了高度重視。端木復感慨地說:“那時,我們曾提過一些觀感式的意見和建議,本以為只是一家之言,僅供他們參考;不想劇院不但認真對待,而且根據這些意見對戲做了修改。此次來滬演出,舞臺呈現的美感有了很大提高。劇院這種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精神,令人感動。”
山西省晉劇院當家花旦陳紅此次一人飾演兩角,連演“雙金”,對其演技和功力都是很大的考驗。在《打金枝》中,陳紅沿用傳統程式,表情達意中規中矩、點到為止;在《金子》中,陳紅則游走于傳統與現代之間,既純熟地運用傳統程式,又很好地糅入現代表演方法,唱、做、念、舞張力十足。雖然升平公主和金子兩個角色的反差很大,彼此毫無相互倚靠之處,但陳紅演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陳達明認為,陳紅在兩部戲中各自運用了恰當的表演方法,展現了不同的內容,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其表演絲絲入扣,準確到位。
舞臺上的出色演繹,既是陳紅多年來努力實踐的結果,更離不開前輩藝術家的悉心指導和無私支持。劇院來滬演出期間,幾位著名晉劇老藝術家也一路跟隨,為她們的學生保駕護航,一舉一動中充滿了關愛之心,提攜之情。新老兩代演員的團結一致,為劇院的持續繁榮發展打造了良好基礎和和諧氛圍,全團演員陣容強大,水平整齊,群芳爭艷。這讓何雙林等眼光“毒辣”的老演員、老導演也嘖嘖稱贊“晉劇院演員的表演認真、規范,連龍套都挑不出毛病。”
簡約、寫意的傳統舞臺美術,也讓上海專家們十分贊賞。孫濱認為,現下文藝界普遍存在心態浮躁、急于求成的情況,一些劇團追求形式上的唯美,一味追求舞臺上的大排場、大投入、大制作,反而忽略了主題、冷落了演員。山西省晉劇院堅持以表演為主,守護了戲曲本體。從晉劇《打金枝》、《金子》的演出效果看,再一次證明戲曲只有以柔美動聽的唱腔、細膩入微的表演才能真正打動人心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