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陽春三月,一陣微風從南方輕輕吹來,帶來了花兒的香氣。
那是白玉蘭的芬芳。
花香,把我的思緒帶到了兩年以前。每每想起那時的情景,我總不禁心曠神怡,感慨萬千。
2006年,是我藝術生涯的豐收之年,喜慶之年,終生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在第16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角逐中勝出,榮獲配角獎。這一朵自1990年開始培育、當今中國戲劇領域主要獎項之一的白玉蘭,是國內外戲劇界及權威媒體普遍好評、藝術表演者人人向往的藝術高峰。她的使命,在于激勵戲劇表演藝術新秀,催生當代戲劇表演大家,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白玉蘭”,獎如其名,潔白如玉,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自誕生十八年以來,她沒有任何丑聞,沒有一點黑幕。在舉行頒獎典禮、公布獲獎名單的最后一刻,所有被提名的演員無一人能通過任何渠道得到任何“內部消息”。最初,我們這些“當事人”覺得主辦方似乎有些故弄玄虛,沒有什么必要;但是事后一想,這種做法是有道理的,與當下個別賽事、獎項相比,這種“故弄玄虛”正是“白玉蘭”的公平合理和藝術魅力所在,心中不免又生了一絲欣喜、幾分驕傲。我在上海逗留的那段時間里,在與許多同行交談時得知,白玉蘭獎評委會主任袁雪芬對評委們都有一個要求:“吃飯勿到,送禮勿要。”這句話,一直是“白玉蘭”評獎的座右銘?!鞍子裉m”之所以越來越受全國戲劇界同行的信任和追求,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獲獎固然榮光,學習更為難得,“白玉蘭”給了我一次絕好的向全國同行學習的機會。提名演員來自五湖四海,劇種、行當、個性,包括言談舉止、文化層次也是千差萬別。是為戲劇表演傾注的熱情、執著和獻身藝術的共同心愿,使大家歡聚一堂。。在滬期間,我參加了幾次藝術座談會和學術討論會,了解了其他提名演員艱難的從藝經歷和藝術創造過程,并有機會與全國許多造詣精深的表演藝術家促膝暢談,交流藝術。很多同行那真摯的話語,精湛的傳教,既使我深感自愧不如,又使我收益非淺、感受頗深,自感表演技能和對如何塑造人物的理解得到了提高。
對我來說,我的藝術道路還很漫長,獲獎僅僅是一種名分上的肯定。一個演員欲使自己達到高深的藝術造詣,是須要奮斗一輩子的。“藝無止境”,說易做難。
又是陽春三月、玉蘭花開時節。衷心希望這朵戲劇表演藝術之花常開不敗,讓更多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文藝工作者在尚有絲絲寒意的微風細雨中聞到清新淡遠的香氣,看到潔白無暇的花朵。